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7-01-16刘永恒葛东红张正凤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病病猪

刘永恒 葛东红 张正凤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苏淮安 223200)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治技术

刘永恒 葛东红 张正凤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苏淮安 223200)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以高热、呼吸困难、震颤及流涎为特征,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育肥猪生长滞缓等,危害性非常严重。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就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猪伪狂犬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 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最早于1813年在美国发现。1849年瑞士首次采用“伪狂犬病”这个名字。1910年,Schmiedhofer通过滤过试验证实该病原为病毒。1934年Sabin和Wright确证该病毒为疱疹病毒。20世纪中期,PR在东欧及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流行较广,20世纪60年代之前,猪被感染后其症状比较温和,在养猪业中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在60~70年代,由于强毒株的出现,猪场暴发伪狂犬病的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其症状明显加剧。这种变化不仅存在美国,在西欧国家也同样存在。我国自1947年首次报道以来,逐渐由原先的部分省份有本病的流行,发展到目前的大面积流行的态势。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由于伪狂犬病毒的致病性较强,且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除各种年龄的猪、牛等易感外,在自然条件下还能使羊、犬、猫、兔、鼠、水貂、狐等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发病。实验动物中家兔、豚鼠、小鼠等易感,其中以家兔最敏感。

1.2 传染源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

1.3 传播途径

主要是母体垂直传播、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传播和媒介间接接触传播。如妊娠母猪通过胎盘、种公猪通过精液、泌乳母猪通过乳汁而将病毒传递给子体或仔猪,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工作人员和器具以及粪便也可传播病毒,其中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此外,还可经皮肤伤口接触而传染,鼠可因吃进病猪肉而感染,犬、猫常因吃病鼠、病猪内脏经消化道感染。

1.4 发病季节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

1.5 流行特点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而下降,断乳后的仔猪多不发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6d,短者36h,长者达10d。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2.1 仔猪

2.1.1 哺乳仔猪:最易感,潜伏期很短,一般只有1~2d,病初发热,呕吐、下痢、厌食、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眼睑和嘴角水肿,有的见眼球上翻,视力减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表现为唾液分泌增多,发抖,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昏迷,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作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四肢划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或昏睡,触摸时肌肉抽搐,最后衰竭而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h,死亡率100%。

2.1.2 断奶仔猪:其临床症状基本同哺乳仔猪,但病程比哺乳仔猪略长,多便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41℃以上,呕吐、拉稀、发抖、运动不协调,流涎,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病死率可达40%~60%。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偏瘫和发育受阻。

2.2 育肥猪、后备猪

症状轻微或隐性感染,表现一过性发热、咳嗽、便秘、厌食、呼吸困难、打喷嚏、流涕、喘气和间歇性抽搐;有的病猪呕吐、震颤、共济失调,头向上抬,背拱起,倒地后四肢痉挛,间歇性发作,增生滞缓。一般不发生死亡,3~5d可耐过,耐过后终身带毒,成为病原贮存宿主。

2.3 母猪

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感染后出现不育、不发情、返情率高或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为咳嗽、发热、精神不振,有的在妊娠初期,胚胎被吸收而返情,有的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这些弱仔猪1~2d内出现呕吐和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通常在24~36h内死亡,流产率可高达35%。

2.4 公猪

感染后表现出睾丸炎、附睾炎、鞘膜炎等,致使睾丸肿胀、萎缩,性欲低下或丧失,精子活力差,精液质量下降,性功能下降,失去种用能力。

3 病理变化

仔猪可见角结膜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坏死性鼻炎、喉炎、气管炎或坏死性扁桃体炎,鼻黏膜和咽部广泛充血,脑膜明显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扁桃体、肝和脾均有散在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肺水肿、出血,其表面有时可见灰白色坏死灶,并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轻度充血或周边出血,肾脏柔软肿胀,表面小点出血,有时也可见灰白色坏死灶,心包液明显增多,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胃底黏膜出血;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肝和脾有灰白色坏死灶,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周边出血;流产母猪可见子宫内膜炎、子宫壁增厚及水肿;公猪可发生阴囊炎。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死猪的心血、肝、脾等病料涂片,并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致病菌。

4.2 细菌培养

无菌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死猪的心血、肝、脾、肾、肺、脑、淋巴组织,分别接种到普通琼脂、肉汤及SS琼脂上,37℃培养24h,均未见致病菌生长。

4.3 动物接种

采取病猪扁桃体、嗅球、脑桥和肺脏,用生理盐水或PBS液制成10%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离心,取上清液接种于事先用ELISA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体阴性的家兔皮下,家兔经2~5d发病死亡,死亡前注射部位出现奇痒和四肢麻痹。家兔发病时先用舌舔接种部位,以后用力撕咬接种部位,使接种部位被撕咬伤、鲜红、出血,持续4~6h,病兔衰竭,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

4.4 琼脂扩散试验

取病猪的血液,制成被检血清,用伪狂犬病的标准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其结果为阳性。

4.5 中和试验

将标准病毒株与连续倍比稀释的等量血清混匀后,37℃中和1h,接种在96孔微量培养板上的单层猪肾继代细胞(PK-15)或鸡胚成纤维细胞,置37℃、5%CO2培养观察细胞病变,以能完全中和试验病毒的血清最高稀释度的倒数为该血清的中和效价,中和效价大于或等于1:2的判为阳性。

