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后老年人群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7-01-16王建波贾绍环魏小娟张锐

贵州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性骨折危险性股骨颈

王建波 贾绍环 魏小娟 张锐

(1.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2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放射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3.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重庆 400020)



绝经后老年人群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王建波 贾绍环 魏小娟 张锐

(1.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2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放射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3.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重庆 400020)

目的 对绝经后老年人群股骨近端骨密度值进行调查,分析比较骨密度值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体检的431例老年女性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的测定,根据有无骨折史,分为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对两组对象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值、骨密度丢失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一年龄组相比,骨折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骨密度值呈降低趋势,骨密度值:粗隆间>全髋>股骨颈>大转子,各年龄组骨折组患者骨密度值低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丢失率呈上升趋势,以50~60岁之间骨量丢失最明显,可能与患者绝经早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老年女性骨折发病危险性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呈负相关,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 绝经后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对于骨折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风险呈明显的负相关。

股骨近端;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骨折;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绝经后老年女性尤为严重,研究[1]发现,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病率高达30%~40%。骨密度值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最佳指标。骨密度能反映约70%的骨强度,低骨密度值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2],本文分析比较绝经后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值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31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50~85岁;(2)自然绝经1年以上;(3)健康体检基本正常,无内分泌、消化、心血管系统严重疾病及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慢性疾病;(4)骨折患者均为轻微外力所致,非严重外伤;排除标准:(1)40岁之前闭经者;(2)使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3)有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的病史者;(4)行卵巢及子宫手术者;(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31例老年女性绝经患者进行骨密度的测定,测量部位包括健侧髋部的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及全髋,根据研究对象有无骨折史,将其分为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分析两组对象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值、骨密度丢失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照WHO建议根据骨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骨密度值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骨密度值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骨密度值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骨密度值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一年龄组相比,骨折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骨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n(%)]

注:与非骨折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值比较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患者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骨密度值呈降低趋势,骨密度值:粗隆间>全髋>股骨颈>大转子;同一年龄组相比,除60~<70、≥80年龄段股骨颈, 50~<60、60~<70年龄段全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部位各年龄组骨折组患者骨密度值均低于非骨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值比较±s)

注:与非骨折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丢失率比较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患者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骨密度丢失率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的年龄段,以50~60岁之间骨量丢失最明显,可能与患者绝经早期有关,见表3。

表3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丢失率比较(%)

2.4 绝经后老年女性股骨近 端骨密度与骨折之间的关系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通过绝经后老年女性骨折发病危险性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呈负相关,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相关参数如下:b值=-4.543, Waldχ2值=5.321,P值=0.017,OR值=1.453,OR95%CI=1.034~2.287。

3 讨 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量降低、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易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女性人群,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骨密度值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所有危险因素中最重要也是唯一可以量化的指标,低骨密度值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若同时伴有其他骨折危险因素,骨折发生的危险性会进一步增加。腰椎、髋部及桡骨远端是骨折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临床上也常选择这些部位进行骨密度的测量,而50岁以上老年人群由于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及退行性改变的影响了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常选择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及全髋作为测量部位[3]。

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一年龄组相比,骨折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患者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骨密度值呈降低趋势,骨密度值:粗隆间>全髋>股骨颈>大转子,各年龄组骨折组患者骨密度值低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丢失率呈上升趋势,以50~60岁之间骨量丢失最明显,可能与患者刚绝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通过绝经后老年女性骨折发病危险性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呈负相关,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骨密度与骨折有密切关系,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发生率越高,研究发现,骨密度值每降低一个标准差,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5~2.6倍[7]。同年龄段中,女性骨密度要明显低于男性,且女性在围绝经期时常因卵巢功能的减退,产生较大的生理变化,绝经后的女性骨量丢失明显,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8-9]。本研究发现,股骨近端骨密度对于预测骨折风险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能反映骨质疏松状态。

[1] 张智海, 王亮, 刘忠厚,等. 北京深圳西藏三地人群骨折风险因子对骨密度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1):1-8.

[2] 崔双,薛昊罡.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血脂和护骨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 : 2051-2053.

[3] 廖二元, 伍贤平, 邓小戈. 对中国长沙地区女性骨密度情况的调查[J]. 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4):203-207.

[4] 程晓光,杨定焯,周琦,等. 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骨丢失率、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参考数据库—多中心合作项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4):221-228.

[5] Formiga F, Lopez-soto A, Duaso E,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fall-related hip fractures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atients according to cognitive status [J].Aging Clin Exp Res,2008, 20:434-438.

R683.42

B

1000-744X(2016)07-0748-03

2016-01-05)

猜你喜欢

性骨折危险性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