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疗效观察
2017-01-15魏溪芳王赛男
马 静 魏溪芳 王赛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疗效观察
马 静 魏溪芳 王赛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穴位埋线;辨证选穴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或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早期多无明显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眼突、手抖、面赤等表现。笔者在导师赵喜新教授的指导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6月—2016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为已确诊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0~40岁,病程0.6~10年。
诊断标准[1]:①B超确诊甲状腺肿大;②血清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正常,TT4/TT3比值增高;③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一般正常。
治疗方法
1.取穴:天突、人迎、廉泉、肝俞、脾俞等。辨证选穴:气郁痰阻加膻中、丰隆;肝火旺盛加太冲、阳陵泉;阴虚火旺加太溪、三阴交。器械及材料:灭菌埋线包1个(弯盘1只、手术剪1把、镊子1把、洞巾1块)、一次性埋线针1支,4-0羊肠线1包、乳胶手套1双、创可贴若干。操作方法:打开埋线包,戴乳胶手套,将羊肠线剪成1~2 cm若干段。助手将穴位消毒,埋线处铺洞巾,将羊肠线从一次性埋线针前端穿入,后端接针芯;操作者以压手的食指、中指置于穴位两旁,固定进针部位皮肤,刺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参照毫针针刺的常规深度和方法,将羊肠线埋于穴位内。埋线孔用创可贴覆盖。20~30 d埋线1次,6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严格无菌操作,以防发生感染;②埋线后忌食辛辣食物及发物1周;③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急于速效。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疗效标准,在第六次埋线后进行疗效评价。治愈:局部肿块及全身症状消失;显效:肿块缩小1/2以上,全身症状消失或好转;有效:局部肿块缩小,但不及1/2,全身症状减轻;无效:局部肿块无缩小,全身症状无改善。
2.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25例,约占71%;好转(显效+有效)8例,约占23%;无效2例,约占6%;总有效率约为94%。
讨论
中医认为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的发生主要与肝脾有关。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壅结而成病。天突、人迎、廉泉皆位于颈部,属于近部取穴,顺气降逆,祛痰消肿;肝俞、脾俞属背俞穴,可以调节肝脾功能。穴位埋线是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线体在穴位内分解、吸收的过程中会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温和的刺激,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能发挥优势。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志内伤。要密切观察甲状腺肿块的形态、大小、质地软硬及活动度等方面的变化。如甲状腺肿块经治不消,增大变硬,应高度重视,防止恶变。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8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2.
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