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与音乐
——爱因斯坦与小提琴的不解之情

2017-01-16尼坤

琴童 2016年1期
关键词:帕格尼尼琴师爱因斯坦

尼坤

科学与音乐
——爱因斯坦与小提琴的不解之情

尼坤

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众所周知,他与科学之间的羁绊以及在科学上的成绩,却鲜少有人关注他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确切地说,是小提琴与他的缘分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或许比科学还长久些。正如在一次音乐会上,美国教育家齐佩尔博士问爱因斯坦:“音乐到底对你有什么意义?”他答道:“如果我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

音乐开启了另一个世界

幼年的爱因斯坦是个沉默寡言、举止缓慢,还喜欢独处的另类孩子。所以,他并没什么朋友,也不招老师喜欢,就如此沉默地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幸好,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是一个热爱文学与数学的犹太人,妈妈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且喜欢音乐的家庭主妇,对于这么一个举止怪异的孩子,他们并没觉得有多大问题。正是这样的家庭构成,为小爱因斯坦开启了音乐大门,最终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假如要追溯爱因斯坦与小提琴的缘分,要从他3岁时说起。那天,他妈妈正在弹钢琴,指尖在琴键上飞舞,流动的音符在整个房间回荡。突然,她感觉背后有人,一回头,发现是小爱因斯坦站在身后,眨着大大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她的手指,倾听着美妙的琴声。这让年轻的妈妈惊喜极了,因为她看到儿子对音乐的喜欢,从他微笑的表情、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传达着他对音乐的好奇,仿佛在述说着音乐的魅力。就这样,不会开口说话,走路还不大稳健的小爱因斯坦开始步入了一个全新世界,那里不再是无声的,而是到处充满着音乐带来的鸟语花香。也许年幼的他还不会表达音乐的美好,却用行动在感受着这一切。

到了6岁,爱因斯坦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一直到13岁。在这7年时光里,小提琴是他最好的伙伴、最重要的玩具,还是他融入集体的法宝。因为在他学琴的过程中,为了提升他的自信心,父亲就经常鼓励他上台表演。每次他的演奏,都能收获许多的好评,这让原本被老师认为必须退学的“笨孩子”,开始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喜欢,也让不善言辞的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秀,逐渐地活泼、自信起来,最重要的是,音乐丰富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想象力与思维。正如爱因斯坦写给挚友的信中道:“音乐对于研究工作没有影响,但是,它们两者都是由同一种渴望追求所滋养的,并且它们为人们所带来的安慰也是相互补充的。”

想成为帕格尼尼的科学家

因为热爱音乐,还深受古典音乐的洗礼,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一样出色的小提琴家。然而,也许是命运的使然,以及天赋的制约,他并没如愿成一位小提琴家。在这段转折中,多亏一个老琴师的开导。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个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听听吧。”爱因斯坦就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3首。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爱因斯坦:“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家。”老人又问道:“那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我非常快乐。”

于是,老琴师把他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而你现在已经是这样,那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已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这个插曲,让小爱因斯坦真正懂得了音乐的力量与魅力,也端正了学琴的态度,不再刻意地追求成功。从此以后,他不再将小提琴当为职业目标,反而因为热爱,使它成了终身的兴趣、快乐的源泉、休闲时的伴侣。

小提琴是一辈子的朋友

如果说科学家是爱因斯坦的第一职业,那么小提琴手就是他的“第二职业”。不论是工作之余,还是旅行的休闲时光,他总是身不离琴。每当爱因斯坦在科研上遇到困难,思索陷入困顿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弓,拉上一首喜欢的曲子。正如,《爱因斯坦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说的那样:“音乐,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会在无形中开启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创造性地遐想。音乐催化出他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还为他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搭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例如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艾伦菲斯特,是爱因斯坦的挚友,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当艾伦菲斯特与爱因斯坦在理论上的意见相左而争论不休时,就会自动休战。这时,他会走到钢琴边,约上爱因斯坦合奏一曲。有时,会在优美的旋律中触发灵感,为争论的观点找到一个科学的解释,最后皆大欢喜。除了艾伦菲斯特外,比利时王后伊丽莎白也是爱因斯坦的音乐之友。她热爱文学、科学,最爱小提琴,总称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那首席小提琴手是谁呢?当然是爱因斯坦了。每当爱因斯坦来比利时,都会去拜访她,之后两人会在一起来个二重奏。

除了友谊,小提琴为爱因斯坦带来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快乐。那时的科学家、教授,特别是未成名前,课很少,收入也很低,也不被重视,因此爱因斯坦常开玩笑地说,也许沿街串巷演奏小提琴更好些,因为这样至少会感觉自己是幸福的。后来,随着爱因斯坦社会地位的提升,金钱也多了,变得特别忙碌,没有很多时间来拉琴了。他在给与他共同演奏音乐的朋友尼格丽的信中,忧心地写道:“现在我自然必须让我的小提琴躺着不动。它会感到非常惊奇,竟然不把它从黑匣子里取出来,或许它以为,它已经有了个‘继父’吧。我多么怀念它这个老朋友啊!借助它,我向自己说出、唱出一切我常常在贫瘠乏味的思想中怎么也不会向自己供认的东西,但是,我若在别人那里见到了它,最多也不过引我对它发笑。” 可见,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小提琴的热爱之情。在爱因斯坦晚年,他最大的需求与陪伴是那始终不变的几样: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烟斗、散步的好环境,最重要的是那把心爱的小提琴。

一把琴的传承

欧洲很多家庭推崇孩子学习音乐,这在爱因斯坦的家族里,不仅仅是推崇,俨然已是一条不成文的家规,被贯彻得最为彻底。爱因斯坦的子孙都会被要求学习一门乐器。例如,爱因斯坦的曾孙子保罗·爱因斯坦就是一名杰出的音乐人、小提琴演奏家。保罗曾接受采访时说过,与他人认知的不同,家族对科学的要求远没音乐要求高。例如他从小数学、物理成绩一般,并且十分贪玩,父亲没有严格要求他学习科学,却曾强迫他学习小提琴,还必须每天按质按量地完成。除他以外,保罗的父亲也是小提琴高手,祖父则主攻钢琴,而他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也被要求学习音乐。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为后代留下什么科学的“基因”,而是一把小提琴、一个学习音乐的传统。这大概源于这位科学家在自己的人生历程里,所感知的音乐的力量与魅力吧!

音乐以其温柔与深邃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正如他在《论科学》一文中说的那样,音乐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所,帮他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可让他在音乐世界里像感觉在家里面一样舒适,给他一份精神家园里独有的安宁。

音乐与科学,一个感性世界的王者,一个理性世界的智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极端,却在爱因斯坦的世界得到完美的共通,也许这是成就他的杰出与非凡之处吧。

猜你喜欢

帕格尼尼琴师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梦
演奏失败的原因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谈帕格尼尼小提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断弦
断弦
帕格尼尼“另类”教学法
《庄子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