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2017-01-16袁丁湘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枣核文本阅读教学

袁丁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深入文本,徜徉在语言文字中汲取养分,进而改变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般的文本阅读。主问题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后,提炼出主问题,起到以一当十、提挈全篇的作用。教师首先提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主问题,由此衍生辐射出多个子问题,使问题形成干与枝似的整体,建构起学生思维的框架,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逐步渗入文本,在品读、理解、讨论中感悟文章之美。课堂高效与否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精妙。笔者就阅读教学中的课堂主问题设计谈点肤浅看法。

一、着眼文题,设计主问题

文题多指向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或情感等,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透过文题管中窥豹,设计主问题。如余映潮老师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摈弃传统的串读串讲的方式,请同学们从标题《小石潭记》中任选一个字,说说文章是用哪些句子分别来表现这四个字的,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若要能准确回答出,必得先反复通读全文,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意境,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作为主导者,只需相机点拨。这样大气的课堂,是否妙在这一问呢?

又如《枣核》一文,作者以枣核为线索行文,教学时,可以用“作者为何以枣核为题”作为主问题开始整课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回答,点拨提问“枣核在文章中是如何串起情节的”,“除去枣核相关情节,文章多余内容可否删去”,“小小的枣核何以载动如此深沉的思乡之情”,通过这些提问逐步达成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感悟这一目标,即以一个主问题带动若干子问题来达成一个教学目标。

二、着眼人物,设计主问题

小说或传记中的人物解读是十分重要的,直接涉及对主旨的把握,若直接对人物性格提问,学生往往会用贴标签式的词语来搪塞,缺乏情节和人物之间的联系,无法深入文本。所以,笔者在教学《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我为什么能成为植物学家”这个主问题,由此,牵涉出“我”对植物的热爱、自身的努力和三叔对“我”的影响两条线,在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心理中把握文章主旨。又如人物传记《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可抓住“骄傲”一词突破全文,从“为什么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牵出钱学森的成就之高和拳拳爱国之心两条线,找出相应的语句和描写方法,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在逐层分析中也水到渠成显露出来。

三、着眼字词,设计主问题

文章重要的文眼词句是我们读文章的“摄其精华,得其筋骨”的切入点。古人云:“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如此设计问题,对于目标的达成定能事半功倍。笔者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抓住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闲字的”,学生结合背景知识不难理解“闲置之人”,外加写景阅读教学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找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由此”体味“闲情逸致”。一个政治上的闲置之人还能拥有如此的闲情,可想他的达观。这样扣住一个闲字,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如教学苏轼的另一篇文章《江城子·密州出猎》,可提问“你从哪些地方读出苏轼的狂的?狂在何处?狂因何而生?真狂假狂?”在怎一个“狂”字了得的提问中带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苏轼的内心。

再如《老山界》结尾提到“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抓住“难”字,概括文章内容,理解人物性格。《口技》中抓住“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字提问“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受到他的技艺精湛?”推及“各是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等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着眼手法。设计主问题

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能使人物或主题更加明晰,特别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备课时不妨在此处做做文章。《故乡》这篇小说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故乡二十多年间人和景的变化来深化人物形象,凸显主题。于是可以设计“作者主要写了故乡的哪些人和景的变化”,“故乡的人和景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主题”,有这样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了。又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在学生初读原文后,提出主问题:“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前后有别,请找出他们意外遇到于勒前后的言行神态,并探讨他们态度转变的原因”。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内心变化,把握小说的主题。

此外还可以从文章的情节、结构等角度着眼设计主问题。总之根据文章各自特征,巧妙地选取相应的角度设计主问题,既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简洁之妙,又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新颖之美。高效的课堂,往往就从“妙在这一问”中开启。

猜你喜欢

枣核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枣核形身材”是怎么形成的
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老鼠们的枣核
琢磨《枣核》中的几个词语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