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成功学”从何而来
2017-01-16
一个人要有奋斗目标,这是好事情。王健林就曾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他一个亿。”这是成功人士的肺腑之言。但对于一个官员,如果把“当官、发财”定为目标,那么,打开人生的方式就错误了,选择的方向就反了。陕西省国土厅原厅长王登记就走了反路。
媒体通过调查还原了他与多名煤老板之间的权钱交易及其买官之路:他为官强势,任榆林市长期间,曾强行收回被政府承包出去的油井,并被指威胁“油老板”“谁上访抓谁”;他为不少煤老板在矿产资源整合、划定矿区范围、承揽工程等事项上谋取利益,并受贿逾6600万元……
在反腐新闻眼球效应因“打虎除蝇”节奏而边际递减的背景下,王登记的“厅级干部”身份及其腐败履历,都不足为奇。
但他信奉的那套“成功学”标准,却让人惊愕:据其“金主”、神木煤老板高置林复述,王登记曾说:“陕北男人怎么才算成功?当官要当到省部级,赚钱要过十个亿,我离副省级就差一步之遥了。”之后高置林为他买官出了5000万元,王登记则托自称中央退休官员亲戚的“掮客”王登广跑关系。
当副部级、赚十个亿……王登记的所谓“陕北男人成功学”来得太粗暴,而对离副省级一步之遥的王登记来说,实现梦想的方式也很“粗暴”:让商人出钱,让掮客跑关系。
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仕则取高第”的摄官文化的语境中,官员想要当大官,为人民服务本无可厚非。可王登记愣是把这当官“梦想”变成了“欲念”,他追求仕途“更进一步”的方式就是贪,其官瘾跟贪瘾共生,结果用贪欲给自己挖下了大坑:官财两手抓,最后自然落得阶下囚的下场。
贪官这种价值观源于成功学的泛滥。每个人几乎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价值选择:做会计面临做不做假账的选择、做医生面临收不收红包的选择、做教师面临精心备课还是敷衍塞责的选择,作为普通乘客也面临着是否将废弃物随手丢向车窗外的选择……每一个人的价值选择,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风气和整个社会肌体是否健康:你往车窗外随手丢弃的杂物,可能造成清洁工清扫时的生命损伤;贪腐盛行的社会风气,导致某些小学生的人生理想是“做贪官”,因为“贪官可以有很多东西”。这些扭曲的价值观看似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实则可能是饮鸩止渴。
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身为厅官、一心想当副部级的王登记,在“买官”问题上智商俨然不在线:他把逾5000万元投出去后,连“掮客”王登广找了哪些关系,用这些钱具体干了什么,他都不清楚,其间还被所谓的“高官子弟张某”骗了。
王登记的“成功学”及其实践,贻害无穷。污染官场环境是其一。在仕途上有进取心并没有错,想干到省部级也未尝不可,但要靠脚踏实地干事业、创业绩,不能走花钱买官的邪路,这是在用“潜规则”破坏显规则。破坏政商关系是其二。为了花巨资买更大的官帽子,官员靠工资收入显然做不到,只能靠与企业老板搞权钱交易敛财,这就使本来应该清明的政商关系,变成了庸俗的权钱交换关系。为骗子大开方便之门是其三。时下,社会上各种诈骗行为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利用官员想升官的心理诈骗钱财。近年来,类似王登记这类为升官被骗子诈骗钱财的,已经发生过多起。
其实,王登记此前还是能吏,主政能源大市榆林时,榆林5年经济增速排陕西首位,可官瘾和贪欲之下,他最终变成墨吏,也令人感慨:有时能吏跟墨吏就差一个粗暴“成功学”。
而解剖这种“成功学”寄生的权力异化环境,并以此为织密权力的笼子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索引,是反思这场“官场拍案惊奇”应有的落点。(文丨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