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的做法及建议

2017-01-15王加文安徽省太湖县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万羽太湖县龙头企业

文│王加文(安徽省太湖县畜牧兽医局)

地方之窗

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的做法及建议

文│王加文(安徽省太湖县畜牧兽医局)

安徽省太湖县既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也是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和肉鸡生产大县。为准确掌握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现状,促进太湖县肉鸡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笔者对全县肉鸡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笔者深入养殖场户和龙头企业,召开多种类型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分析肉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对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太湖县肉鸡产业基本情况

1.太湖县畜牧业发展整体现状。畜牧业是太湖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些年,畜牧业持续跨越式发展,成为该县农业农村经济的突出亮点。2016年年底,全县存栏生猪26.2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7万头;存栏家禽523万羽,其中肉鸡451万羽;存栏牛2.38万头,羊3.36万只。全年出栏生猪56.02万头;出栏家禽2495万羽,其中肉鸡2285万羽;出栏牛1.76万头,羊2.78万只;禽蛋产量0.74万吨,肉类总产量7.87吨,畜牧业总产值超过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居安庆市所辖各县、市、区之首,为太湖县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现状。2016年,太湖县肉鸡饲养量2736万羽,出栏2285万羽,产值超过4亿元,在全省排名位居前列。福润禽业年屠宰加工能力可达13000吨,2016年屠宰加工近10000吨。

太湖县肉鸡产业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五高”。

(1)集中度高。肉鸡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畈区乡镇,其中屠宰加工厂位于晋熙镇,种禽场位于城西乡和江塘乡,规模养殖场主要分布于晋熙、城西、小池、新仓、江塘、徐桥和大石等7个畈区乡镇,其肉鸡饲养量占全县的95%以上。山区的牛镇、北中、弥陀3个乡镇主要为中小规模林下饲养土鸡,其余乡镇亦有零星小户分布。

(2)规模化程度高。据统计,2015年全县出栏肉鸡1万羽以上的规模户共有333户,其中年出栏5万羽以上的有136户,年出栏10万羽以上的有23户,年出栏50万羽以上的有2户。预计2017年全县出栏1万羽以上的肉鸡规模养殖户数量将超过500户,出栏肉鸡2400万羽,占全县的95%以上。

(3)标准化程度高。太湖县肉鸡饲养实行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共创建了1家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家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100多家市县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4)组织化程度高。太湖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肉鸡产业,依靠12家肉鸡产业化企业带动发展,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龙头企业、肉鸡养殖公司和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农户按照公司制定的程序进行“傻瓜”式饲养,极大地提高了肉鸡的生产能力和水平。

(5)养殖效益高。据调研统计,正常情况下,养殖50日龄左右的三黄鸡(如“817”)盈利约1.5元/羽,养殖65~120日龄的“优质鸡”盈利2.3~3.1元/羽,养殖240日龄以上的肉蛋兼用型鸡或土鸡盈利15~20元/羽。

3.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历程。太湖县规模养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快速发展于2000年以后。纵观产业20多年的发展,根据养殖规模的变化,可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2000年)起步期。1996年前后,安徽正大集团与太湖县农户合作推广白羽肉鸡的养殖。通过能人带动,大户带“小户”,促成了肉鸡养殖在太湖县畈区乡镇的兴起。

第二阶段(2001—2009年)快速发展期。2001年,全县第一家肉鸡产业化企业太湖县兴牧有限公司(后改为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成立,以“三黄鸡”为主打品种带动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各级党委、政府把肉鸡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速培育龙头企业。特别是在畜牧技术干部和镇(村)干部的带头下,群众蜂拥而上,太湖县肉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肉鸡产业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苗禽孵化、屠宰加工等环节陆续完善。截至2009年年底,已发展肉鸡规模养殖大户1000余户,辐射带动县内小规模户和周边县肉鸡养殖户4000余户,全年出栏成鸡3000万羽,加工禽产品1.5万吨,产值达3.5亿元。太湖县肉鸡养殖规模居全市之首,列全省五强,影响全国。

