APP下载

地方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改革思考

2017-01-16侯梦飞周正义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侯梦飞+周正义

摘要:各级政府明确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应该从地方产业发展的角度着眼,而不是仅仅靠学校本身的改革。本文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综合地方政府、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和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地方产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就业。这就从本质上也要求高职教育与实际紧密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一、地方产业发展角度下高职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按学科设置专业,追逐根据经济热门或新专业,而不是从区域经济出发来设置和调整。以安徽省为例,2015年位于前五位的产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但是,安徽省专业设置是以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类专业数量较多,而矿业、材料能源、资源、制造业、交通以及旅游类专业数量较少。

(二)就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

毕业生就业并不是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分布的,本地化率低,大多向着沿海发达地区集中。以湖南郴州为例,每年2000毕业生,能够留在郴州的不到300;长株潭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中,这三个市安排毕业生就业的比重却并不高。虽然各个高职院校声称就业率达到95%甚至100%,但是如果按照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指标:本地化就业率很低。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教学模式是知识传授型教育,以知识代能力,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更不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计划,也是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教育仍然是一成不变地沿袭若干年一贯制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就是按照学科设计,而课程教学计划就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而来。脱离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与具体应用相脱节,以知识理解为主而不是技术应用为重。

二、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认识不足

地方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认识不足,没有将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办学条件等方面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用工制度、就业保障等一些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甚至认为招生、就业都是院校自己的事,政府不必过问。

(二)高职院校本身的不足

高职院校没有真正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观,只讲办学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注重文凭和一次性就业,对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地方产业等关注少。一些院校仍然把职业技术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不能真正从地方产业着眼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

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法》规范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两项重要制度。但由于行业管理不规范,执法不严,导致“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和单位用人只注重学历、不注重职业技能,一些单位继续聘用未经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不但使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激励机制,而且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职业技术院校生源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三、基于地方产业主导下的高职教育改革

(一)建立地方政府主管的高职教育机制

《高等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都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因此要坚决执行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主管,从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设计高职教育和教学,将地方政府、产业、企业和学校等综合起来,形成切合地方实际、服务地方产业的高职教育主管体制,如下图1所示。

(二)明确责任,打造为地方产业服务的高职教育

地市政府应转变包袱思想,主动承担起高职院校的建设和管理责任,正确认识到高职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剂,而不是财政负担。各地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心态,主导建设和领导,建立服务于本地的高职教育系统。其中最直接的措施就是要从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出发,来打造高职院校和专业结构。如2003年江西省公布的《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江西省高职院校建设要服从这六大产业建设。再如湖南外贸协会主管下的湖南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服务于湖南省外贸人才需求。

(三)基于服务地方产业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对本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本地产业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量、当地青少年的学习情况、企业各岗位对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趋势、国内外职业人才要求及技术前沿等。根据调研的结果,制订地方人才需求大纲和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大纲,以此为基础制定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四)建立地方政府指导下校企合作机制

企业需要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也要融入地方经济和企业。因此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合作教学机制,将高职院校和企业集合在一起,合作教学、培养。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政府主导和规范,通过减税、政策优惠等促进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等,同时制订合作教学的法律规章,规范合作教学。二是高职院校作为教学组织者,承担起教学和管理的主要责任。三是企业全面参与,利用其社会司设备、岗位和熟练员工等资源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总之在政府主导和规范下、高职院校作为主体、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实施职业能力教学,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振岳.宁波职业教育:与地方区域特色经济联动[N].中国教育报,2005.10.05

[2] 翟帆.江苏省盐城市:六大职教联盟支撑地方产业升级[N].中国教育报,2016.06.07

[3] 陈青娇 彭翔.论职业教育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的思路对策——以吉安市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2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