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A与手术切除治疗59例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与预后观察

2017-01-16杜也牧周玲

贵州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消融射频开腹

杜也牧 周玲

(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210029;2.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RFA与手术切除治疗59例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与预后观察

杜也牧1*周玲2

(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210029;2.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10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小肝癌(最大径≤3 c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RFA治疗组(RFA组)59例及传统手术组(传统组)46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3年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RFA组的住院时间(6.7±2.8)d低于传统组的(11.4±3.0)d(P<0.05);术前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FA组患者的ALT、AST、TB值低于传统组(P<0.05),RFA组患者的ALB值高于传统组(P<0.05);RFA组与传统组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患者与传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78%低于传统组的26.09%(P<0.05)。结论 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效果相当,但是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更小,手术并发症更少。

射频消融; 手术; 小肝癌; 远期生存

临床上将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 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1-2]。然而无论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进行小肝癌的切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手术可能导致的肝脏门静脉系统、胆囊三角、肝总管等临近血管或者胆管的损伤,可以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手术本身的常规并发症如术后感染、肠道粘连等均可达1.6%以上[3-4]。经皮射频消融治疗(PRFA)通过高频超声消融技术,可以促进组织在高能量的损伤下变性、吸收,同时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本文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在小肝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肿瘤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小肝癌(最大径≤3 c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9例患者采用RFA治疗(RFA组)、传统手术切除治疗46例(传统组)。RFA组59例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9例,年龄48~69岁,平均(57.5±7.6)岁,术前ALT(48.3±13.4)U/L,术前ST(50.2±14.0)U/L,其中甲胎蛋白(AFP)≥400 ng/mL 19例,AFP<400 ng/mL 40例。传统组46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50~69岁,平均(59.0±7.4)岁,术前ALT(46.2±14.5)U/L,术前AST(47.7±13.9)U/L,其中AFP≥400 ng/mL 14例,AFP<400 ng/mL 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 小肝癌的诊断主要依据术前穿刺病理或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2)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2001年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3)小肝癌的诊断标准为最大径≤3 cm;(4)未发现肝外转移及血管侵犯、未发现癌栓;(5)患者的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均保持完整。

1.3 治疗方法 传统组在全麻下行局部肝脏切除术,患者常取平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方式,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肋缘下切口,逐层进腹;进入腹腔以探查肿瘤大小、有无包膜以及所在部位,以便决定手术方式;切断肝周韧带以游离肝脏;观察并分离十二指肠韧带的胆道,进行血管、胆管结扎;进行肝叶切除,仔细止血,放置引流,逐层关腹;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6 h,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T的引导下确定入路的位置,并根据超声的检查所见将探针置入肿瘤的底部,打开探针进行消融,采用日本panasonic公司生产的radio pretheey射频消融器进行消融,消融时间设置为12~16 min。对于肿瘤较大的患者,采用多点多布反复消融,保证消融的范围达到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5~10 mm。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查阅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5d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及住院时间的差异。采用电话随访结合患者到医院进行复诊的方式进行随访,电话随访每3个月1次,到医院复诊主要是复查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及3年中位生存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差异;检测方法:ALT、AST、ALB、TB的检测采用免疫发光法进行,患者于入院当时采肘静脉血,2 mL血样在室温下静置30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血液凝固实验专用)内有3.1%柠檬酸钠 ,日本株氏会社生产,严格按标准采集标本,采用Sysmex系列CA-15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试剂由 DadeBehring公司配套生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比较 RFA组的住院时间(6.7±2.8)d低于传统组的(11.4±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LT、AST、ALB及T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FA组患者的ALT、AST、TB值低于传统组(P<0.05),RFA组患者的ALB值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远期随访结果比较 RFA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44%(51/59)、50.85%(30/59)、30.51%(18/59)与传统组术的91.30%(42/46)、60.87%(28/46)、43.48%(20/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04,χ2=1.050,χ2=1.883,P>0.05),RFA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7.5±4.0)个月与传统组的(18.5±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P=0.886>0.05)。

2.3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比较 RFA组的发生腹腔出血2例、胆管损伤3例,传统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腹腔出血4例、脓肿1例、胆管损伤5例,RFA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78%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6.0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开腹手术下进行小肝癌的局部肝脏切除,其每年的手术量可达15万以上,虽然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足2%,但由于基数较大,并发症的控制形势仍然较为严峻[5]。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依照物理原理,将电能转化成热能从而损伤肿瘤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微创术,在妇产科、泌尿科等外科系统中已广泛应用。由于开腹手术的创伤较大,其平均住院时间可达11 d,而射频消融治疗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肠道功能的影响较小,平均住院时间不足7 d,表明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住院时间,进而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小肝癌患者的血清ALT、AST以及ALB是反应患者肝细胞损伤以及肝功能代偿的重要指标,术后ALT、AST的上升往往提示术中操作或者手术本身的创伤对于患者肝细胞的损伤较大,肝性脑病以及肝肾综合症的发生率可增加2%~3%[6]。

本文结果显示,PRFA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损伤程度较低,同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组,术后第5天的ALB可达(35.4±5.2)g/L,PRFA组患者白蛋白水平的提升提示肝实质细胞合成和释放白蛋白的能力的恢复,肝细胞功能代偿良好。PRFA操作简便、时间短、对于肿瘤瘤颈≤3 cm的肿瘤12 min左右即可消融清除,无需开腹或者腹腔镜探查,能够减少开腹手术中电凝或者电切对于肝脏细胞的损伤,降低开腹过程中机械性牵拉对于肝脏供血的影响。本文发现,PRFA组患者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可达17个月,而1、3年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同样无明显差异,提示PRFA微创治疗小肝癌具有与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无明显下降,在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同时,能够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本文中PRFA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足8%,且无一例切口感染以及腹腔内脓肿的发生,同时腹腔内出血以及胆管损伤的例数均明显减少,提示PRFA组患者的临床安全性较为可靠,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同时临床研究资料纳入存在一定的偏移可能,后续研究应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安全性。

[1] 唐怀蓉,雷建勇,严律南,等. 小肝癌患者开腹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比较[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2(4):651-653.

[2] 齐石, 赵大伟, 赵晶, 等. 初步探讨相位校正多回波GRE Dixon序列在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J].磁共振成像, 2015,6(8): 626-630.

[3] 张喜君,王绮,袁建军,等. 超声造影对小肝癌多电极冷循环射频消融的近期疗效评估[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24(1):10-13.

[4] 高孟,李开艳,罗洪昌,等. 原发性小肝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1):35-39.

[5] 于青松,徐晋. 小肝癌规则切除与不规则切除的疗效比较[J]. 江苏医药,2014,34(20):2498-2499.

[6] 张婷婷,李开艳,罗鸿昌,等. 经皮微波消融和二次手术治疗晚期复发型小肝癌的长期疗效观察[J].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3):2570-2572.

R735.7

B

1000-744X(2016)07-0745-02

2016-03-01)

*现工作单位: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苏 淮安223300

猜你喜欢

消融射频开腹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