第三阶段(2010—2016年)转型升级期。2010年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徽兴牧公司等多家本地企业的发展壮大,安庆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的成功招商,尤其是经历了2013—2015年H7N9流感事件的冲击与市场波动,太湖县肉鸡步入了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换的理性发展阶段。大户越来越大,一些“入门迟,技术掌握差”的农户被淘汰,养殖条件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也由快羽肉鸡向优质肉鸡转变。肉鸡规模稳定,效益稳步提高,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全县肉鸡产值超过4亿元。

二、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中的特色做法

太湖县肉鸡产业之所以能够在整个皖西南地区乃至大别山地区一枝独秀,在安徽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在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等,其中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最重要的。

2001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产业基础的积累,太湖县适时成立了第一家肉鸡产业化企业(即现在的安徽兴牧有限公司),以“三黄鸡”为主打品种带动农户发展肉鸡养殖;随后培育和扶持太湖县帮林禽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又引进外资成立安庆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了完善的种鸡生产、苗鸡孵化、成鸡屠宰加工和销售的肉鸡产业体系。2012年10月,在省、市畜牧兽医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太湖县,成立安庆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为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太湖县共有12家影响力较大的肉鸡产业化企业及5家小型投苗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覆盖了种苗、饲料、运输、屠宰加工等全产业环节。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这些公司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并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推动肉鸡产业发展的特色做法。安庆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安徽兴牧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主要特色做法如下。

1.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目前,太湖县所有的肉鸡养殖大户都与公司开展合作,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机制。例如,安庆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安徽兴牧有限公司等实行标准化鸡舍建造、鸡苗供应、饲料供应、疫苗药品供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服务、产品销售、财务核算“八统一”,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司为合作养殖户建立单独台账,收取部分保障金后,统一供应苗禽、饲料、兽药等生产物资,并成立了一支专门的队伍上门提供禽流感、新城疫等免疫服务。成鸡也由公司专车上门收购,销售后根据台账记录自动结账。

2.实行鸡舍补贴机制。根据农户意愿,安庆市立华牧业公司与外包公司签订协议,以较低的价格(48元/平方米)新建、改建标准化鸡舍。同时,公司对养殖户新建、改建标准化鸡舍,按照10元/平方米、5元/平方米的标准分别给予补贴,对安装自动化料线的再给予8元/平方米的补贴,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

3.建立保险保障机制。公司为养殖户设置风险基金,所有销售成鸡按0.1~0.15元/羽的标准提取了风险金纳入公司风险基金,该基金用于市场低迷或应对突发疫情、自然灾害等意外风险时对养殖户进行补贴,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承担市场风险和部分饲养管理风险)。当市场低迷时,公司将有实力切实保护农户的利益。另外,公司为所有合作户统一无偿购买了棚舍意外保险,棚舍一旦在自然灾害中受损,将由保险公司视受灾程度给予不高于75元/平方米的赔偿。2016年7月2日,新仓镇养殖户熊某饲养的16000羽鸡受灾死亡,与其合作的安庆市立华牧业公司给予了20.92万元补贴,熊某不但减少了个人经济损失,而且还得到2.15万元工资等补助。另外,县政府于2015年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实施了肉鸡养殖保险试点。

4.建立保底政策机制。例如,安徽省景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合作农户饲养土鸡日龄300天以上、成活率85%以上、羽均产蛋2.5千克以上的,保底盈利20元/羽。

5.强化技术服务。各公司成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技术指导人员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指导。凡是加盟公司的新农户,在正式养鸡前,都要经过公司的系统培训,掌握科学养鸡的最基本知识;定期分片区召开养殖管理培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引导和指导,提高农户肉鸡饲养管理水平。

正是这些公司、合作社企业的特色做法和全方位服务,让养殖户有信心从事肉鸡产业,从而推动了太湖县肉鸡产业规模的壮大。

三、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养殖设施相对落后。许多养殖户在场地规划、禽舍建设、消毒制度、通风换气、外来人员和物品控制、应激源的控制、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不能按科学、规范的要求落实。除个别公司通过补贴鼓励和引导少量养殖户改造了棚舍,投入了自动化料线及饮水、温控设施外,绝大多数养殖户仍在使用人工喂料喂水、夏季洒水降温等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肉鸡产业的发展。

