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017-01-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保种猪种种群

(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0)

1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丰富多彩的猪种资源,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这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的珍贵遗产,许多品种蕴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基因资源。它们不仅迄今仍是许多地区养猪生产中的当家品种之一,还是未来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将为未来猪种的改良和发展提供长远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其重要经济价值不可限量。

目前,世界猪种资源日趋匮乏、单调,在发达国家,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少数几个高度培育的、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或专门化品系,在养猪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大多数在经济上暂时缺乏竞争力的猪种逍到淘汰或濒临灭绝的边缘,致使原有地方品种数量迅速减少。目前,欧盟国家中长大或大长母猪占所有能繁母猪的比例高达66%,仅大白猪品种对整个欧盟养猪生产的贡献率达30%。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虽有较丰富的品种资源,可随大量外来品种被引入用于地方品种的杂交改良,盲目引种和无序杂交现象严重,造成原有地方品种数量的锐减和质量的下降。

2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内容和方法

2.1 保种内容

2.1.1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欲合理、妥善地保护中国现有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首先就需要对这些猪种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其遗传资源的独特性、遗传基础的宽窄以及濒危与否等。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各类分子标记相继涌现。其中微卫星标记因其数量多,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多态信息丰富及易于自动化检测等优点,成为当前遗传多样性评估的首选标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向全球推荐了一套家畜遗传多样性评估的方法,其核心就是利用一套微卫星标记全面准确地分析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为猪种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2.1.2 种质特性研究

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是品种保护的一个重要前提。应利用国际动物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特异性功能基因或主效重要经济性状座位进行鉴定、分离,克隆和定位,如高产仔基因、优良肉质基因、抗性基因、矮小基因等,申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专利技术,为今后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猪种奠定基础。

2.1.3 品种保存

保种的根本任务是尽量妥善、合理地保存猪种遗传资源,当前对于某一品种(系),应有一定规模的活畜保种群,以避免因过度近交致使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对以下三类地方猪种应重点保护:一是有着特殊种用性能的猪种,如繁殖力最高的太湖猪;肉质细嫩佳美,适宜腌制火腿的金华猪和乌金猪;鬃毛性能优良的荣昌猪;体格极小的小型猪,如香猪、五指山猪、版纳微型猪等。二是最能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生态型猪种,如分布于青藏高原,具有极强放牧性和抗逆性的藏猪;分布于东北三省,有着极强抗寒力的民猪;适应性好,杂交配合力高的内江猪;耐高温高湿的两广小花猪;分布很广,适应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华中二头乌猪等;三是驯养历史悠久,有着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锗种,如八眉猪。

2.2 保种方法

2.2.1 原位保存法

目前对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一般采用原位保存法,即在品种原产区划定良种基地,建立足够数量的保种群。为了确保100年内群体近交系数不超过0.1,保种群的有效群体大小应为200头,每代间隔2.5年,公母畜比例一般推荐为1:5。保种群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尽量保持每个世代的群体规模一致,避免种群出现“瓶颈效应”。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不一定采用随机交配,以避免过度近交,提高保种效率。

2.2.2 非活畜保种法

超数排卵、冷冻精液、体外授精、胚胎切割、胚胎冷冻、胚胎移植以及动物克隆技术等,都有可能在品种资源保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活畜保存外,收集极超低温保存地方猪种的精液、胚胎甚至细胞株,是目前和将来颇为引人注目的保存措施。

2.2.3 保种与利用

保种必须坚持积极、开放、发展、利用的保存原则,以适应现代化养猪生产的需要。中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可从下列方面着手:

一是根据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研究其在繁育体系中的适宜地位。中国地方猪种普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的特点,而国外引进猪种则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能力强、胴体瘦肉率高的优点,两者遗传背景差异悬殊,互补效应强,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以中国地方猪种为母本,国外引进猪种如杜洛克、长白、大白猪等为父本,开展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既实现广地方猪种的积极保护,又使商品猪充分利用了地方猪种和引进猪种的优良种质特性。

二是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的品种或品系。中国地方猪种曾对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两千多年前的罗马猪及近代对世界猪种影响较大的巴克夏猪、大约克夏猪、切斯特白猪和波中猪等,都曾导入中国地方猪种的血统。当今世界猪种遗传资源日趋枯竭,中国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必将对未来猪种的遗传改良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国内来看,对极有特色的地方猪种,适当导入国外瘦肉型猪种的血缘,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或品系,发挥地方猪种固有之优势,克服其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胴体瘦肉率低的缺点,是一项积极利用地方猪种资源的措施。

三是积极发掘部分地方猪种特殊资源的利用价值。例如香猪、五指山猪、 版纳微塑猪等小型猪,可开发其在生物医学和食品领域中的利用途径;林芝藏猪产区天麻、田七、藏红花等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特有的生态环境赋予了林芝藏猪药用价值高的种质特性,在传统的藏医学中,其血、鞭、骨、粪皆可入药,可积极发掘林芝藏猪在制药业和保健性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保种猪种种群
贵州地方特色猪种培育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