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7-01-16陈慧英吴晓滨宋丽萍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高职教育创新能力

陈慧英+吴晓滨+宋丽萍

摘要:当今社会以创新为动力,一切竞争其本质就是人才创新的竞争。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即以人为中心,以创新为要点,引领教育朝向创新价值取向发展。笔者破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难题,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能力;学生培养

“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承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然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却一度缺乏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政策。笔者着眼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积极寻求破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难题的举措,取得一定的教学改革效果。

1.再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应努力再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创新教育的有序开展和持续开展。笔者建议再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从宣传开道、理念入手、制度保证、活动支撑、师生同行五方面建设。第一,宣传开道,是在高职院校内大力宣传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向大学生分析社会需求,明确办学的真正动力是社会需求,导引广大师生在无形中自觉投入创新教育活动,奠定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第二,理念入手,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理念入手,让广大师生确立创新教育理念,达成创新教育共识,继而开展有效创新教育。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必须深化创新理念,以创新理念包装学校、包装学生,达成共识,明确创新教育方向;第三,制度保证,在高职院校内,将创新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创新教育考评方法,加大创新教育激励,保证创新教育顺利实施。院校以创新教育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从理论教育、实践培养、就业指导,全程进行创新教育;第四,活动支撑,在高职院校内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展示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兴趣,鼓励大学生出创新成果,保持创新热情,强化创新应用能力;第五,师生同行,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对象绝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教师队伍,教师承担“教书育人”重任,自身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能,与学生同步开展创新活动,以新促新,才能有效落实高职创新教育工作。

2.优化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创新教育效果

优化创新教育教学体系,需要高职院校从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两层面考虑,重新设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从教学体系保障创新教育实施,提升创新教育效果。

2.1重设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强调培养技能,在理论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度,更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改革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探索新路子,能够反映师生创新教育的最新成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在设置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时,可以采取职业分析法,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绘制职业能力图表,在职业能力图表架构导向下,设置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合理配置课程。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组织创新教育兴趣小组,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2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打造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有力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应重视创新教育,有效落实创新教育精神,承担创新教育重任。在高职院校依托创新政策和激励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形成跨学科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强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发挥创新教育带头人的作用,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维系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化教师教学创新改革。在创新教育教学中,鼓励教师特立独行的教育,以创新意识助推创新教学,追求创新动力,转化为教师教学行动,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教育。在创新教育行动中,教师发挥创新示范作用,以创新行动熏陶学生,启迪学生,调动学生创新行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实践,激发、诱导、启迪学生创新欲,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在无形中塑造学生创新品质。

3.构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激励创新教育提高

高职院校构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导向”指标,推进学生创新活动,助推创新教育发展。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情况,笔者建议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予以评价,激励师生创新同步同行。

3.1教师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创新教学常规、科研创新的全面分析与评价。在构建教师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体现教师综合素养,体现创新教育具体要求,体现创新教育过程和创新教育结果的关系。对教师创新教育的评价,可以从学生身上的创新获取得分点。教师创新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划分等级,而是依据学生的创新成绩为基准,发现教师创新教育的“闪光点”。教师创新教育的成就就是学生创新的成就,这就需要在评价教师创新能力的时候,既要关注其教学常规,也要重视科研创新活动,检验教师创新教育成果,对其进行有效激励,诱导和强化教师创新教育行为。

3.2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学生评价更多的是以一纸试卷的成绩为基准的,笔者建议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创新。第一,在学生考试中,不仅要有理论考核,也要有实践考核,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构建科学考试范围;第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拓展考核高职学生就业应备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有效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对接,导引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掌握辅助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第三,综合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原有考核范围,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重点考核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思考深度、作业情况、考试成绩、成绩提高等情况;第四,优化创新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按照教师规定的任务考核,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比赛、创新社团、撰写科技论文、毕业设计、申请专利、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途径,获得创新评价加分、奖励。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呼吁下,高职院校愈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学改革探索是有效创新教育的途径,笔者从再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优化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三方面,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提升创新教育效果,激励创新教育提高,助推高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完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创新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颜惠庚,邵顺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T”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54-57+63.

[2]许兴苗.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3,04:198-200.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高职教育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