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方法探讨

2017-01-16郝敬宾刘新华李允旺杨海峰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方法

郝敬宾++刘新华++李允旺++杨海峰

摘要:针对本科教学中的通识教育环节,分析了我国高校本科通识选修课程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工业4.0与智能制造课程为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公众平台建设,并在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上进行了学习资源库选编和推送回复机制设计,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通识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为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通识教育选修课;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方法

1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

通识教育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质的教育。通识教育包括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养成,健全人性的熏陶以及非专业性的技能培养等[1]。哈佛大学提出了通知教育的四个目标[2]:①要使学生成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②要教导学生理解自身是传统艺术、思想和价值的传承者;③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变化;④培养学生理解符合伦理道德的言行,并能够自觉地去实践。在我国,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知识的基本概况,认识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理念,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提升对人类社会共性问题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掘终生学习的潜力[3]。

从2000年开始,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陆续开设了通识教育选修课[4]。中国矿业大学作为较早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的高校,在通识选修课的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中矿委[2010]20号)文件中提出:“博士生导师每学年要开设一门16学时以上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每学年要开设一门研讨性通识教育选修课”。该项规定确保了通识教育的师资水平,真正做到了“名师授课”。同时,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分成稳定性课程和随机性课程,稳定性课程作为一项指定性的教学任务,要求每学期每门课程必须至少开出一个教学班;而随机性课程由任课老师申报,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来确定是否开设。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通识教育课程的先进性。

目前,我校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通识选修课程门数虽多,但一些“热门”课程受选课人数限制,很多学生想选却选不上,而有些“冷门”课程又因为选课人数太少,导致无法正常开设。其二,由于通识选修课的过程管理和考核方式比较宽松,导致有些学生刻意选择容易通过或好拿高分的课程,而忽视选修课程的真实目的。其三,选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针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特点,进行了网络互动教学的平台建设、内容编选和形式设计,探讨了如何将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以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2.1 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线课程、微课程、反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正在展现其独特的优势。微信公众平台是通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开发的一项针对企业、政府、媒体等团体用户的微信订阅服务,具备群发推送、自动回复和1对1即时通讯的功能。由于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极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课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所接受[5]。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课程资源共享率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涉及人文、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对每门课的选课人数都有限制,课程资源的受众面很窄。而将课程资源放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关注该课程的微信公众号进行自主学习,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让想学该课程的学生都可以选修的上,最大限度地共享优秀的课程资源。

第二、课程学习自由度大。通识教育选修课在排课时间上一般只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或者周六周日,而这些时间段又和社团工作、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等活动相重叠,导致上课的出勤率不高,课程学习的连续性无法保证。而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更加自由,可以利用零散的课余时间来补习或预习课程内容,既可以保证课程学习的完整,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教学过程交互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比例的原因,很难做到有效的课上互动,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收都是单向的。而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交互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利用群发功能进行重点知识的推送;利用自动回复功能引导学生查找课程资料;利用即时通讯功能和学生在线交流,答疑解惑。这样以来,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加顺畅,“教与学”加上“问与答”,教学效果自然提升。

第四、自主学习引导性好。通识教育的课程多是每一学科领域的导论、概述或浅谈之类,重在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培养。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课后都有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内容的意愿,但由于对课程知识体系了解较浅,空有想法无从下手。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针对性地推送一些延展性的知识点,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2.2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与搭建

微信公众平台的种类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一般是由教师个人申请的订阅号,属于未认证的信息提供平台。但腾讯公司为订阅号开放了二次开发的接口,借助市面上很多微信第三方开发平台,也可以实现各种网络互动功能,如:微官网、微会员、微支付、微活动、微名片等。下面以本人申请的微信公众号“郝博士微课堂”和已上线的公选课“工业4.0与智能制造”为例,介绍下公众平台的开发和学习资源的构建。

