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等多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处置
2017-01-15牟俊善秦绪光
牟俊善秦绪光
(1,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808;2,山东省日照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800)
猪蓝耳等多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处置
牟俊善1秦绪光2
(1,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808;2,山东省日照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800)
2017年2月,山东省某猪场爆发了以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神经症状、发病率高、陆续出现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及时准确诊断,采取有效的多重防控措施,该病在持续发生近1个月后基本上得到控制。目前,该猪场已恢复正常生产,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基本情况调查
2016年底开始,日照市出现散发性、亚急性的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2017年2月,该猪场仔猪群首先出现个别发病,以后十多天,产房断奶仔猪舍和保育猪舍陆续发病,发病数量达到近700头。以妊娠后期母猪发病为主,各年龄阶段母猪均有发病,种公猪零散发生。
2 临床症状
2.1 断奶仔猪和保育猪
发病猪连续几天陆续出现高烧不退,咳嗽不断,被毛粗乱不整,皮肤前期发绀后期苍白,消瘦、多为腹式呼吸,喜挤堆和拱藏垫料,保育猪还有眼结膜发红,有泪痕,耳朵发紫,小母猪阴门红肿等症状。偶有关节肿胀和呕吐白沫、站立不稳、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2.2 母猪
体温升高40.5℃以上,病程长者有体温偏低现象,精神抑郁、食欲减退、多呈腹式呼吸、呼吸频率加快,挤堆嗜睡。
3 解剖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发现肝脏黄染,心肌肥大,心冠呈胶冻样肿胀;肺脏充血肿大,胸腔积液,有多量纤维素性蛋白渗出,肺和胸膜粘连;肾脏表面密布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出血肿大,偶有坏死灶,胃黏膜出血溃疡,淋巴结充血肿大。
4 实验室诊断
结合该场实际调查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细菌、支原体、病毒多元混合感染,继而进行下列实验室操作项目诊断。
4.1 样品采集
采取全血、肾脏、肺脏、肝脏、脾脏、淋巴结、饲料和发酵床物料等样品备用。
4.2 RT-PCR试验
主要进行猪蓝耳病病毒 (PRRSV)、圆环病毒-Ⅱ (PCV-Ⅱ)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皆为阳性。
4.3 细菌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
分别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平皿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并将分离到目标物进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所分离目标物经生化试验鉴定为猪副猪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
4.4 霉菌毒素检测
对所采集饲料和发酵床物料等样品进行ELISA检测。黄曲霉菌素、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他为阴性。
经过以上操作,确诊猪群发生的传染病为猪蓝耳病(PRRSV)、猪圆环病毒-Ⅱ (PCV-Ⅱ)、猪副猪嗜血杆菌、气喘病多元混合感染;而且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严重超标。
5 发病原因调查与分析
对该场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引起本次疫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1)猪场采用发酵床饲养,外周用塑料薄膜全封闭。所以猪舍内湿度大,通风差,舍内氨气含量严重超标,容易引起发酵床物料发霉变质,易诱发气喘病等呼吸道病。
(2)猪场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防疫意识淡薄,致使疫苗免疫程序不完善、免疫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轻此重彼的现象,以至猪群不能对各种疫病进行有效的免疫预防,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不强。
(3)加工饲料用玉米水分含量达18%以上,发酵床物料管理不善水分严重超标。导致饲料和发酵床物料发霉变质,产生大量霉菌毒素,但没有及时采取添加脱霉剂、加强通风换气等措施。
6 处置
6.1 预防和治疗
猪场大群立即投药预防和治疗,病猪进行隔离治疗。
6.1.1 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
大群拌料:1t料中添加1kg干扰肽+1kg赛福康 (洛阳惠中)+1kg肠泰乐+1.2kg惠中全维+1.1kg加强型霉消安拌料,连用1周;1周后调整药物配方:1t料中添加1kg安泰宝(保肝护肾)+1kg阿莫西林+1kg惠中全维+1kg加强型霉消安拌料, 连用5~7d。
发病猪:单侧用排仪肽按25kg体重1ml肌肉注射,另一侧用板蓝根+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按50kg体重各10ml肌肉注射, 连用3~5d。
6.1.2 母猪
大群拌料:1t料中添加1.2kg肠泰乐+2.5kg益母生化散+1.3kg加强型霉消安+1.1kg赛福康拌料,连用6~7d;然后调整药物:1t料中添加1.1kg加奇+1.1kg阿莫西林+1.3kg惠中全维+1.1kg加强型霉消安拌料,连用5~7d。
发病母猪:一侧用排仪肽+特福按250kg体重1支肌肉注射,另一侧用板蓝根+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按50kg体重各10ml肌肉注射,连续3~5d。对拉干粪便、便秘的采用温盐水灌肠法灌肠 (10%浓度的盐水,体重10%的水量,水温39℃)。治疗后,病猪采食和饮水量慢慢增加,精神状况也有所好转。对长期性的神经症状、渐行性消瘦严重的,已无饲养价值的应淘汰掉。
6.2 加强饲养管理
排查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各种应激因素。
(1)对猪场各舍进行消毒和清洁,加强病猪的饲养管理,降低淘汰率和死亡率,前期每天驱赶病猪4~5次,让猪尽可能多的吃上料,喝上水。
(2)及时对刚产下的仔猪进行保健预防,用排仪肽注射1针提升免疫力,用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1d、5d、21d预防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猪附红西胞体,弓形体等疾病,分点注射。从出生第7天开始,在饮水里添加断奶宝,调节猪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3)在仔猪断奶前后停喂断奶宝,按照治疗量添加加奇+阿莫西林+肠泰乐,连用5d,预防断奶应激。
(4)加强猪舍通风对流,添加微生态制剂,勤换垫料,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避免猪舍内氨气、硫气浓度过高,引起猪群抵抗力下降。
7 免疫措施
针对该猪场的发病情况,将免疫防疫程序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调整。
7.1 猪瘟疫苗
母猪,2~3头份/次,每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两次,一般在仔猪断奶期间注射;仔猪:20~25日龄1头份/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1次,55~60日龄1.5头份/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第2次。
7.2 伪狂犬苗
母猪2头份/次,在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颈部肌肉注射免疫1次;仔猪:3日龄0.5头份/头,滴鼻,60日龄1头份/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第2次。
7.3 猪蓝耳苗
母猪:于配种前1周免疫,2头份/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仔猪:30日龄免疫,1头份/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
7.4 圆环病毒疫苗
母猪,于配种前1周免疫,2头份/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仔猪:14日龄免疫,1头份/头颈部肌肉注射免疫。
7.5 猪副嗜血杆菌
母猪:初次免疫的母猪产前40天进行第1次免疫,产前20天进行第2次免疫;已经免疫过的母猪产前30天免疫1次就行。仔猪:出生第7~14天免疫第1次,间隔15d再免疫1次。
7.6 链球菌苗
仔猪用链球菌-II型弱毒苗于12日龄首免1头份,35日龄2头份2次免疫。
经过以上调整和有效的药物预防、治疗,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免疫程序的调整后,有效控制了原发病和继发病发展。历经1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成效,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得到控制,猪场生产开始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