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

2017-01-15陈晓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陈晓燕

(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

陈晓燕

(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分析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65,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干预组(n=65,应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选择并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简易康复治疗技术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针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而传统康复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患者对预后效果的要求,早期进行综合性康复锻炼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符合其中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分以下的患者;②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者。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8.5± 3.6)岁。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65)和干预组(n=65),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可知,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物理疗法等相关治疗,其中的物理疗法每天1次,每次30 min。

干预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具体包括卧位-坐位,坐位-站位的运动功能锻炼项目。首先医护人员要将符合患者本身的康复计划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指导,提高其积极配合治疗的意识和依从性,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分组,也就是将病情相似的患者集中在一组,每组之中配备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指导并鼓励患者积极完成相应的预定动作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时间在60 min左右,完成1个月的训练之后,将每周分组训练的频次调整整每周2~3次,其他的训练项目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指导,每个疗程3个月。

1.3 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康复情况作为观察目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评定[2],每项测试能容都被划分成全部完成、部分完成、未完成3个等级,分别记作2分、1分和0分。除此之外,要对患者治疗之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便评价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分析:借助版本为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以(±s)对运动功能评分等计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其组间比较需行t检验,以百分率(%)对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其组间比较需行χ2检验,将P<0.05看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参照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41.21±4.97)分,治疗后为(56.21±4.78)分;干预组治疗前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40.71±5.74)分,治疗后为(69.51±7.65)分;两组治疗前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735),干预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6.5823)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65例患者中心律失常11例(16.9%)、下肢静脉血栓1例(1.5%)、压疮3例(4.6%)、感染1例(1.5%),无脑疝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6%(16/65);参照组心律失常11例(16.9%)、下肢静脉血栓2例(3.1%)、压疮4例(6.2%)、感染2例(3.1%)、脑疝1例(1.5%)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0/6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χ2=1.6906)。

3 讨 论

脑卒中主要是指患者脑部血流循环出现障碍之后导致相应部位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的一种临床多发病。脑卒中发病突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会导致残疾或者死亡,而且80%以上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因为遗留下程度各异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导致的脑卒中患病数量也有所增加,就目前而言,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此,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康复治疗是必比可少的治疗措施[3]。然而因为此种疾病后期治疗费用较高,整体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所以临床新推广使用的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与青睐。简易康复治疗技术特别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多数患者可在社区之中完成相应的康复锻炼,具有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优势。简易康复治疗采用的是分组施治的方式,换言之,就是将病情相近的患者集中到一组之中,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其完成已经制定好的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项目[4]。本组实验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治疗前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但干预组治疗后的评分却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效果显著。为分析此种治疗技术的安全性,本组研究对比了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可知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安全性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康复治疗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综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5]。

总而言之,简易康复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脑卒中后期康复治疗手段,其不仅安全有效,且经济简便,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使用。此外,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值得医务工作者为之积极努力和奋斗。

[1] 李铁铮,徐国崇.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52-253.

[2] 刘军.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15-316.

[3] 王文清,张欣,李艳双等.三种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8):546-550.

[5] 梁天佳,吴小平,曹锡忠等.手抓握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3):227-229.

[6] 赵婷.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20-121.

R743.3

B

1671-8194(2017)14-0127-02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