(1)第三方开发平台。微讯云端是一个针对微信公众号提供营销应用插件的免费微信第三方服务平台,它的功能模块分为展示类、推广类、互动类、交易类,这些模块都是免费无使用限制的。其中:关键字功能(自动回复)可以用来快速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微官网可以用来存放课程资料;超级推送可以用来定向发送课程信息;会员中心可以用来登记学生信息;微话题、微投票和留言板可以用来和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交流互动;签到赚积分可以代替上课点名。另外,幸运大转盘、一站到底、摇一摇等游戏模块可以增加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2)学习资源库的构建。平台是窗口,内容是风景,好的学习资源库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工业4.0与智能制造》作为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阐述工业4.0的内涵特征与发展战略,解析我国制造业升级与强国之路,讲述智慧工厂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以及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主要围绕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来构建,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设计一系列图文素材,供学生有选择地来阅读并发表意见。例如:针对第一节课--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预习资料是CCTV对中国制造2025的一段视频报道,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路线图对比;而拓展资料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业4.0实施案例。

(3)推送和回复机制的建立。网络互动是微信公众平台的魅力所在,定时推送和定制回复可以有效地和订阅用户保持粘度。通识选修课不同于专业课和基础课,上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和年级,没有传统班级的组织机构,上课点名、作业收缴和课后答疑等都比较困难。借助二次开发接口,设置关键字回复,引导学生通过手机端进行上课点名,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提交。例如:利用微讯云端的“一站到底”模块,根据课程内容编选题库,并设置好答题时间和口令。在课间休息时间或即将下课时间开启“一站到底”答题环节,学生通过答题进行签到。这一环节即完成了点名,又复习了教学内容,通过答题结果分析还可以了解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3.1 及时性原则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资源平台,应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起到引导和互动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来讲授的,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对应的网络互动教学环节要保证和课堂教学同步。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推送的时间,例如:预备知识多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发送,而拓展知识则在课后两到三小时发送。而自动回复功能要及时更新,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设定好自动回复的内容,保证教师不在线的时候,依然可以与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3.2 针对性原则

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对于通识选修课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不尽相同,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差异很大,在课堂教学上只能做到面而顾不得点,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容下课程所有的相关资料,但需要教师将这些资料进行梳理和汇总,针对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的学生设定好关键字,通过自动回复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答疑。例如:输入关键字“原理”,自动回复的是课程所有基本概念和原理方法的列表,学生可以点击列表上的链接来找到相关原理的概念和注释。

3.3 互动性原则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习资源,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识选修课的授课老师和选修学生之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互动和交流来加强对彼此的了解。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前提问、课上互动和课后答疑等互动模块,比如:课前的微话题和微投票;课上的微签到和微信墙;课后的微测试和微任务等。通过这些互动环节,授课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和学习效果,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为后续课程的讲解和已授内容的复习做好准备。

3.4 趣味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表现形式和手法更加的丰富,传统书本教材上的标准字体和二维黑白图片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需要重新编排内容,设计醒目的图标、有趣的语音和三维的动画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时,加入交互式的机器人操作小游戏,学生可以模拟操作机器人的各个关节来完成规定动作,在游戏中对机器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加强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3.5 延展性原则

书本上的知识和课堂上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网络上的资源是无限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视野。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选编,不能是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简单复制,而应该是对书本知识的难点解读和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展,最好附有应用案例和实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送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前沿和行业信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来进一步学习。例如:推送一些有关智能制造方面的前沿新闻,激发学生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兴趣;自动回复中关联一些优秀的网络在线课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课程。

总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上,要注重课堂教学和网络互动的结合,利用移动终端的即时性、及时性和灵活性的优点,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过程参与度,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与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总结和展望

目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通识教育尚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与之对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使微信公众平台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素材编辑水平、公众平台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吴影,滕玉梅.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课改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5):153-154.

[3]冯惠敏.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李亚娜.关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6(4):101.

[5]周文静.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应用中的探究[J].观察思考,2016(5):103-105.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