4.6 伪狂犬病毒gE抗体检测

无菌采集患病猪的血清,用伪狂犬病ELISA试剂盒检测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则判定已感染伪狂犬病毒。

4.7 荧光抗体组织切片试验

检测时一般首选扁桃体组织,也可用脑组织和咽部涂片。猪的扁桃体最易检测到病毒,因为它的前咽的背侧,有许多隐窝。将扁桃体、脑、脾或脊髓制成冰冻切片或印压片,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若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观察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则可判定已感染猪PR。该项技术在扁桃体、淋巴结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大脑、脊髓。

5 鉴别诊断

(1)当新生仔猪出现腹泻时,伪狂犬病应与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水肿病极为相似,应加以区别。

(2)当病猪出现相似的呼吸道症状时,伪狂犬病应与细菌性感染、猪流感、猪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感染等病毒病相区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有生长育成猪或成年猪发病,伪狂犬病的呼吸道症状极易与猪流感相混淆,如果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推测诊断伪狂犬病较容易。

(3)当病猪出现神经症状时,应与猪瘟、仔猪先天性震颤、仔猪水肿病、仔猪低血糖、食盐中毒、链球菌性脑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相区别。

(4)当妊娠母猪出现流产和死胎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布氏杆菌病、猪流感等相区别,特别应与猪流感相区别,猪流感无神经症状。

6 防控措施

6.1 强化疫苗免疫

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要使用高质量的g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

6.1.1 仔猪:仔猪出生1日龄,用基因缺失苗滴鼻,每个鼻孔滴0.5ml,滴鼻免疫属于黏膜免疫范畴,不受体液循环中母源抗体的干扰;8~10周龄肌注免疫1次,1头份(2ml)/头。

6.1.2 后备种猪:在配种前免疫2次,即在配种前8~9周龄肌注免疫1次,间隔4周后再加强肌注免疫1次,每次1头份(2 ml)/头。

6.1.3 生产种猪:每年普免4次,每次每头肌注1头份(2ml)。

6.2 严格消毒灭源

使用高效消毒液对猪场和猪舍以及养殖用具进行定期的消毒,且消毒液要进行定期更换。外来人员和车辆严禁进入猪场,如确需进入,必须要分别经过消毒室和消毒池的严格消毒,场内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前也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并更衣换鞋。

6.3 实施单一饲养

要绝对禁止饲养牛、羊、猫、犬、家禽等其他动物。禁止场内或者场外动物进入猪舍,严禁购买或携带场外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场加工食用。

6.4 开展定期监测

对本场的猪群要进行猪抗体的免疫水平和野毒感染的定期检测,对于抗体水平低的要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对野毒感染的阳性猪及时进行淘汰。

6.5 做好灭鼠工作

鼠是伪狂犬病毒的重要携带宿主,因此要防止该病蔓延及扩散,就一定要进行灭鼠,以切断传播途径。可采用化学和物理机械方法,捕杀猪场内部的鼠类及其他野生动物,并作杀灭效果评估,对效果不佳的药物,要及时定期更换药物。

6.6 严抓引种、留种和配种管理

如需引种,应从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的猪场引种(引入),引种后,应在本场隔离舍观察30d,再检测gE抗体,如为阴性,方可进舍饲养。留种时,应选择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的后备种猪。配种时,应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并在配种前对种猪进行相应的gE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能配种。

6.7 构建防控屏障,加强生物安全

要提供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饲养环境,猪场建立围墙,并且以围墙和护沟将猪场与外界隔离,禁止场内动物或者场外动物进入猪舍。场内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净道和污道分开,种猪和商品猪分开。各猪舍饲养管理人员要严禁串舍,单栋圈舍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对养殖产生的粪污实行无害化处理。

6.8 推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猪和流产死胎要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深埋、焚烧或发酵化制等方式的无害化处理。对受污染的废弃物(粪便、污水)也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以防病原传播蔓延。

6.9 保证供应优质的饲料和清洁的饮用水

饲料一定要营养全价、科学搭配,并保持新鲜、优质,确保猪只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严禁饲喂霉变劣质饲料,饮用水要确保清洁、卫生。

6.10 控制好猪群的免疫抑制

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应激;提供新鲜、全价饲料,尤其是饲料营养要均衡,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有效防止霉菌毒素中毒,防止重金属、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做好整个猪群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细小病毒等引发猪免疫抑制疾病的免疫预防,严格引种检疫,重视并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禁止滥用抗生素类的药物,特别是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

[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7-209.

[2]万遂如.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J].养猪,2013,28(1):105-107.

[3]何其盖,童光志.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净化技术及其应用示范[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24):68-74.

[4]黎朝生.猪伪狂犬病及其综合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6,38(5):56-57.

[5]许荣杰.综合防控猪伪狂犬病[J].福建畜牧兽医,2016,38(5):44-45.

∶2016年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SXGC[2016]152。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狂犬病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打败狂犬病
Kedrion公司和Kamada公司研发的Kedr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狂犬病毒河南分离株G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的新城疫病毒诱导人胃癌SGC细胞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