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慈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7-01-16王祎婕黄凤凤

东方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王祎婕++黄凤凤

摘要:作为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当代大学生的慈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慈善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大学生的慈善认知和慈善参与情况出发,研究得出大学生在慈善认知上存在片面性、选择性等特点,在慈善参与上存在多样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并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大学生慈善的影响因素在于自身的经济水平、观念信仰,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慈善现状;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慈善事业在我国占据逐渐重要的地位,并且慈善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大学生作为未来慈善事业的后续力量和中坚支柱,其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都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大学生慈善现状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及特点

(一)认知现状

1.对慈善主体的认识情况

在慈善行为主体上,大学生对其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慈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慈善事业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或者富裕人群。现代慈善倡导的是慈善全民化,慈善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应该成为富人的专利。

在慈善受助群体上,大学生在对熟人与陌生人的求助态度上具有选择性。只有8.3%的大学生在面对陌生人的求助时选择帮助,但是当求助对象变为熟人时,有69.5%的大学生会帮助。

2.对慈善机构、慈善法律政策的了解情况

多数大学生对慈善机构、慈善法律政策只有部分了解,甚至有21%的同学对此完全不了解,仅6%的同学是基本了解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缺乏慈善常识,对慈善机构、慈善法律政策的关注度不够,社会责任感淡漠。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同样反应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引导和教育不够。

3.对慈善理念的认知情况

大学生在慈善理念的认知方面存在片面性。认为慈善“只在奉献,不求回报”的人数占48.3%,说明大家对慈善新理念的内涵还不是很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慈善理念上。基于当下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现代慈善更多的提倡基于互惠主义之上的慈善观;认为慈善“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文化”的人占76.1%,说明大学生认为慈善不仅应该停留在实物层面,更应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让慈善真正深入人心;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慈善是“对少数人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和“从同情出发对贫弱者的帮助”,这体现了大学生基本认可施者与受者之间的平等尊重关系。

(二)参与现状

1.活动形式与参与频率的情况

由调查可得,大学生参与慈善的活动形式多样化。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通过爱心捐助、义工或志愿者的形式参与慈善,部分大学生选择慰问敬老院、福利院和参与环保行动,少部分参与无偿献血和慰问敬老院、福利院的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频率具有不稳定性。62.5%的大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慈善活动才会参加,17.6%的遇到全社会重大事件才会参加,只有极少数大学生会每周每月的固定参与慈善活动。

2.对捐助物资的关注情况

大学生对捐助物资去向的关注不够积极。捐赠后会积极关注和了解钱物去向的大学生比例仅为22.5%,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不关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机构没有公开募捐使用情况,不知道如何获取;二是习惯性不关注。只有18.4%的学生有关注的的意识,但觉得问了也不会得到答复。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未能充分行使公民的知情权,不利于捐助物资的定向传递,也不利于发挥慈善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3.慈善参与的动机情况

大学生在慈善参与动机的方面,表现出主观能动与外界推动的复杂性,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95.9%的学生做慈善是出于“帮助他人”的目的,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主观能动地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去;还有部分参与慈善的动机是因为舆论组织压力、个人名望形象和从众心理,还有约5%的大学生是受宗教教义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1.个人经济水平

个人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慈善参与情况。由于多数大学生仍然属于纯粹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资金大多来源于家庭,经济尚未独立。在面对慈善捐助物资时,难免会动摇和犹豫。在问到如果他们的经济水平比现在高一倍的情况下,多数同学愿意提高参与慈善的频率。

2.个人观念信仰

由于生活方式、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同时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阶段,各种文化观念相互碰撞冲突,大学生的慈善观念信仰存在多样化的特点。每个人对慈善理念有不同的理解,在慈善动机上存在差异,也有多样的参与方式。

(二)外部因素

1.学校环境

学校在培育大学生慈善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的慈善教育体系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宣传、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着不足:校园宣传不到位,缺乏参与渠道或捐赠渠道不方便;学校缺乏专门的慈善师资力量和慈善教材,没有将慈善知识教育和慈善理念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教育体系中。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慈善知识,难以形成慈善理念和慈善热情,从而直接阻碍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慈善教育的形式可以是组织慈善活动、开设慈善课程、成立慈善团体等。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慈善现状的形成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一是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我国涉及慈善事业的法律较少,直至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才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慈善事业的拓展,慈善理念的树立,要求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慈善透明度不高,公信力不足:部分慈善组织不对外公开受助对象和捐助物资的流向情况,导致捐助者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降低,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参与情况不容乐观。三是组织建设不规范: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内部程序复杂冗长等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国慈善慈善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建.当代大学生慈善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4.1-38

[2]冀相英.我国大学生慈善行为及其培育途径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1.1-55

[3]陈鸿雁.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社会发展,2012,26:58-59.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生“以法促善,依法行善”慈善新理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10304080X。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