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7-01-16程少凯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产蛋量产蛋率周龄

程少凯

(天津市宝纸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1800)

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及防治对策

程少凯

(天津市宝纸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1800)

蛋鸡的养殖日趋规模化,也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常会遇到诸多问题,鸡产蛋性能下降而导致经济效益受到损失。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饲养管理、疫病、环境因素等存在着必然的关系。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对广大蛋鸡养殖户有所帮助,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良好的蛋鸡在正确的饲养管理下,22~23周龄时产蛋率可达到50%,24~26周龄可上升到80%以上,27~28周龄产蛋率可达到90%以上,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但有些鸡可能会出现产蛋量下降,其常见原因和防治措施如下。

1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1.1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影响蛋鸡产蛋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饲料质量和饲养管理方面。部分养殖户为了降低饲养成本,选择廉价饲料,廉价饲料营养不均衡,甚至是劣质或霉变饲料,从而造成蛋鸡摄入的能量或蛋白不足,引起产蛋量下降;部分养殖户饲料搭配不当,营养过剩导致蛋鸡过于肥胖也会影响产蛋。养殖户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饲料中的原料种类突然改变、饲料的搅拌不够均匀、配比不当、更换鱼粉及酵母粉、食盐含量高、石粉添加量改变、饲料中盐分过多过少以及选择生豆饼等,都会引起蛋鸡的消化不良及食欲下降等问题;因供水系统发生故障或忘记打开开关,造成长时间供水不足或断水等。影响蛋鸡的正常新陈代谢,最终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

1.2 环境因素

环境问题也是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外部环境对蛋鸡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随时改变光的颜色,光度强弱经常发生变化,突然停止光照,光照的时间缩短,光照时间不规律,晚间忘记关灯。在冬季很多鸡舍为了达到保温的效果,未及时进行通风换气或长时间不通风。当外部气候出现气温骤降或骤升对鸡舍的温度、湿度产生影响等因素均会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此外应激也可使产蛋下降,如转群、防疫、外界惊扰都会造成蛋鸡产蛋量下降或产白壳蛋。

1.3 疾病因素

疾病直接影响着蛋鸡的产蛋量,也会对蛋鸡本身构成威胁,影响养鸡业的发展。急慢性传染病会使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且鸡群会呈现规模性的传染,进而导致整体产蛋量下降,甚至死亡。如鸡群感染禽流感、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球虫病、黄曲霉病等疾病,均会直接影响产蛋量下降。

1.4 用药不当

饲养过程中预防用药或疾病治疗使用药物不当也会引起产蛋量下降。如抗球虫类药物使用不当,如氯苯胍、球虫净、硝基氯、苯酰胺等药物,可抑制产蛋。蛋鸡产蛋期服用氨茶碱、氨甲酰胆碱、巴比妥等会造成产蛋周期异常,薄壳蛋增加,影响产蛋量。金霉素使用不当,对鸡的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影响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使蛋鸡体内的血钙形成难溶性钙盐而阻碍蛋壳的形成,使蛋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

2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

2.1 饲养管理

合理搭配产蛋期饲料,要饲喂优质、全价的饲料,加强对饲料的管理,要保证饲料的干燥,严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合理控制鸡群饲料的喂养量,一般产蛋率在50%~60%时,每只鸡每日饲喂量约95~100g;产蛋率60%~70%,日饲喂量约105~110g;产蛋率为70%时,日饲喂量约为115~120g;产蛋率达到80%以上时,饲料不再限量,让鸡自由采食。在饲养过程中,应控制饮水量与水质,为产蛋鸡提供足够的水源。

由于鸡有刨食的习性,故在7~9日龄应给雏鸡断喙,到15周龄左右对断喙不良者需进行修喙。及时淘汰不产蛋鸡或产蛋性能不佳的鸡,凡发育不良、个头太小、太肥、患病、精神不振、抱窝鸡、伤残鸡、停产鸡均应淘汰。

2.2 环境因素

创造适宜的环境,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好温度、湿度,保证蛋鸡产蛋阶段的温度控制在10℃~26℃之间,湿度控制在55%~70%之间。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加强舍内通风,保持干燥的环境卫生;冬季要注意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温、通风换气,舍内温度应维持在13℃以上,饮水适当提温,不饮冷水。控制光照,光照时间15~16h,禁止出现灯泡忽开忽关的现象,保证光亮度均匀性,及时对灯泡进行擦拭或更换。减少外界应激和干扰因素。

2.3 疾病因素

为了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应及时做好蛋鸡的疾病防疫工作。(1)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选择有质量保证的疫苗,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免疫程序,按照蛋鸡的免疫程序做好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减少或避免人员免疫操作的误差。(2)定期驱虫,特别是夏天虫卵繁殖迅速的季节,应对鸡群进行蛔虫、线虫、球虫、绦虫等驱虫工作。(3)定时巡查鸡群,观察鸡的精神状态、采食、眼睛、冠髯、羽毛、粪便、采食量、饮水量、产蛋量、蛋壳颜色、呼吸声音等情况,一旦发现不正常或有疾病发生,要及时准确确诊,对症治疗或淘汰。(4)定期对鸡舍进行清理与消毒。对鸡舍的各个部分、死角、器具以及饮水器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对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换衣、帽、鞋和紫外线消毒。

综上所述,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外部环境、疾病等因素,为了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应规范蛋鸡的饲养管理,保证外部环境的均衡,做好疾病防疫等工作。

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蛋鸡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15ZXBFNC00140)

程少凯(1984-),男,助理兽医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等工作。

猜你喜欢

产蛋量产蛋率周龄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南瓜喂蛋鸡可使产蛋量增加
蛋鸡饲料添砂效果好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提高土鸡产蛋率的几种方法
皖江麻鸡父本MA品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