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牛场疫病防控措施

2017-01-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初乳犊牛母牛

吴 琴

(青海省格尔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格尔木 816099)

规模牛场疫病防控措施

吴 琴

(青海省格尔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格尔木 816099)

奶牛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牛场养殖效益,直接关系到奶牛业的健康发展。重视奶牛疾病的防控,对降低养殖成本投入,增加养殖经济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犊牛

自出生到6月龄为犊牛期,此期管理得好,成活率高,长势必然好,成年后生产性能同样会提高,大大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否则,将大大增加死淘率,而降低养殖效益。因此,应采取以下防病措施:

(1)犊牛出生后,立即擦拭周身及口鼻黏液,确保犊牛呼吸顺畅。犊牛呼吸不畅时,建议轻压犊牛肺部,避免黏液进入气管,诱发呼吸道疾病。最后一步,做好断脐工作。在距离犊牛腹部10cm处,将脐带剪断,用5%碘酒浸泡消毒约1~2min,经消毒处理,做好防脐带炎的准备。

(2)犊牛其他部位的胎液,务必让母牛舔舐干净。刚出生犊牛身上的胎液中,含有大量多种激素,被母牛舔舐后能刺激母体胎衣正常脱落,有利于子宫的尽快恢复。其次,舔舐犊牛身体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上能刺激犊牛血液循环,而促使犊牛尽快站立起来。

(3)刚出生犊牛,应及时补喂初乳。研究证实: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能大大增强犊牛抗病能力。此外,初乳中含有较多的镁盐,对犊牛有轻泻的作用,有助于犊牛很好排出胎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必须以完整的蛋白形式吸收才有价值。初生犊牛可以吸收完整的蛋白分子,抗体的吸收率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急剧下降,出生24h后犊牛无法吸收完整的抗体。一般做到在产后1~2h内犊牛能够饮到占体重6%的初乳,40kg左右的犊牛其量为2~2.5kg。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9h,每天即挤即喂,保证奶温,初乳的饲喂温度在35℃左右。变凉的初乳可用水浴热水加热,明火加热易造成初乳的凝固,破坏其营养成分。

(4)根据地方犊牛流行病发生情况下,2~6月龄,应注意做好布氏杆菌病疫苗的接种工作。

2 育成牛

6月龄至产犊分娩为育成牛,这一阶段的养殖,有3大环节。第一环节,犊牛继续饲喂。第二环节,出现第二性征,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第三环节,怀孕受胎、分娩。就其生长来看,育成牛不像犊牛那样脆弱,不易受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像成年牛那样,对饲喂有着极敏感的反应。由此,饲喂管理以粗放为主,而且不易发病。但是,应重点做好肠胃疾病的防控,做好重大疾病的免疫接种,避免疫患丛生而影响养殖效益。

3 成年牛

根据生理特性分析,成年牛养殖,细分为围生期、泌乳期和干奶期。在这三期养殖中,围生期和泌乳期,因产犊、泌乳等生理的变化,而常对牛体造成不良应激,为患病的高发期,应作为重点发病期。

3.1 围生期

围生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15d这一段时间,这个时期属发病高峰期。

临产前2周奶牛应转入产房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产房、产床应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奶牛临产时应对其后躯、外阴消毒,并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

产后奶牛应加强护理与保健,以尽快恢复体力。产后24h内,为使母牛恶露排净和子宫早日恢复,还应喂益母草红糖水;要注意观察奶牛健康状况,产后奶牛可静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子宫外翻和产后瘫痪。

3.2 泌乳期

产后1h左右母牛可以挤奶,挤奶前应搞好乳房及挤奶员的卫生,先将头3把挤出遗弃。头几次挤奶不可挤的过净,挤出1/3即可,每次挤奶后充分按摩乳房,挤后清洁消毒乳头,注意消除乳房水肿,预防乳腺炎发生。

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是指产后101~201d至停奶这段时间,该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恢复母牛体况,适时免疫接种疫苗,预防当地流行疾病发生。

3.3 干奶期

干奶期主要做好乳腺炎预防,停乳时乳房内注入长效抗生素制剂,整个干奶期只需注入1~2次,即可有效预防乳腺炎的发生。干奶后期要每天按摩2~3次乳房,促进乳房恢复。产前第二个干乳月,每天每头牛进食钙不应低于20g,钙磷比例应控制在2:1范围,以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4 奶牛

在奶牛疾病防控中,饲喂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化饲养管理措施,能大大降低奶牛疾病的感染概率,同时,增强奶牛的抗病体质。由此,在奶牛养殖期间,一些细节性问题不能有所忽视。比如:母畜做好分娩工作,及早准备好分娩用品。气候严寒时节,注意产房保暖。气候炎热时节,注意通风换气。加强母畜舍管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通风期间,预防穿堂风,避免受风感冒而诱发此病。出生不久的胎儿,用干布擦拭体表胎水,然后让母畜舔舐干净,禁止用湿毛巾以夺取体表温度,做好防感冒准备。加强对幼畜的护理,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治疗。注意饲喂妊娠母畜用富含营养的饲料。尤其,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制剂。同时,确保适宜的运动量。养殖犊牛,根据圈舍实情,调整饲喂密度。舍内通风要好,确保洁净、卫生、干燥,控制养殖密度。此外,更应重视犊牛管理,及时组织补料,满足其营养需求。用料中维生素含量不足的话,可在饲料中,加适量的鱼肝油,每次5~10ml,配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制剂。减少犊牛长途运输,加强犊牛护理,改善舍内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夏季做好防暑,冬季注意防寒。注意犊牛舍消毒管理,用土霉素粉,兑水喷雾,用1~1.5g/m3。奶牛养殖期间,加强奶牛护理,留意奶牛身体变化,能及时有效针对性地采取防病措施,对健康养殖奶牛,提升奶牛养殖效益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初乳犊牛母牛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