2.养殖保险未能全覆盖。例如,2016年7月南方地区大范围洪涝灾害期间,太湖县养殖户大量受灾,其中安庆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有5户重灾户,经济损失60多万元。得益于公司为养殖户购买了棚舍保险及制定了风险基金政策,养殖户承担了“零”风险,公司补贴所有损失并根据各户饲养月龄长短给养殖户发放了类似于工资的基本补贴。然而绝大多数受灾农户由于未购买养殖保险,损失惨重。

3.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品牌建设薄弱。目前,太湖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后,种鸡场供苗能力严重不足,仅占全县养殖规模的53%,而且品种单一,剩余需要从外采购补充;成鸡主要外销到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合肥等大城市,屠宰加工量小,产业化水平不高。太湖县肉鸡产业化企业较多,部分已经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在省内外都有了一些影响力,如安庆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但品牌的数量和涵盖的范围相对于太湖县肉鸡产业来说还很薄弱,尚不能完全带动整个产业。更多的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仍以生产为主,在深加工和品牌创建上都有欠缺。

4.外部制约太湖县肉鸡产业因素多。一是资金缺口较大。在调查时,多数农户和公司都表示资金匮乏,在养殖小区和鸡舍的建设投入、肉鸡加工的流动资金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金融信贷支持方面没有政策配套,制约太湖县肉鸡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土地资源的限制。建养殖小区和鸡舍所需的土地需求量大,加工企业及龙头企业的用地也受限制。三是养殖成本增加。如劳动力成本高、饲料价格上涨、运输费用增长,是制约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四、促进太湖县肉鸡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1.加强宣传,加大产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围绕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加强宣传引导,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向外推介太湖县肉鸡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营造发展氛围,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太湖县肉鸡产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把太湖县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肉鸡产业加工基地。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扶持标准化小区建设。对新建县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小区每个给予5万元补助;对市级以上的肉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小区每个给予10万元奖励;并将发酵床养殖、自动化喂料、饮水设施和温控等纳入补贴范围。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及品牌建设。做大现有企业,挖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加工档次;广招外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能力,发展精深加工。对获得名牌或知名商标的要给予奖励。三是金融部门要降低门槛,采取联户、信用等多种形式增加对肉鸡产业的贷款额度。同时,充分运用财政投资、融资等渠道,实施税费减免、信息担保、财政贴息等形式,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风险基金和风险保障机制,建议政府加强与保险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推进肉鸡养殖保险,有效降低企业和养殖户的风险。四是发改部门要将太湖县肉鸡养殖(场)小区列入专项规划实施,土地部门要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对小区和龙头企业建设用地给予满足,其他相关部门都要全力支持。

3.完善产业链条及生产经营体系。一是大力发展肉鸡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和特色产品研发,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附加值。二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促进形成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太湖县肉鸡产业化经营。三是积极组建、引导和扶持肉鸡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抓好肉鸡行业协会和肉鸡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与壮大工作,助推企业与农户密切联系,引导企业实行二次分配。四是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抱团出海,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注册肉鸡品牌,实行冷鲜销售,增加效益。

4.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优化畜牧兽医人才资源的配置,建立县乡(镇)村科技示范户四级网络,为肉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撑。配置并完善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提高为肉鸡产业服务的手段和水平。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保障体系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保障太湖县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培训的力度,加快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的更新和普及,探索高床养鸡、网上养鸡和发酵床养鸡的新模式,重点推广标准化肉鸡养殖和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全面提高肉鸡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速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

5.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一要在肉鸡养殖重点乡镇建立分拣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同时,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互联网+生产”“互联网+畜产品营销”“互联网+服务”等模式,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通过农商、电商等营销手段,把安全、生态、味美的肉鸡产品“送出去”,销往全国或世界各地。二要加强种鸡和饲料企业建设,提高本地鸡苗和饲料的供给能力,加快实现太湖县肉鸡产业发展升级。三要建立和完善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及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设施,保障太湖县肉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万羽太湖县龙头企业
蛋鸡规模养殖现状调查报告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双重疫情下上杭县家禽业的“危”与“机”
海南临高蛋鸡养殖扶贫项目投产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
铁老板变身“养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