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诊治
2017-01-15孙瑞英
孙瑞英 刘 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学,哈尔滨150000)
幼儿急疹的诊治
孙瑞英 刘 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学,哈尔滨150000)
文章对幼儿急疹的流行病学、症状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内容进行介绍。
幼儿急疹;流行病学;症状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幼儿急疹(ES)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急性出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引起,少数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 引起。多发生在6~18个月的婴幼儿,其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并不特别强,但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冬春两季发病较多。临床特征:高热3~4 d,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2~3 d内全部消失,无色素沉着、脱皮,预后良好。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1.2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
1.3 季节性 呈全年散发,但以冬春季节发生较多。
2 症状特征
2.1 潜伏期 5~15 d,平均10 d。
2.2 发热期 突然持续性高热3~5 d,可伴有惊厥;此期除有食欲减退、不安或轻咳外,体征不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仅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部分患儿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
2.3 出疹期 热退疹出,首先出现在于躯干,然后迅速波及颈、上肢、面部和下肢,头面部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皮疹持续1~2 d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2.4 不典型者 发热无皮疹或仅有皮疹出现。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常规 起病初白细胞计数增加,以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3.2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或脑脊液中HHV-6或HHV-7的IgM抗体阳性。
3.3 病毒分离 外周血或脑脊液中可分离出HHV-6或HHV-7。
3.4 病毒DAN检测 恢复期HHV-6或HHV-7的DAN或IgG抗体比急性期升高≥4倍。
4 诊断要点
①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②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高达39~40 ℃或更高,持续3~5 d后热退,全身症状轻微;③热退后,即出现玫瑰色皮疹;④热退疹出,首先于躯干,然后迅速波及颈、上肢、面部和下肢,头面部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皮疹持续1~2 d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⑤根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起病初白细胞计数增加,以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
5 并发症
幼儿急疹虽然大部分转归良好,绝大多数无并发症,但也有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热性惊厥、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心肌损伤的临床报道。
6 鉴别诊断
6.1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有发热,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发热第2~3天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发热3~4 d后出疹,出疹期间体温更高。
6.2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有低热、皮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全身症状轻。多于发热1~2 d后出疹,始于面部,1 d内布满全身,但手掌和足底常无皮疹。躯干部皮疹可融合。疹间有正常皮肤。多于3 d内迅速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6.3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有发热,发热数小时至1 d出现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最初为皮疹,逐渐变为透明饱满的水疱,容易破溃,2~3 d结痂。皮疹陆续分批出现,伴有痒感,且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可同时存在。皮疹结痂后一般不留瘢痕。
6.4 猩红热 主要病原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高热、咽峡炎、扁挑体炎、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中毒症状重,发热1~2 d出疹,出疹时高热。皮疹特点为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全身皮肤均可受累,疹退后伴有脱皮。
7 治疗
7.1 一般治疗 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高热时物理降温,必要时酌情给予适量退热药物,如出现惊厥,应给予止惊药物,苯巴比妥可出现药物皮疹,应避免使用。
7.2 抗感染治疗 继发细菌感染者,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8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幼儿急疹是自限性疾病,治好病毒性感染,幼儿急疹会好转,皮疹消失后很快能恢复正常,也不会留疤。病后可以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有二次发病。极少数严重并发症者病情危重或导致死亡,需引起重视。
9 预防和护理
①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 d 或发现可疑患儿,应隔离观察7~10 d。②避免与患儿接触,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多,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对较高。1岁以内的婴儿发育不完全,抵抗疾病能力差,特别是6个月后的孩子,来自母体的抗体等抗感染物质及营养物质水平慢慢下降,而婴儿自身合成抗体能力还不完善。③多给患儿饮水,幼儿急疹以高热为主要症状,会消耗大量液体,所以要尽量多饮水以补充体液,同时促进毒素排泄。④患儿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增加抗感染能力。⑤居室内定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恢复。
R725.1
A
1672-7185(2017)09-0012-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9.005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