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家家”能学到什么

2017-01-16小小苏妈妈

孩子 2017年1期
关键词:过家家娃娃兔子

看似简单的过家家,为什么是美国幼儿园最重视的能力之一?

记得第一次参观苏宝的幼儿园时,我看到教室里有整套的玩具厨房,三四个孩子在“做饭”,还有个专门的娃娃区,迷你衣柜、鞋柜、餐桌一应俱全,两个小女孩在拿着奶瓶和温度计,给娃娃测体温、梳头、喂奶瓶,照顾得有模有样。

园长可能发现了我的惊讶,在旁解释说,他们给孩子提供了很多过家家的道具,因为这是幼儿园孩子认知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经历。

看似简单的过家家,为什么是美国幼儿园最重视的能力之一,甚至正经八百地纳入了幼儿园课程里?

假装的真实:

“兔子兔子张大嘴,啊——”

过家家的意识,可能会于18~24个月之间出现,这是宝宝认知发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时起,宝宝会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比如打电话、打扫卫生、洗碗等。我记得苏宝18个月的时候,有一次边吃蓝莓边喂给她的毛绒兔子吃,嘴里还模仿着吧唧吧唧的声音。这种模仿现实场景的自发玩耍行为,其实就是过家家,英语里叫做“假装玩耍(Pretend Play)”。

假装玩耍的行为是宝宝对世界运作方式的观察、理解和练习——比如蓝莓是放在嘴里吃的,而且会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过家家需要用到大量的精细运动能力,能很好地训练手眼协调配合。此外,我发现过家家在锻炼精细运动和语言认知的同时,也给了苏宝很大的想象空间,她觉得玩具兔子是会说话的,一边喂兔子,一边角色扮演地说:“好吃,好吃。”

这样引导好:

提供一些过家家的道具,比如切水果、切蔬菜的玩具。我通常会在自己做饭的时候,鼓励苏宝用自己的道具,和我一起“切菜做饭”。

如果宝宝表现出过家家意识的萌芽,记得多问问题。比如看到孩子喂小熊吃饭,大人可以问:“你的小熊喜欢吃什么?”

小大人的同理心:

“别担心,我接住你了”

还不会走路之前,宝宝的角色是个依靠大人的弱者。我曾买过一个布偶娃娃给苏宝(不是芭比娃娃,芭比那种身材比例不真实、成人化的玩偶,不一定适合小宝宝)。她很喜欢“安排”娃娃做这做那,比如一起跳舞,一起排排坐,一起喝茶。

有一次,苏宝的娃娃掉到地上了,她把娃娃捡起来抱在怀里柔声说:“Dont worry, I got you.(别担心,我接住你了。)” 这是我第一次观察到苏宝学会“照顾人”。我蹲下来问她,娃娃摔跤了吗?她摸着娃娃的脑袋说:“摔疼了,我摸摸。”苏宝安慰娃娃的过程,和爸爸妈妈平时安慰她是一样的——瞧,苏宝开始意识到,“其他人”和自己一样,摔跤了也会疼。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同理心的萌芽,是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一种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苏宝逐渐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弱小的婴儿,也可以照顾人,理解人,也可以做统筹和安排,这些体验都是建立自信的过程。

这样引导好:

千万不要觉得过家家是女孩的专属游戏,其实男孩参与过家家,也能很好地锻炼爱心和领导力,这些能力是无论男孩女孩都应该具备的。尤其两岁以后,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个照顾的对象,可以是布娃娃,或者某个很喜欢的玩具。

我会在苏宝吃零食、做游戏的时候,有意识地问她,要不要邀请娃娃一起吃、一起玩呢?逐渐地,苏宝就会和她的“照顾对象”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最近我们读绘本的时候,苏宝都会把毛绒玩具拿出来放在身边,一起听故事。

构建高级的思考力:

“买我的果汁,你不会后悔”

记得第一次参观苏宝幼儿园的时候,大班的教室里有一个卖柠檬汁的玩具小摊,当时有两个4、5岁的孩子在扮演“摊主”的角色,男孩负责做柠檬汁,女孩负责“收钱”。摊主一边布置小摊,一边和伙伴商量该什么时候开卖,哪些水果该放在哪个篮子里面。过了一会有几个孩子围过来排队“买”柠檬汁了,摊主一本正经地给他们介绍自己的柠檬汁种类,在一个孩子犹豫不决要选什么味道时还来了个“买一送一”的优惠。

虽然是很短暂的观察,我发现两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学习了如何制定计划,如何统筹安排,如何理解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这些都是过家家游戏能赋予孩子的宝贵能力。

这样引导好:

3岁以后的孩子,过家家时大人可以协助他设置情境,提出一些更为高级的问题。比如玩具屋里的家具该如何布置?三个玩具和宝宝一起过家家,但是只有两份食物,该怎么分配?

游戏短暂,秩序永恒:

“你先倒水,再换我哦”

美国孩子很流行一种叫做tea party的游戏,2~4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用道具来喝茶、吃点心。苏宝最近也迷上了这个游戏,每次去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和小伙伴一起tea party。但是问题来了,参加游戏的都是两三岁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想要拿茶壶来倒水,难免会出现争执。

班里有个叫Chloe的两岁小女孩,每次都会把所有道具都揽到自己手里,非常抗拒分享。遇到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通常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自行解决;但解决不了的时候,老师就会介入。苏宝的课上有两个老师,她们会给孩子示范如何分享一套茶具,如何轮流玩。一学期下来,Chloe的进步很大,不仅不抢玩具了,还学会了主动分发茶具给其他小朋友。

这样引导好:

宝宝2~3岁时,可能会表现出和其他孩子一起过家家的兴趣,这是孩子学习人际互动很好的机会。大人一方面提供丰富的道具(比如三个孩子玩,最好有三件茶具),另一方面要在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留心观察,出现摩擦无法解决的时候,及时介入并且利用这种摩擦,教孩子认识到分享、互动、合作是良好人际关系的起点。

过家家这种看似小儿科的游戏,以前从来没引起过我的注意,真正体验了美国的幼儿园,才发现里面的学问比我想象中多。其实成年人社会里的很多行为,比如吃饭聚会、商业合作,何尝不是过家家的一种进阶模式呢?宝宝在过家家的过程中,学会了同理、规则、合作、思考,这些都是将来人格和思维构建所需的基石。

作者简介:小小苏妈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现居纽约。本文授权转载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xiaoxiaosu177。

猜你喜欢

过家家娃娃兔子
能过家家的坦克
小熊当当玩过家家
河狸也玩“过家家”
兔子
三个娃娃一台戏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简易娃娃床
可爱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