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1-16金秀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2期
关键词:心功能情绪差异

金秀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循环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金秀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循环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LVEF和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BN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和心功能,患者生活质量也可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由各种心脏病结构或者功能损伤和衰退到指定心室充盈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长、病情严重、预后差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难治性[1]。慢性心力衰竭在治疗过程中除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外,护理措施必不可少。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护理中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方面具有显著作用[2]。本次研究以在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所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修订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精神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6.3±3.3)岁,右心衰竭11例,左心衰竭21例,全身衰竭6例,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14例;观察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5.3±3.2)岁,右心衰竭12例,左心衰竭20例,全身衰竭6例,心功能Ⅱ级25例,Ⅲ级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对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饮食、活动方面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

观察者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①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向患者详细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这可有效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的心理状态,在治疗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总体治疗效果的提高[3]。②护理人员认真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不良情绪。对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采取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应对。患者严格使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4]。③争取到患者家属对患者和患者治疗的支持,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氛围,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价,对两组的评分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心功能进行比较。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VF)、血浆脑利钠肽(BNP)和6 min步行距离评分(6MWT)。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前,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为(55.32±7.14)分、(56.23±5.21)分,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为(51.32±8.41)分、(52.35±4.52)分;观察组护理前SAS和SDS评分为(55.47±6.85)分、(56.24±4.87)分,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为(42.35±4.28)分、(44.67±3.47)分。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比较:护理前,对照组LVEF、BNP、6MWT分别为(41.3±3.8)%、(914±255)ng/L、(240±35)分;护理后为(44.2±3.4)%、(815±174)ng/L、(351±41)分;观察组护理前LVEF、BNP、6MWT分别为(41.2±3.4)%、(911±213)ng/L、(244±45)分;护理后为(57.6±5.8)%、(510±211)ng/L、(475±41)分。护理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LVEF和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BN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逐渐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5]。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应用积极的行为和正确的认知方式改善不良情绪,患者情绪可得到有效改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将低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和儿茶酚胺的释放,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心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6]。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可以得到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可有效减轻,患者能够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形成良性循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应避免患者接触影响患者情绪的事物,患者的病房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情绪积极乐观的患者带动情绪消极的患者,确保病房氛围的健康向上。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情绪可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窦靖,王晓华,杨丽娜.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1):1753-1754.

[2] 曾秋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57-58.

[3] 范美琴.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绪及心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926-927.

[4] 胡新君,张颖,王倩,等.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8):12-15.

[5] 龚凤安.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131.

[6] 靳建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49-550.

R473.5

B

1671-8194(2017)22-0221-02

猜你喜欢

心功能情绪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