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7-01-15王圣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负性

王圣洁 吴 梦 郭 爽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00)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王圣洁 吴 梦 郭 爽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剖析冠心病患者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录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组70例病例:甲、乙两组各35例。两组都行基础护理,甲组同时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甲组干预后的SAS评分(38.2±5.4)分显著比乙组(49.9±10.2)分降低,P<0.05。甲组干预后的SDS评分为(39.6±8.1)分,明显低于乙组的(50.3±10.8)分,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

冠心病;影响;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胸痛是冠心病者的主症,可使其产生偏执、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直接性的提高了其发生心源性休克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概率[1]。但有报道称,冠心病的病因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遗传;患者年龄;高血压;肥胖;缺乏体育运动;吸烟;高脂血症;不良饮食习惯。因该病的临床症状除了有躯体症状外,还有心理症状,所以我们需在患者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心理情绪加以良好的干预。如此,方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心态稳定性。本研究,笔者将着重剖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0例入选病例都经心电图负荷、核素心肌显像与心电图检查确诊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就诊时间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所有病例都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病历资料不全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将70例病例分成甲、乙两组,每组35例。甲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在35~78岁,平均(46.1±8.7)岁。乙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在35~79岁,平均(46.0±8.6)岁。两组文化水平、病情状况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都予以常规入院指导、病情观察与疾病宣教等基础护理,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2.1 患者入院时,及时对其基本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估,如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知识技能水平;文化程度。此后,再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包括症状、诱发因素、高危因素、预防措施。正确指导患者调整焦虑等负性情绪,让患者能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增强自信心。

1.2.2 患者治疗期间,主动与其沟通,掌握内心情况。利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并合理运用握手以及抚触等肢体语言。鼓励患者主诉,及时对其负性情绪加以疏导,让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叮嘱多休息,确保睡眠充足。针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需予以睡眠指导,如睡前让患者聆听舒缓的音乐;引导患者取最舒适的体位。若患者睡眠障碍较严重,需遵医嘱予以安眠药。多关心、体谅患者,并视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短期目标,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能积极配合我科医务人员的工作。

1.3 临床观察指标:采用SAS、SDS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焦虑亦或者是抑郁的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评定,甲组干预前的SAS与SDS评分分别是(62.7±12.4)分、(64.6±13.5)分,乙组是(62.4±12.3)分、(64.8±13.4)分。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t1=0.1016,t2=0.0622,P均>0.05)。干预后,甲组的SAS评分为(38.2±5.4)分、SDS评分为(39.6± 8.1)分,乙组分别为(49.9±10.2)分、(50.3±10.8)分。甲组明显低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974,t2=4.6890,P均<0.05)。

3 讨 论

综上所述,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病情严重等特点,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使之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3-5]。有资料显示,于冠心病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辅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与疾病认知度。此外,也有报道称,相比较于单行基础护理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的病例,其心理状态与临床疗效更显著。对此,我们可将心理护理干预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在本研究当中,甲组35例患者在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仅接受基础护理的乙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在增强冠心病患者心态稳定性等方面上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总之,常规治疗及护理冠心病患者时,合理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纾解其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1] 徐月芳.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9):295-296.

[2] 王亚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254-255.

[3] 赵伟,曹影.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5):101-102.

[4] 汶阿妮.个体化心理护理对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9):1113-1114.

[5] 马丽,李春红,吴海涛.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0):168-171.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80-01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负性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含2,3,5,6-四氟亚苯基负性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