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2017-01-15李伟根
李伟根
摘要:生活化视角展开语文的互动分析,使得抽象的语文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切身经历,转化为直观的信息内容,学生展开联想分析,对语文的认识更加深刻,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不断发生着变化,青春期的学生对于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教师正可以借助这个契机,激发出学生的语文探究潜能,使得学生更加透彻的领会语文的内涵,基于生活的层面落实语文的实践,同步化的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口语表达、思维意志等,教师应对学生具备充足的了解,明确学生日常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事物与情境引入课堂,学生感到语文的熟悉,也就消除了对语文的不耐烦情绪,教师可借助生活角度的语文铺陈,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感悟。
关键词:生活角度;初中语文;教学
引言: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情境空间中,自主的摸索语文的内涵,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促使学生明辨是非,代入自身的情感到语文的世界,从旁观者的角色代入到语文的文本中,以主人公的心态展开语文的互动,将语文与生活融合起来,通俗易懂的阐述语文信息,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语文,情绪化语文的联想,拓展认知空间,走进语文的情感世界中,通过课堂的丰富实践,迁移语文的知识到实际情境中,对语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一、借助语文教学活动加深初中生对生活的感悟
语文通过文字传输信息,其中蕴含了多重的哲理,同时也饱含语文的情感,需要学生多层次的感知其中的情感元素,结合自己真实的想法去体验语文的情境世界,通过语文的联想,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在生活中获得同类的问题疏导,在生活中学生逐渐能够分辨美丑,也得益于文学智慧的强化。如小品排练、课堂辩论、段话剧、黑板报等。教师借助这些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区分生活中所存在的假恶丑和真善美,进而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并且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课文《变色龙》的教学时,对于奥楚蔑洛夫在进行断案的时候关于狗是不是将军家的各种言辞以及情绪方面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进行角色扮演,深入排练和揣摩,从而真正理解课文标题“变色龙”的含义。然后,教师再结合文章的特点,让学生深入感受契科夫所想要表现的讽刺思想,认识到本文主角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的丑恶嘴脸。在进行课文朗读的时候,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扮演。除此之外,对于《皇帝的新衣》以及《威尼斯商人》等文章,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将其改变为话剧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并且将学习语文的感悟潜移默化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是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迅速融入对新课文的学习之中,比如在学习文章《老王》时,这个题目乍一看很平常,似乎激不起同学们多大的学习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引导,比如可在课堂伊始询问学生,“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对什么样的人比较关注呢?”学生纷纷回答家人、朋友、明星等,教师再接着引导,“明星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伟大的平凡人呢?”学生会根据问题很自然的联想到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人,最后教师趁热打铁,向同学们展示几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老王的图片,并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描述对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在这一过程中,很好的把课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此外,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吃力,比如在学习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时,抓住同学们喜爱陈太丘的心理,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陈太丘与其父之友进行对话,并尽可能的模仿文中人物的说话语气、神态、动作等,学生们的表现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借助初中生的生活实践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一般情况下,如果事情是学生亲自经历的,那么学生遇到相关知识就会有更加丰富的见解,而且出现创新的几率也会更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文关怀中懂得去感悟生活和感恩生活。如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环保问题,并且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考察然后形成相应的报告,寻找和汇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又如,在进行《我的母亲》一文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母亲捶背、做饭等,让学生認真体会生活中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并且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四、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因素,比如在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端午的鸭蛋》时,由于课文主要描述了热气腾腾的赛龙舟及鸭蛋络子,不禁让同学们联想起自己家乡端午的风俗,进而娓娓道来对过往端午的美好回忆,这时一位同学向老师提问到,“鸭蛋络子是什么样的”,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自己没有亲眼见到过鸭蛋络子,更别提亲手去做了,这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模型,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用漂亮的彩线学做鸭蛋络子,相信此举一定会大大激起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尤其是当他们成功编织出一个个鸭蛋络子时,这种感觉会更强烈,且自身会收获很多,不仅领悟到编络子所需要的细心和耐心,同时还从更深层次上体会到民间传统活动的美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谓益处良多。
结束语
语文生活化教学,能够将学习融入到生活背景中。以课堂知识为中心,向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延伸。它能帮助学生从抽象的知识中跳离出来,真切地感受生活和社会,体会生活中语文的应用魅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强烈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取更加有活力的知识和生活感悟。
参考文献:
[1]张平.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教育科学,2015(07).
[2]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03).
[3]吴兴红.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