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积食的诊断与防治
2017-01-16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香泉畜牧兽医站,甘肃定西 743000)
瘤胃积食又称为瘤胃滞症、急性瘤胃扩张,中兽医称为宿草不转,是反刍动物贪食大量的粗纤维或容易膨胀的饲料、引起瘤胃扩张,瘤胃容积增大,内容物停滞或阻塞,以及整个前胃机能障碍,形成脱水和毒血症的一种疾病。牛因饥饿后而暴食精料,加之饮水不足,缺乏运动,过度紧张,产生应激反应,引起瘤胃积食。要加强牛的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牛由于自身体内缺乏硫、钠、铜、钴、锰、钙、铁等矿物质元素形成异食癖,防止误食塑料等难以消化的物质而引发此病。
1 典型病例
病例1:安定区香泉镇某养殖户,1头36月龄秦川母牛(空怀),体重大约400kg,于2017年8月10日发病。开始食欲减退,反刍次数减少,8月12日采食和反刍均停止,临床检查:测得体温39.6℃,心率(脉搏)61次/min,呼吸38次/min;听诊瘤胃蠕动音2min无蠕动;触诊左侧瘤胃内容物坚实,手压后留有压痕;排便干燥,排尿色黄,口腔分泌液稀薄,嗳气稍臭,被毛粗乱,初步诊断为瘤胃积食。
治疗处方:黄芩45g,陈皮30g,青皮30g,大黄60g,白术45g,再加入3000 ml水,共煎熬15min,滤渣,候温1次灌服。皮下注射氯化氨甲酰甲胆碱25mg,4 h后开始反刍,次日继续给药1次,第3天开始采食,4天后痊愈。
病例2:安定区香泉镇某农户,1头24月龄阉牛使役后饲喂精料,4h后表现不安,目光凝视,回顾腹部,后肢踢腹,磨牙,触诊瘤胃,内容物坚实,腹部听诊,肠音微弱,初步诊断,牛由于使役时阻碍了正常的反刍生理现象,使役后过食饲草料(精料)造成的瘤胃积食。
治疗:大黄90g,枳石50g,厚朴50g,槟榔45g,芒硝250g,麦芽60g,青皮60g,莱菔子60g,共为末,温水冲服并进行瘤胃按摩。火针灸脾俞穴、百会穴、后海穴、食胀穴。次日粪便稀软,出现采食欲望,禁食,隔日出现反刍。
2 诊断
2.1 诊断方法
2.1.1 视诊
病牛反刍停止,鼻镜干燥、龟裂、无鼻珠,有时出现腹痛不安,摇尾拱背,回头顾腹,后肢踢腹,粪便秘结。
2.1.2 触诊
腹部膨大,左肷充满,用手按压坚实留压痕,有疼痛表现。
2.1.3 听诊
瘤胃蠕动音减弱,蠕动波短,次数减少,严重者消失,由于隔膜被胀满的瘤胃压迫,引起呼吸困难。
2.2 综合诊断
根据病因及畜主叙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瘤胃积食。
3 治疗
(1)中西药结合,标本兼治。恢复前胃功能,消积化滞,促进胃肠蠕动。用胃肠活消滞,即黄芩45g,陈皮30g,青皮30g,大黄60g,白术45g,加水煎熬去渣灌服;瘤胃兴奋药促进瘤胃蠕动,兴奋反刍,消除积食,皮下注射氯化氨甲酰甲胆碱25mg。
(2)中药与针灸、按摩辨证施治,加味大承气汤消食行气、泻下。大黄90g,枳石50g,厚朴50g,槟榔45g,芒硝250g,麦芽60g,青皮60g,莱菔子60g,研末冲服并进行瘤胃按摩。穴位针灸,刺激胃肠蠕动,助其消积泻下,火针灸脾俞穴、百会穴、后海穴、食胀穴。
(3)泻下疗法
选用硫酸钠800g,加水1000 mL,液状石蜡油或植物油1500mL,给牛灌服,加速排出瘤胃内容物。
(4)洗胃疗法
用直径4~5cm、长250~300cm的胶管,经牛口腔导入瘤胃内,然后来回抽动,以刺激瘤胃收缩,使瘤胃内液状物经导管流出。若瘤胃内容物不能自动流出,可在导管另一端连接漏斗,向瘤胃内注温水40~50ml,待漏斗内液体全部流入导管时,取下漏斗并放低牛头和导管,用虹吸法将瘤胃内容物引出体外。
(5)输液疗法
病牛食欲废绝,脱水明显时,应静脉补液,同时补碱(防止酸中毒),可用25%的葡萄糖1 000ml、复方氯化钠液或5%糖盐水2500ml、5%碳酸氢钠液1000ml等一次静脉注射。
4 预防
4.1 加强饲养管理,适当运动
防止过食,不过度使役,避免突然更换饲料及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易膨胀或粗硬的饲料,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饲喂。有条件的养殖场(小区),可以让牛有自己的运动空间。
4.2 治疗期间,加强护理
在治疗牛瘤胃积食的病初应禁食1~2d,每日给予淡盐水任其自饮,停止使役,在平坦的地方徐徐牵遛,并按摩左侧肷部,在有食欲时要由少量逐渐增加饲料量。
5 体会
采食过多,饥饿而食之过急,咀嚼不全;或因饲料搭配不当,精料过多,饲草过少;或因管理不当而吃过多精料,以致胃部过充,食滞不化。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舍饲牛常年可发,由于饲喂大量粗纤维饲料,豆谷类饲料或劳役过重而引起,病程时间较早,早期治疗可治愈。
本病多因前胃弛缓而致发病,治疗原应着重增强胃肠运动机能,促进瘤胃内容物排出,以加强治疗效果。
对严重的实症病例,用药无效则应立即施行瘤胃切开术予以治疗。
[1]王众,蒋新民.奶牛瘤胃积食的不同治疗方法[J].新疆农垦科技,2009,(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