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160例效果观察

2017-01-16成睿珍赵静吴文静王如华

贵州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性溃疡质子泵注射用

成睿珍 赵静 吴文静 王如华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药学部,天津 300451)



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160例效果观察

成睿珍 赵静 吴文静 王如华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药学部,天津 300451)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法将320例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针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8.13%,低于对照组的29.37%;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优于对照组的13.12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因应激性黏膜病变而造成死亡的病例。结论 使用奥美拉唑在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

应激性黏膜病变; 奥美拉唑; 预防效果; 机制分析

应激性黏膜病变又称应激性溃疡(SU)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因此在临床上常认为预防其发生是避免、解决该类疾病的最好方法[1]。目前用来预防SU的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为质子泵抑制剂,通过在胃液这种高酸环境下转化为活性的亚磺酰胺形式,生成亚磺酰胺与质子泵的复合物,从而抑制该质子泵的活性,阻断、减少胃酸分泌[2]。本文对比分析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两种类型的药物在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和使用安全性上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随机分配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本院的发生应激性黏膜病变的3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男91例,女69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43.3±3.7)岁;观察组:男性97例,女性63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42.5±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1)排除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溃疡型胃癌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2)均已被告知本次科研的目的、方法及参与意义,是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治疗计划者;(2)临床资料缺失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处于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针剂进行治疗,西咪替丁针剂(国药准字H41024409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本品0.2 g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滴速为1~4 mg/(kg·h)。2次/d,0.2 g/次,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 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进行治疗,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国药准字H20059053 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法用量:静脉滴注,2次/d,40 mg/次,临用前将10 mL专用溶剂注入冻干粉小瓶内,禁止用其它溶剂溶解。溶解后及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经稀释后的奥美拉唑钠溶液滴注时间不得少于20 min。

1.4 评价标准[4]药物有效(预防成功):患者未出现应激性溃疡,药物无效(预防失败):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或并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应激性溃疡发生评价标准:(1)胃液隐血试样呈阳性,胃管引流出血色或咖啡色样液体;(2)大便隐血试样呈阳性,患者出现柏油样大便。记录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如腹泻、头晕、头痛、胃肠胀气、便秘等的发生率,对比两种药物的使用安全性。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校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药物的的临床效果 对照组SU发生数为47例(29.37%),观察组US发生数为13例(8.1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因应激性溃疡至死病例。

2.2 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比较 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和西咪替丁注射液的患者均会产生腹泻、头晕、头痛、胃肠胀气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13.12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应激性黏膜病变常发生于机体严重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高发期为原发病发病或术后的2~6 d内,偶有延长至两周发病,应激性黏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呕血、黑粪等,消化道间歇性出血且触碰上腹有明显痛感。加强原发病诊治,消除过度应激是防治应激性黏膜病变的基本措施,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存在着片面强调抑酸、止血、忽略改变内环境、不及时去除应激原等误区。在早期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时,应对高危、创伤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维持血液动力学、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避免可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但也要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防治造成的额外开销[5]。奥美拉唑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又被称为胃H+-K+-ATP酶,该酶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胞浆内小管囊泡上的H+-K+-ATP酶在壁细胞受到刺激时该酶也被同时激活,被激活后转移至壁细胞的分泌小管膜上,在胃酸中H+、Mg2+和ATP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将该酶磷酸化,通过继发性转运运输,将H+、K+分别转移至胞外和胞内[6-7]。奥美拉唑通过结合该酶的α亚单位,使酶失去活性进而达到抑制壁细胞分泌H+的作用。其抑制酸的效果强烈且时间持久,可将胃内pH值升高至7,一次用药可以将胃酸的分泌抑制达24 h以上,同时减少胃蛋白酶的分泌[8]。西咪替丁通过与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作用,达到竞争性抑制组胺的目的,降低胃壁细胞的兴奋性抑制胃酸的基础分泌,在长期或者大剂量用药时可出现男性乳房肿胀泌乳现象、性欲衰退、腹泻、头疼眩晕等。在用药的时候也要注意早期用药量不足未能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也可以造成应激性黏膜病变,而非药物自身问题。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8.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7%;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和西咪替丁针剂的患者均会产生腹泻、头晕、头痛、胃肠胀气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13.125%)。

[1] 赵娜,高峰.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6):54-55.

[2] 蔡楠,伏杭江,刘政,等.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7):771-774.

[3] 谢晓.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预防性治疗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1):1408-1409.

[4] 罗密,郑丽云,刘节君,等.胃酸分泌抑制剂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94-96.

[5] 章德华,江砚明.奥美拉唑治疗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6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0):36.

[6] 张艳玲.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防治概述[J]. 中国药业,2014,23(8):89-91.

[7] 李冲.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卒中后应激性溃疡82例[J].中国药业,2013,22(8):110-111.

[8] 喻棣,陈剑云,金凯,等.奥美拉唑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84例[J].中国药业,2013,22(5):102-103.

R753.1

B

1000-744X(2016)07-0724-02

2016-02-16)

猜你喜欢

性溃疡质子泵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质子泵抑制剂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口服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分析
胃铋镁预防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莫西林联合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