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竹文化在农林高校的传承和创新

2017-01-16史冬辉

竹子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林竹子文明

史冬辉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论竹文化在农林高校的传承和创新

史冬辉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新时期,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农林高校因其农林的属性,在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理想之所。农林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教育引导、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4个维度进行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竹文化;农林高校;传承;创新

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出了部署。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是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堪称“竹的故乡”[1]。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纵观中华5 000年文明史,竹和竹文化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1],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中华民族生产、生活、思想、行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创新竹文化,使竹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思考和探索。

1 新时期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意义

1.1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竹文化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氛围建设和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竹文化在生态文明氛围营造和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养成过程中能发挥积极的引导、教育等功能。一方面从竹子材料利用的文化传承来看,竹文化具有生态属性。竹子的各个部分都可充分利用,如竹鞭可加工成工艺品,竹笋富含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竹子主干部分既可由传统匠人通过一把篾刀加工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也可通过现代加工手段制成竹地板、竹服饰等等……应该说竹具备“全身”的利用价值,全身都是宝,没有废弃的地方。另一方面,从竹子生物学特性来看,竹子具有生态“精神”,作为以竹为载体延伸的竹文化具有生态特性。竹子属禾本科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个名副其实的竹子大家庭。竹子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几年即可成材,可有序持续采伐利用,不用过多的投入,却有着很好的产出。毛竹林具有很强的碳汇功能,毛竹林乔木层年固碳量是速生阶段杉木林的1.46倍、热带山地雨林的1.33倍、苏南27年生杉木林的2.16倍[2]。作为竹子利用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在体悟着竹及竹文化的生态特性。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竹文化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1.2 文化自信视野下的竹文化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文化自信这个问题,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又指出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3]。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底蕴的,是根植于内心深处和过往积极的经历的,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竹文化一方面在生产生活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精神层面熏陶了人们的情操, 滋养着精神的家园。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始于仰韶文化,距今约6 000 a左右;我国商代就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是用作竹简, 即把字写在竹片上, 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 汉字“册”即由此而来;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 比欧洲约早1 000 a[4]。在精神文化领域,竹与梅、兰、菊一直并称四君子,是君子的品德象征。因此,竹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鲜活的、生动的说服力。

1.3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竹文化

竹文化是很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一方面对于中华民族同胞来讲,竹文化家喻户晓,与竹有着特别的情节,一些地方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人竹共生”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外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竹文化更是形神兼备,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能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 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4]。

2 农林高校是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理想之所

2.1 基于竹子精神与农林高校精神的契合分析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旭烽在《中国竹文化通论》的序中写道“君子品格,一言以蔽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而已矣。竹与君子相匹,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也”,又写道“竹的精神品相中,有两点是它物不能够取代的,一是它的‘虚心’,一是它的‘有节’。而无论虚心还是有节,都与儒家文化中的‘礼’字相辅相成。”[5]在中国传统竹文化的语境中,竹象征着君子,竹子品格乃君子品格。从竹子利用的角度看,竹字精神隐喻着利他和奉献的崇高品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即“三农”问题关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农林高校承担着高素质农林人才培养的职责,在“三农”问题上有着独特的担当和作为。因此,长期以来培养服务“三农”、对“三农”有感情的高素质农林行业的“君子”是农林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追求。因“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对农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君子品格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因此说,竹子精神与农林高校精神在对于人的塑造和要求的价值取向上来说是高度契合的。

2.2 基于农林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和使命分析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各项工作之中”,“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6],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由此,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大学第四职能开始为学者所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大学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基础上的第四项职能[7-8]。实际上,从大学的发展历程看,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息息相关。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变成以文化价值认同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竞争,文化对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农林高校在农林相关领域方面的研究有着天然的优势,显然在农业文化、森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需要发挥作用。竹文化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竹文化传承与创新符合农林高校的学校属性和学校价值。

2.3 农林高校具有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良条件

农林高校对于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着独特的优良条件。首先, 农林高校师生对植物有着天然的感情和兴趣。植物本身就是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以植物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更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更易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林人对竹这种植物本身及其文化自然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农林高校作为农林属性的高层次教育研究机构,具备了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各项要素要求,包含从文化的传承、传播、交流、创新和研究等。

