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治疗原发性头痛
2017-01-16李旭环
李旭环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治疗原发性头痛
李旭环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整理我院原发性头痛患者的治疗资料,探讨丙戊酸钠在治疗原发性头痛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丙戊酸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原发性头痛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9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63%,研究组首次治疗有效率18.36%,对照组首次治疗有效率10.2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首次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头痛患者的病程较长,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丙戊酸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应用。
原发性头痛;丙戊酸钠;头痛宁胶囊;联合用药;疗效分析
原发性头痛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头痛类疾病,患者会出现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症状,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十分痛苦,且疗程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不定,一些患者甚至由于头痛而产生失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使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产生巨大的变化[1]。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见效慢,容易复发,在临床上并未取得高效的治疗效果,为了保证患者的疗效,临床采用丙戊酸钠静脉滴注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对所选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98例原发性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研究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68.45±6.73)岁。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8.47±6.74)岁。所有患者均于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头痛患者,其中丛集性头痛36例,三叉神经性头痛20例,偏头痛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剂量为2克/次,3次/天。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将500 mg丙戊酸钠注射液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稀释,通过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滴注,滴注时间保持在15 min以上,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头痛评分进行药量的增减,每次在增减幅度为50%,丙戊酸钠注射液的最大使用剂量保持在120 mg以下。如患者在最大剂量下依旧治疗效果不佳,则再加用其止痛剂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观察期内的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失眠、焦虑症状消失;显效:患者观察期的头痛发作频率降低75%,且失眠、焦虑明显好转;有效:患者观察期的头痛症状发作频率降低50%,且失眠、焦虑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头痛症状未见改善,失眠症状更加严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对患者不同时段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患者首次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49例中痊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首次治疗有效9例,治疗有效率95.91%。对照组49例中痊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首次治疗有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1.63%。研究组首次治疗有效率18.36%,对照组首次治疗有效率10.2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首次治疗有效率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49例中恶心呕吐3例、嗜睡3例、肝功能异常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40%;对照组49例中恶心呕吐5例、嗜睡4例、肝功能异常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原发性头痛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且病症类型较为复杂。在临床常见的发病类型中,以偏头痛弄个、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以及其他类型头痛为主。患者经常由于神经过于紧张、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血压升高等多种原因发病[2]。可见,原发性头痛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病症类型多样、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疾病。患者或采用传统口服用药方法进行治疗,或单纯在发病时采用止痛剂进行镇痛,口服用药疗效不显,而止痛剂仅仅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掩盖”,无法有效杜绝患者的再次复发[3]。而临床上对于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则主要依靠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类型头痛进行对比排除,并对患者采用追踪治疗方法进行诊断,由于诊断较为困难,许多原发性头痛患者在治疗时无法及时确诊和治疗,患者在治疗时也欠缺规范性,存在错误用药、药物使用过量或止痛剂使用不当等问题,患者长期服用未对症治疗的药物,会对自身的身体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影响,非但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治疗患者的疾病,反而会加重患者疾病的复杂程度,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临床上对于原发性头痛的治疗,主要采用阿米替林。头痛宁胶囊等进行治疗,阿米替林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具有镇痛效果,在临床上采用顽固性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非神经性疼痛等。头痛宁胶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但两种药物在治疗原发性头痛方面的临床效果不佳,无法快速对原发性头痛有效治疗,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肝功能异常、呕吐等不良反应,无法减少患者的痛苦[5]。
随着临床对原发性头痛的研究与治疗逐步提升,丙戊酸钠静脉滴注在原发性头痛的治疗当中逐步“脱颖而出”,丙戊酸钠注射液能够抑制患者的头痛发作并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丙戊酸钠注射液能够增强突触前、后GABA的传递,降低神经元的冲动发放。从而降低患者丘脑皮质对于痛觉的调解、减少疼痛的发生。临床研究证实,原发性头痛患者在服用头痛宁胶囊的同时,采用丙戊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本文所选患者中,对照组采用头痛宁胶囊口服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头痛宁胶囊与丙戊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9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63%,研究组首次治疗有效率18.36%,对照组首次治疗有效率10.20%。两组首次治疗有小懒虫差异明显,可见患者通过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的治疗效果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可见丙戊酸钠静脉滴注联用头痛宁胶囊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原发性头痛的症状复杂,病程长,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痛苦较深,通过丙戊酸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病率更低,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华赞.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81-82.
[2] 李岩琦,苏春贺,崔群力.丙戊酸钠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105-106.
[3] 刘保夫.丙戊酸钠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原发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100-101.
[4] 唐宇凤,段劲峰,岳涛,等.天舒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原发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448-2450.
[5] 苏雯.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36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6,31(2):36-37.
R741
B
1671-8194(2017)05-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