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羊特色产业效益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7-01-15杨金勇金洁瑜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4期
关键词:湖羊加工养殖

杨金勇,金洁瑜

(1.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杭州 310021;2.温州鹿城区家畜家禽检疫站)

湖羊特色产业效益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杨金勇1,金洁瑜2

(1.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杭州 310021;2.温州鹿城区家畜家禽检疫站)

2011年以来,饲养湖羊效益一路暴涨,2013年达到最高峰,肉羊价格达29元/kg,只均获利380余元,种羊价格更是达到56元/kg,只均获利850余元。但从2014年4月开始,随着总体经济形势转缓、生猪价格回落以及小反刍兽疫疫情解除封锁后积压湖羊集中出栏,饲养湖羊效益开始出现缓慢下跌。

近3年来,浙江省湖羊市场价格持续低靡。目前,体重50kg左右的公羊报价21元/kg左右,体重25kg左右的青年母羊报价26元/kg,老母羊报价仅15元/kg左右,但仍是有价无市,部分养殖户因资金压力,已清栏退出。

1 原因分析

据笔者调查,造成湖羊特色产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市场价格、养殖成本、经营水平、产业链条等众多因素。

1.1 从市场价格分析 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国外农产品进口到岸完税以后的价格,湖羊同其他农产品一样,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羊肉50900 t,平均价格为5300美元/t,羊肉价格折合人民币35元/kg,而国内同期羊肉价格超过50元/kg,进口羊肉对拉低国内羊肉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前几年由于湖羊养殖效益可观,各省市都兴起了湖羊养殖热潮,湖羊养殖数量迅速增长,由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养殖成本明显低于浙江,整个肉羊价格受到冲击,导致湖羊销售乏力。

1.2 从养殖成本分析 据调查,由于受地域限制,浙江省缺少丰富的饲草资源,随着规模养羊场数量的不断增加,存在青饲料供应量明显不足和优质秸秆饲喂技术仍不完善等问题,造成该省湖羊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单就饲料成本分析,北方地区每日每羊的饲料成本约在1.6元左右,而该省湖羊场的饲料成本每日每羊约在2元左右,饲料成本比北方增加25%左右。另外,由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开始体现,土地、环境的“红线”和“红灯”制约,进一步加大了养殖成本。

1.3 从经营水平分析 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养殖方式和销售渠道方面。

一是生产方面,养殖湖羊由于多为传统户养方式,目前散户养殖仍有一定比例,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发展养殖设施先进、生产防疫规范、粪污循环利用的标准化养殖还有一定距离。

二是组织经营方面,目前该省虽有湖羊专业合作社15家,但仍以单打独斗居多,龙头带动不够,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单一,依赖“羊贩子”销售局面长期存在,养殖收益分配份额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1.4 从产业链条分析 据调查,浙江省目前湖羊存栏110万头左右,随着湖羊屠宰量的逐渐增大,规范化、现代化的湖羊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企业尚未真正建立。

由于缺乏湖羊屠宰、精深加工企业,产业应对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产业附加值偏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已成为提升湖羊产业附加值、制约湖羊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2 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要继续深入推进浙江省传统湖羊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饲养水平和管理水平,破解饲草资源和屠宰加工两大瓶颈,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重点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2.1 突出生态循环,强化主体培育 加快、加强扶持建设标准化湖羊场、湖羊种羊场、湖羊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大主体,与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粮食功能区“两区”配套,规划建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规模化、标准化湖羊养殖场,加快湖羊保种供种基地建设,进一步确立该省在全国湖羊种羊保供种基地主体地位,引导湖羊专业合作社抱团合作,培育提升湖羊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施统一饲养标准、统一湖羊品牌、统一销售方式,增强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2 发挥品牌优势,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宣传与弘扬湖羊悠久历史文化,结合适合大众口味和独特层次消费的烹饪方式,开发分割、真空包装食品,创建湖羊文化馆,将湖羊文化有机融入到菜肴、食谱中去,融入到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业休闲观光等文化产业,弘扬悠久的湖羊地方品种资源文化。通过“浙江省湖羊赛羊会”,与各地“湖羊美食文化节”等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借助“文化搭台”,实现“产业唱戏”,提升湖羊品牌影响力。坚持走“精品、高端、安全”发展之路,加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湖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影响力广、受益面大的知名品牌,实现湖羊产业全方位转型提升、持续发展。

2.3 加强技术推广,打破饲草瓶颈 继续大力推广高丹草、黄竹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开展牧草种植和饲喂效益对比试验,筛选高产品种,解决湖羊青饲料不足;继续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芦笋、茭白、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推广青贮微贮技术,促进生态循环综合利用农业的发展。加大秸秆饲草收储、自动清粪、TMR全混饲粮加工和发料车等自动化饲喂设施、智能化环境控制设备研发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湖羊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饲料利用率、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切实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4 依托产业团队,提供科技支撑 结合科研院校专家技术力量,充分发挥省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及畜禽产业联盟专家团队的作用,牵线搭桥对接养殖主体,开展湖羊本品种选育、湖羊疾病防治、饲草开发应用、产品精深加工等研究,并争取纳入省、市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努力将湖羊研究所打造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湖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文化传播中心,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5 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销市场 按照“一个品种做成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做成一条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机制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湖羊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进一步深化饲养、肉食、育种、制革、裘皮服装等与湖羊直接关联的产业链体系。立足湖羊交易市场、屠宰场建设与产业快速发展不配套实际,适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工商资本等多方参与,在浙江湖州南浔、吴兴、长兴三大湖羊主产区培育湖羊屠宰加工产业,在屠宰方式上改传统宰杀统货销售为胴体分割销售,开发剔骨湖羊肉市场,形成产销互促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

最近,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工作。

《意见》指出,要准确把握基地建设目标要求。围绕粮油、果蔬茶、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依托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及具有较强研究基础的科研机构,建设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和核心装备创制,形成集成度高、系统化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农产品加工工程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平台。

《意见》强调,基地建设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二是坚持自主研发,技术集成。三是坚持联合合作,协同创新。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

《意见》要求,要突出基地建设重点任务。针对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综合利用率低、物耗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风味与营养成份损失大等问题,建立由原料处理、加工制造、加工后处理等功能模块组成的柔性加工技术研究试验平台,开展自主研发设备性能测试与改进、选型设备适应与改进、进口设备吸收转化、工程化工艺完善与优化、工艺路线自动控制系统改进,以及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节本降耗、产品质量控制等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浙牧》摘

2017-03-20

F326.34

B

1005-7307(2017)04-0012-002

猜你喜欢

湖羊加工养殖
榆林湖羊养殖技术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