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免疫失败控制及对策
2017-01-16
(新宾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辽宁新宾 113200)
畜禽养殖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及畜禽产品的流通量迅速增加,给疫病预防和控制带来了困难。在养猪生产中,免疫失败常常出现,我们结合生产实践对猪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1 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1.1 猪场管理
1.1.1 饲料:饲料不合格,饲料营养不全面、配制不合理、缺乏维生素或者饲料发霉变质,大大降低了猪的免疫力,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
1.1.2 猪场环境卫生:猪场没有规范的消毒制度,或没有按消毒制度执行。对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不重视,造成猪场病原微生物对猪机体免疫的干扰,直接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1.1.3 药物干扰:很多药物,如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损伤T淋巴细胞,抑制巨噬细胞产生。
1.2 免疫不科学
1.2.1 免疫程序:猪场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并根据本地、本场具体情况分析做出免疫程序调整,或免疫接种项目不全面、不完善,导致免疫失败。
1.2.2 免疫接种过程传播:免疫接种过程中,没有根据要求消毒或替换针头、注射器等,使免疫接种成为带毒传播,而引发疫病流行。
1.2.3 疫苗及稀释剂质量:疫苗质量不合格,或保存、运输不当。没有按规定方法和时间注射疫苗、或注射方法错误等都会导致疫苗失效。疫苗稀释剂的不当使用也影响免疫效果。
1.2.4 不同疫苗间相互干扰:同时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不同疫苗间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免疫接种效果。例如,猪瘟疫苗和高致病蓝耳病疫苗同时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1.3 母源抗体干扰
幼龄仔猪通过吸食母体初乳和通过母体胎盘获取母体抗原。首次对仔猪免疫时,如果仔猪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就会干扰仔猪后天的疫苗免疫应答,大大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1.4 应激
在环境条件或饲养条件突然变化时,或粗暴抓猪等,猪会出现应激,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对T细胞造成很大的损伤,对巨噬细胞的生长造成影响,并增加IgG的分解代谢。猪在这种应激情况下接种疫苗必然会影响免疫效果。
2 控制及对策
2.1 加强饲养管理
2.1.1 确保饲料质量:饲喂全价饲料,对饲料中营养成分进行定期检测,随时去除变质或污染的饲料,确保饲料不含霉菌和其他有害物质。适当增加蛋氨酸、VA、VB、VC、VD 及部分脂肪酸的比例。
2.1.2 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增强猪体抵抗力、提高免疫接种效果的基本保证。定期对圈舍、用具、活动场地进行清洗和消毒,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保持圈舍的通风良好,为猪群创造舒适、卫生的环境。接种时,及时对接种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做好猪体注射部位的消毒。避免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猪舍。
2.1.3 避免药物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的前后几天内,不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敏感或损伤猪免疫功能的药物。合理选用具有增强免疫效果的药物,如投喂维生素等免疫促进剂。
2.2 科学免疫
2.2.1 免疫程序科学:结合当地猪病流行情况和猪场自身的发病史及母源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根据猪的品种、种类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同时,应根据免疫监测结果及疫病流行情况,及时对免疫程序做出调整。
2.2.2 免疫操作科学:为猪注射疫苗时,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接种方式接种疫苗。如果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要注意校正注射剂量,使用针头一猪一换。
2.2.3 选择优质疫苗:结合当地猪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血清型和毒株。购买正规厂家出售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条件正确保存疫苗和运输。免疫前,检查疫苗的各项状态,如果不符合说明书中的描述,不能用于免疫接种。
2.3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幼龄仔猪免疫要进行抗体滴度检测,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科学选择免疫时机。保证免疫效果。
2.4 减少应激因素
在接种前后3d内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或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剂,以降低应激反应。避免惊吓猪群,接种疫苗时,动作要轻,不要让陌生人介入。
3 结语
养殖业防病永远胜于治病,养殖的最高境界是无病而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办法,加强疾病的预防,减少疫病发生,最重要的手段是保证疫病免疫的科学有效。
总结经验,精准免疫将使疫病防控事半功倍。
[1]谢子妃.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43,345.
[2]闫月清,李承鹏.高山地区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