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动物产地检疫现状及思考

2017-01-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街镇产地检疫

(1.南京市六合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南京 211500;2.南京市六合区第二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1500;3.南京市六合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1500)

目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民群众关注,重大动物疫病也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动物产地检疫是有效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通过产地检疫能及时发现动物疫病,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传播,有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笔者针对六合区的动物产地检疫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总结分析如下:

1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

1.1 产地检疫工作条件相对较为复杂

目前六合区畜禽养殖目前还是散养户,其在畜禽养殖中所占的比例还很高,产地检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面宽、量大,强化动物检疫工作,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动物检疫申报点标准化创建。通过政府采购,给全区11家检疫申报点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电子出证设备。并且按照“五统一”的原则,统一标识、统一制度,建立了产地检疫工作台账。因为要规范检疫,受理申报后要登门踏圈,检疫工作时要东奔西跑,疲于应付,而街镇检疫人员为数不多。还同时承担着动物疫病防治、养殖技术指导、投入品监管等其他工作。

1.2 检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统一公示内容、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着装目前共有官方兽医61人,其中目前直接承担产地检疫的有42人,指定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有80人。首先,业务素质不高。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学成才或子承父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兽医专业学习和培训,即使是相对业务素质较高的官方兽医,虽然都读过相关的专业学校,但后来却很少再有机会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对现代畜牧兽医技术缺乏更新,难以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动物检疫工作形势的需要。其次,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官方兽医大专以上39人、中专17人、高中以下5人。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大专27人、中专16人、高中以下37人。基层从事动物检疫的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46%,具有中专学历占23%,高中以下学历占20%,文化水平普遍参差不齐。再次,基层检疫人员年龄老化。共有官方兽医61人,其中50岁以上26人,40-50岁31人,40岁以下仅仅只有4人。共有指定兽医专业队伍人员共80人,其中50岁以上38人,40-50岁28人,40岁以下也只有14人。基层检疫人员队伍严重青黄不接、人才匮缺。

1.3 申报检疫的意识淡薄

农村部分养殖户认为产地检疫费时费力,增加他们的麻烦,对产地检疫工作的真正目的和重要作用根本不理解,总认为自养的畜禽不易染疫,即使染疫,也只是损失自己,与他人无关,更谈不到影响社会和畜牧业的发展。加之养殖的方式繁杂,既有规模化的养殖,又有农户散养,并且由于养殖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出栏时间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产地检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加大了产地检疫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产地检疫工作是实行报检制度,但大部分养殖户法制意识不强,畜禽出栏大多不在本地销售,往往在销售或上市前不报检,甚至想方设法逃避检疫;此外,一些商贩采取上门收购的方式,买卖双方私自成交;还有一些农民将自家养的猪牛羊等自行屠宰,拉到集市上出售;另一方面消费者图新鲜和价格便宜,甚至还认为肉食品加盖的检疫验乞印章不易洗掉等诸多因素,无意中给肉食品经营者逃避检疫提供了可乘之机。

1.4 检疫工作方式落后

目前许多检疫基本上就是靠“一把刀、一个钩、两只眼”开展,尤其是在产地检疫中,检疫员仅凭肉眼和感官对活畜禽进行检疫,无法进行常规检查,大多没有专门的化验室进行专业的检验。虽然街镇兽医站都设有化验室,但工作开展少,检测的项目也有限,再加上操作业务不熟,严重影响了检疫执法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真实性。

1.5 检疫执法力量薄弱

由于街镇分所的官方兽医执法能力和水平有限,当遇到检疫违法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加上又不能熟悉较为烦琐的行政执法程序,无法形成对违反行为的威慑。

2 对策及建议

2.1 切实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12316短信、悬挂宣传标语、向养殖户发放一封信、宣传单、开办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养殖户宣传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在饲养较为集中的地方、街镇产品交易场所和重点地段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自觉履行防疫检疫义务和抵制私屠乱宰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为全力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有效维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使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议各级财政尤其是区级财政应当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投入和检疫工作经费的投入,以街镇检疫申报点标准化创建为重点,添置必要的动物检疫设备,改进检疫手段,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检疫质量。同时落实动物疫情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并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确保死亡补助经费能及时兑现给养殖户,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损失,使产地检疫工作真正步入一个良性轨道。

2.3 切实加强动物产地检疫队伍建设

基层检疫人员是我国动物防疫网络的基础力量,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动物检疫水平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一是强化业务培训。通过系统培训、考试、考核,提高官方兽医及指定兽医专业人员的法律、文化、技术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动物卫生监督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材料能应用到产地检疫中去,使检疫的结果更加准确,更具有公信力。二是理顺管理体制。针对农村产地检疫工作的特殊性,除了在街镇将官方兽医人员经费及动物检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还要科学配备指定兽医人员,并将其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充分调动广大产地检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保障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2.4 切实加大动物产地检疫的执法力度

动物检疫不但关系到畜牧业生产安全,还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产地检疫中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对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并建立动物防疫法和刑法的衔接机制,对需要移送的案件及时移交进行处理。为产地检疫开展保驾护航。

2.5 探索动物产地检疫管理新机制

一是强化动物检疫主体责任的落实,突出产地检疫的申报工作。面对农村产地检疫工作人少、面广、线长的实际问题,只有进一步落实畜禽养殖者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检疫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养殖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克服我们现有产地检疫实际存在的困难。二是强化动物检疫行政监管网络的建设,落实动物防疫的行政监管责任。动物防疫是政府行为,而检疫的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强化行政监管责任的落实,充分发挥街镇政府、行政村(居)、村民小组等非常健全行政管理网络的作用,才能有效促进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三是明确目标责任,完善资格认证。建立和完善《指定兽医专业人员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指定兽医专业人员的资质认证考核,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指定兽医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开展检疫规程和技术培训,提高整体检疫水平。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工商、畜牧、卫生、公安、经贸等职能部门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猜你喜欢

街镇产地检疫
街镇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优秀案例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街镇建设独立运作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