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2017-01-16王秀梅
王秀梅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古战乡畜牧兽医站,甘肃临潭 747500)
养殖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王秀梅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古战乡畜牧兽医站,甘肃临潭 747500)
随禽畜养殖规模化发展,动物疫病成为影响禽畜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对动物疫病的控制,因养殖环境不合理、疫病防疫不到位、禽畜引种不当、疫病防疫意识不强、防疫监督管理未执行到位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禽畜感染疫病的风险。科学防控包括养殖场疫病预防、养殖场疫病扑灭。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注意群防群治,采取综合性防病措施,增强禽畜抗病体质,切断传染途径,清灭传染源。同时,能根据禽病种类,抓住主要矛盾,方可取得不错的防控效果。
1 养殖场疫病的预防措施
1.1 注意疫情调查
注意地方流行病调查,随时掌握地方疫情发生及流行情况,更好指导本地防病工作。防病人员禁止到疫区购买饲料、引进种畜等等,避免将疫情引入。
1.2 定期检疫和临时检疫结合
定期检疫的同时,不能放弃临时检疫。出现任何疑似病例,务必第一时间隔离诊治,确保无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1.3 制定合理接种程序
预防接种能使家畜获得特异性的抵抗力,是预防家畜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家畜获得免疫的目的不同,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预防接种用菌苗(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或类毒素(外毒素脱毒后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健康家畜,使其获得自动免疫,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紧急接种是在已发生传染病的畜群中,用免疫血清或抗毒素进行接种,使机体暂时获得被动免疫。如发生猪瘟等时可用疫苗做紧急接种,因为猪瘟弱毒疫苗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可迅速产生免疫力。
最常用预防接种方法包括皮下接种、皮内接种、肌肉接种,皮肤刺种,鼻腔滴入和喷雾法等,应根据实际接种需求合理选择。
1.4 采用科学化饲喂管理制度
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喂管理制度,有效增强禽畜的抗病体质。
首先,根据禽畜不同品种、年龄、体重等情况,配比对应的饲喂饲料,确保喂料的营养全价,有效增强禽畜抗病体质。同时,针对不同禽畜,尝试用不同的饮食、卫生、生存等管理制度。其次,留意禽畜健康变化,定期组织健康检疫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根据健康状况,地方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接种程序,选择质量有保障的接种疫苗,确保猪群高抗体效力。最后,严格饲料卫生关,能针对性地在禽畜饮食中,有选择地添加预防药物,降低各类病患的感染概率。
1.5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根据不同的养殖需求,分阶段有针对性制定消毒措施。
预防性消毒,降低传染病感染概率。注意对禽畜、用具、畜栏、买卖市场等等,定期组织消毒。
临时组织消毒,禽畜常出没的场所,兽医院、隔离舍等等,有可能排出大量的病原体,应注意多次、随时消毒。
出栏后彻底消毒,病畜痊愈,禽畜出舍,禽畜死亡等等,空栏后对舍内所有用具,要彻底消毒1次。
合理选择消毒药剂,配置必要的消毒设施、设备,包括:消毒池、消毒区、消毒器具配置、隔离处理区等等,确保消毒流程的每一步都能实施到位。
最后,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每天清扫场地圈舍,改善舍内通风质量,场地内污物集中堆积,严格无公害化处理,定期组织卫生大扫除,为禽畜养殖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
2 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2.1 报告疫情
有传染病流行发生,比如:炭疽、口蹄疫等等,务必及时上报疫情,上报上级机关。报告内容有:发病时间、地点、发病数、死亡数、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初诊病名、防治情况等等。
2.2 及时诊断
诊断及时准确,是扑灭疫病,控制疫病的关键。
对传染病的诊断,有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细菌学诊断以及血清学和变态反应等诊断方法,要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做出正确诊断。争取尽早诊断,尽早采取有效措施。
2.3 疫区封锁
封锁疫区,有效保护安全区,将发生疫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当前防病的关键手段。根据我国划区封锁的经验,应按“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早”是早发现;“快”是快隔离,快封锁;“严”是严格处理病畜;“小”是把疫区控制最小范围内。
在最后一个病痊愈或死亡或处理后,再经过一定期间(相当于该种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如炭疽15d,口蹄疫14 d等),不再出现新病例,并经过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2.4 病死畜处理
诊治无效病死畜,应注意尸体处理,对科学防病意义显著。目前,处理病死畜尸体,有掩埋法和化制利用。
掩埋尸体为最简单常见的方法,但是自长远角度考虑,尸体掩埋并不是很理想。而如果尸体掩埋到一定的深度,尚且能起到清灭病原体的目的。
选择掩埋尸体的方法,应注意选择地势干燥、地下水位低的地方,至少距离住宅地、河流、公路等在1km以上,掩埋深度在2m以上,最好掩埋成土丘状。对掩埋地的选择,最好能根据相关规定统一规划,选择一定用地,如此既有利于尸体分解,同时有利于控制疫情。
条件允许的,建议用尸体化制。
3 结语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应注意自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降低病患易感性等几方面进行,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几点,就能很好防控疫病的发生,同时,注意发病后的及时破灭,有效遏制此病的传播和感染。
[1] 段新慧,舒相华,李再磊,等.云南省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情况的问卷调查[J].养殖与饲料,2014,(9):9-11.
[2] 王建平.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改革与创新[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3):48-49.
[3] 孟晓斌.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J].兽医导刊,2011,(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