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2017-01-16李磊陈佳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课程体系

李磊+陈佳

摘要:众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存在着学生人数多、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近几年的就业中存在着供大于求等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对接市场需求,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对国内外人才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后发现,我国现阶段培育出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将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培养专业技能强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校生数量众多、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在近几年就业中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市场上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这就与高职会计专业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对接的问题。对于这种状况,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能熟练掌握纳税申报、会计核算、审计核查等专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我们需要通过对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来掌握不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如出纳、统计与会计等基层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如财务总监岗位需要决策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如财务经理岗位需要分析型人才。其中中小企业对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们还发现中小企业中的会计员、出纳员、报税员、往来核算员和统计员等是我们应该重点培养的方向。这些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并具有较熟练的岗位实践能力。这样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熟练的岗位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的人。

因此,会计专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化拓展,构建以岗位为主导、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突出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就业、学生成长、学生创业与实践技能提升;突出专业在校企社会服务中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校企共育合作,推进产学对接、校企对接,双方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会计现实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对于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是就业教育,在进行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时就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计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实践环节上,理实结合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

除此以外,还应依据会计专业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与核心课程内容的对接、社会服务过程与课程教学过程的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接。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资格的标准,在核心课程的讲授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另外,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优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核心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四、完善师资队伍

当前,高职院校里大多数教师是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转变的,许多会计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这样,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双师型”会计教师指的是既要拥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又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学校要在鼓励教师考证的同时,还要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去企业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让老师能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并用于教学中。会计这门学科更新快,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教师需要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 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教、学、练、讲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会计专业核心课程采取做中学的教、学、练、讲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依据对会计一般职业岗位群(会计岗位、报税员、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等)的知识能力要求,以典型案例为主线,在会计综合实训室等场所,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同时学生一边提问,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学生在理实一体化的环境中掌握会计操作技能等知识及会计实践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既能通过实践项目的实施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贯彻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2.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会计仿真情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网络课程建设。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校按照会计工作仿真环境,模拟企业会计核算、会计项目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实践练习,以此让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在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