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2017-01-15赵洪亮
赵洪亮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赵洪亮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血液流变学指标将本院神经外科180例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60)、高黏稠组(n=60)与低黏稠组(n=60)。结果 高黏稠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黏稠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低于对照组(P<0.05)。高黏稠组局灶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低黏稠组(P<0.05),而低黏稠组术后再出血、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高黏稠组(P<0.05)。结论 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并发症
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现将180例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入组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神经外科180例围手术期患者,男∶女=81∶99,年龄在17~75岁,中位数年龄38.4岁,颅脑外伤95例,脑出血48例,脑肿瘤37例,合并糖尿病25例,高血压4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例,心脏病18例,按照血液流变学指标将180例分为对照组(n=60)、高黏稠组(n=60)与低黏稠组(n=60)。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使用本院配备的 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性)进行检测,并密切观察与记录患者术后7 d内的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术后创面再出血、渗血以及局灶脑梗死)。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对照组全血黏度为(4.13±0.93)mpa·s,红细胞压积为(0.44±0.03)%,红细胞刚性指数为(4.51±1.47),红细胞聚集性为(4.90±2.04)pa·s;高黏稠组全血黏度为(5.47± 0.54)mpa·s,红细胞压积为(0.53±0.05)%,红细胞刚性指数为(6.30±2.11),红细胞聚集性为(6.29±1.53)pa·s;低黏稠组全血黏度为(3.31±0.59)mpa·s,红细胞压积为(0.33±0.09)%,红细胞刚性指数为(3.44±1.11),红细胞聚集性为(3.61±0.95)pa·s,高黏稠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黏稠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三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发生局灶脑梗死3例(5%),术后再出血、渗血5例(8.33%);高黏稠组发生局灶脑梗死16例(26.67%),术后再出血、渗血4例(6.67%);低黏稠组发生局灶脑梗死3例(5%),术后再出血、渗血18例(30%);高黏稠组局灶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低黏稠组(P<0.05),而低黏稠组术后再出血、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高黏稠组(P<0.05)。
3 讨 论
神经外科中一般常见的疾病有重型颅脑损伤、脑肿瘤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随着目前开颅技术的成熟以及微创技术的应用,这类患者的预后整体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这是广大医师面对的一个难题。这类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常见的有迟发颅内血肿、再出血、脑梗死及脑水肿等,极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手术。近些年,由于对神经系统继发损伤的发病机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血液流变学的关注越来越多。
全血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有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之分,研究指出,其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存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如中枢-激素水平调节、手术体位、麻醉因素、代谢性酸中毒、药物因素以及血液中固有成分的影响。病情进展、治疗改变以及颅内压变化都可能会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随之改变,所以动态监测血液流变学十分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黏稠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黏稠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低于对照组(P<0.05)。高黏稠组局灶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低黏稠组(P<0.05),而低黏稠组术后再出血、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高黏稠组(P<0.05)。这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积极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以使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及时的纠正,改善患者的预后。当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时应及时补充大量的晶体稀释血液,以改善脑循环灌注,尽可能不使用止血药物,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反之当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时,应输入大量的胶体成分,而减少晶体的输入,尤其是需输入纤维蛋白原[3]。
总之,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积极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以纠正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1] 林其昌,林少华,黄汉添,等.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18(22): 2897-2899.
[2] 付建,陈军,岑斌,等.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术后谵妄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4(27):3066-3067.
[3] 杨雷,赵继宗,张懋植,等.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医源性血管损伤及相关并发症[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3(6):2496-2497.
R651
B
1671-8194(2017)07-00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