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种杂交母猪的饲养管理和防疫

2017-01-16黎如尘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后备杂交母猪

黎如尘

(重庆市垫江县鹤游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8318)

外种杂交母猪的饲养管理和防疫

黎如尘

(重庆市垫江县鹤游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8318)

外种杂交母猪在地方推广发展中,普遍存在后备期死亡率高、繁育期受胎率低、死胎、假胎、流产等症状频出,严重影响最终养殖效益。文章结合一线工作经验,就外种杂交母猪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要点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外种杂交母猪 饲养管理 疫病防控

1 前言

外种杂交母猪的推广,大大完善地方母猪繁育体系。但是,同样存在饲喂管理水平低、防病意识淡薄、饲料采购把关不严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养殖效益水平。文章就规范外种杂交母猪的饲养管理和防疫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外种杂交母猪的饲养管理和防疫

2.1 进圈早期过好“三关”

第1关,应激关。刚购回的外种杂交母猪,注意做好防应激准备。冬季,用姜片、红糖,熬水,混速效感冒冲剂,每头猪用1包冲服,防应激较好。夏季,用板蓝根、黄连、陈艾,适量加白糖,混水熬制,待冷却后,加藿香正气颗粒,每头猪1包,防控应激效果好。

第2关,饲料关。进圈第1d,不进食,仅进水。第2d,饲喂易消化饲料,喂食渐进,过渡到正常喂食量。饲喂饲料,最先用原猪场购回来的配合饲料,搭配本场饲料,逐渐过渡适应。

第3关,适应关。母猪进场后,环境适应很重要。早期,注意调教,规范吃喝拉撒,建立亲密的人畜关系,保证后期管理的有效。

2.2 重视后备期的管理

在外种杂交母猪培育中,后备期的管理很重要和关键,直接关系到外种杂交母猪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后备期管理不善,将导致肥猪、僵猪占有比例大增,影响后期的繁育。根据外种杂交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加强后备期的饲喂管理,配合饲料中,应保证:消化能13 MJ/kg,粗蛋白14%、钙1%、磷0.75%、赖氨酸0.75%。在饲喂方式上,体重在60kg前让猪自由采食,60 kg后根据膘情供给配合饲料。

2.3 适时有效配种繁育

外种杂交母猪发情期症状不明显,配种期间很容易造成误判。由此,适时有效配种繁育,务必做到:第1,勤观察。阴户有无红肿、有无白色黏液,按压有无骑跨,有无呆立反应。第2,多试情。外种杂交母猪,发情期试情,有的有反应,有的无反应,必须综合按压、骑背等综合试情判断。第3,要对体质较弱、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在配种前半月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特别是粗蛋白含量要达到16%,促使它发情。

2.4 注意妊娠期营养水平

平衡妊娠期营养,能提高配种效力。通常情况下,配种半月内,禁喂高蛋白饲料,或降低用量到日常的60%。在90d内,饲料中米糠含量可加到15%~20%。增加青饲料的喂量.对LY母猪的妊娠不会造成任何影响。91~110 d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增加饲料喂量,产前一周供应0.5kg植物油或动物脂肪。预产前3 d要降低50%左右的精料喂量。

2.5 加强哺乳期管理

处于哺乳期母猪,应改善圈舍卫生,确保清洁、干燥。在产后2~5d,为哺乳期管理关键点。产后母猪,头天补喂豆浆水或麦麸水,用量1kg左右,配用适量的抗生素和食盐。产后第2d,开始喂料,约1kg。第3d,喂料在2.5~3kg。之后,逐渐增加用量,日喂料量在4~5kg为最佳。

2.6 精心培育仔猪

仔猪初生,吃足初乳。用温水清洗乳房干净,严格彻底消毒,口服1ml庆大霉素,开始哺乳。瘦弱的仔猪,安排前排乳头。强壮的仔猪,安排后排乳头。哺乳期间,注意仔猪保温。

出生后1周仔猪,用仔猪专用料诱饲,用仔猪专用料,播撒在仔猪常出没地,每天播撒4~6次,1周后即可采食。仍有不采食的仔猪,强行将其关在补饲栏中,每日3次诱食。待仔猪体重在7.5kg,日采食量在200g左右,用迁母留仔的方式,安排仔猪断奶。待稳定2周后,逐渐固定饲喂次数。严格控制断奶应激,不要断奶时暴饮暴食,而加重致死率。

2.7 规范接种防疫

(1)春秋两季猪瘟(最好在空怀期)、猪丹毒、猪肺疫、猪口蹄疫各免疫1次。

(2)临产前15~20d和40~42d猪分别用仔猪大肠杆菌苗(K88、K89、987P)免疫接种1次。疫情严重地区,产前7~10d加强免疫1次。

(3)产前25~30d,颈部肌注2ml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4)产前35d、15d各2ml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5)产前30d和15d分别用猪链球菌、水肿、病毒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灭活菌苗,免疫接种1次。

(6)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疫苗分娩前5至6周肌注2ml和分娩前1周肌注2ml,免疫期为1年。

(7)猪喘气病疫苗产前3~4周免疫1次。(临产前2周内不得进行免疫注射)

(8)产后20d,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肌注。

3 结论

大力推广外种杂交母猪,对完善地方母猪繁育体系意义重大。结合多年来一线工作经验,规范外种杂交母猪的管理和防疫,对推广外种杂交母猪同样意义重大。这些技术要点,归纳起来无非如下几点:进圈早期过好“三关”-应激关、饲料关、适应关,后期应重视后备期的管理,将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发挥到最佳;外种杂交母猪发情期症状不明显,配种期间很容易造成误判,应注意综合判断适时有效配种繁育;注意妊娠期营养水平,平衡妊娠期营养,提高配种效力;加强哺乳期管理,改善圈舍卫生,确保清洁、干燥;精心培育仔猪,规范接种防疫,确保高生产效益。此外,更细节性的问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文章就此不做论述。

[1] 沈慧.二元杂交母猪难产的处理[J].农村百事通,2007,(16):49.

[2] 夏家超.杂交母猪不宜做种猪[J].现代农村科技,2004,(9):29.

[3] 伍伟华,陈长溪.杂交母猪不发情、不受孕的原因探讨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3,25(4):29.

猜你喜欢

后备杂交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