3 农林高校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4个维度

3.1 教育引导和传承的维度

农林高校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首先要使师生特别是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竹、竹文化,多角度多层面接收竹文化的熏陶。首先从大学的校园内外环境建设、景观布局来看,竹子元素可以得到很多的应用。如竹景观,竹子以其品种繁多、姿态优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在秦代“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竹子就被用到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了[9]。又如竹子绘画艺术在学校室内公共场所文化建设的运用,使得竹文化氛围营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从课堂教学传授来看,传承竹文化是农林高校的优势,在讲授竹生物特性的同时自然能延伸到竹文化的介绍上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拓展。从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建设来看,可以充分吸收竹文化精髓,服务文化校园建设。从校园文化活动来看,开展体现生态、绿色等具有农林高校特征的文化活动也是契合农林高校的办学特色,如开展竹建造竞赛、竹绘画比赛、竹艺展示、竹子种类辨认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因此,在竹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农林高校可统筹学校的环境建设、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等进行系统设计,营造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3.2 研究与文化创新的维度

竹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竹、竹文化的研究,通过研究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竹文化的内涵、外延,赋予竹文化新的活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农林高校对竹文化的创新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贡献力量。一方面在竹文化物质创新研究层面,发挥科研工作者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对竹本身的科学研究,发现新知识、新规律,创新和创造出更多富有科技含量的竹技术、竹产品。另一方面,在竹文化精神层面的创新也有很多的空间,如竹艺术研究、竹子精神的深化、竹文学的创作等等。另外,加强竹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机融和,使竹制品更具文化内涵、更具价值的创新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3.3 社会服务与文化弘扬的维度

我国著名学者潘懋元教授结合社会历史的发展,明确地提出了大学走向社会中心的观点:“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10]。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逐步走入了社会的中心,成为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机构,并被人们誉为“服务站”和“社会轴心机构”。在这个时代,大学对社会的服务日益频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强。以高校社会服务为载体的文化弘扬更具影响力、生命力和活力。农林高校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的竹文化弘扬顺理成章而且大有可为。一方面是教师的社会服务,围绕竹产品的全产业链指导与服务,如竹炭的多种用途、竹纤维的利用、竹醋液的应用、竹文化的应用等等。另一方面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社会实践和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

3.4 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维度

开展对外交流,积极进行文化传播,使多种文化在交流和比较中产生火花,进而为各自文化注入新的元素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高校对外交流平台较多,如各类论坛、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学生访学、留学等,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开展以竹文化为主题或者融合竹文化元素的传播和交流活动符合农林高校特色。农林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有着自己的优势。

4 总结

竹资源和竹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特别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给我们的竹文化弥足珍贵。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传承和创新竹文化,为传统的竹文化注入新的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是我们这代人的职责。农林高校作为农林属性的高校,在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同时也为农林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 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2] 刘恩斌,施拥军,李永夫,等.基于非空间结构的浙江省毛竹林固碳潜力[J].林业科学,2012,48(11):9-14.

[3]习近平谈文化自信[EB/OL].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7-13). http: //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7/13/content_1694983.htm.

[4] 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10.

[5] 王长金.中国竹文化通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3-4.

[6]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4-24).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7] 阚莉.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第四职能”的理性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11-15.

[8] 宋喆.高校共青团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责任和使命[J].江苏高教,2013(3):135-136.

[9] 金荷仙,华海镜,方伟.竹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J].竹子研究汇刊,1998,17(3):66-69.

[10] 刘光平.论现代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入社会中心[J].中国电力教育,2007(9):12-13.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Bamboo Culture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SHI Dong-hui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hool of Tourism and Health,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bamboo culture are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e new er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are ideal places that have unique advantages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bamboo culture for their properti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ey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guidance, research, social service, foreign exchange,etc..

Bamboo culture;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Inheritance;Innovation

2016-11-08

浙江农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GJYB2015028)

史冬辉,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sdh@zafu.edu.cn

猜你喜欢

农林竹子文明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请文明演绎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漫说文明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