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结果研究
2017-01-15刘丽萍
刘丽萍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结果研究
刘丽萍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结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4个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和180个乳腺癌病灶的超声表现,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和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的后方回声减弱、微钙化、内部Ⅱ~Ⅲ级血流信号以及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所占比例均要显著低于乳腺癌病灶(P<0.05);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83.33%)要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54.17%)(P<0.05)。结论 病灶多累及脂肪层,并发周围组织水肿,有“倒三角形”低回声,病灶内形成斑点状或小条状钙化斑,血流信号丰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等超声表现对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常规超声;弹性成像;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结果,特选择我院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表现予以回顾性分析,详细内容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或术后病理予以证实。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共204个病灶,其中乳腺癌病灶180个,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24个。乳腺癌患者年龄25~75岁,平均(47.6±6.3)岁;病灶直径8.6~47.9 mm,平均(22.8±7.8)mm。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年龄22~72岁,平均(46.2±3.3)岁;病灶直径10.7~26.4 mm,平均(17.6±4.6)mm。
1.2 仪器和方法: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仪器分别选择Philip iU22与日立HI Preirus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6.5~13 MHz;常规二维超声对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腋窝淋巴结以及周围组织变化等予以探查;得到清楚的病灶二维图像后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感兴趣区域应超过病灶范围2倍以上,采用探头完成加压和解压操作,当超声诊断仪显示屏上的压力和压放频率的综合指标控制在3~4时最佳,得到相对稳定的弹性图像后,参照Itoh 5分法[1]评分;采用满足标准的图像,即为正常乳腺组织在图像上表现为绿色,脂肪组织在图像上表现为红色,采用超声仪器提供的方法,应变率比值测量法测量病灶区域(X)和病灶同水平的腺体组织(Y)的应变率比值(X/Y),以此显示病灶硬度。采用改良五分法对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恶性:评分≥4分;良性:评分<4分;病灶显示为蓝、绿、红三种颜色相间(BGR征象)时评分为0分,大都属于囊性病灶。启用CDFI模式观察肿块、淋巴结内部、周围血流情况,血流分级参照Adler半定量法[2]:良性病灶为0~Ⅰ级,恶性病灶为Ⅱ~Ⅲ级。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所有数据,利用(%)和()显示计数和计量资料,利用χ2和t检验;对比有无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准。
2 结 果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24个病灶分别是慢性乳腺炎10个,浆细胞乳腺炎3个,肉芽肿性乳腺炎6个,脓肿5个。180个乳腺癌病灶分别是浸润性导管癌155个,导管内癌8个,导管内癌伴局部浸润4个,Paget病3个,黏液腺癌2个,乳腺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1个,低度恶性纤维母细胞肉瘤1个,高级别导管原位癌1个,低级别恶性分叶状肿瘤1个,乳腺肌上皮癌1个,浸润性小叶癌1个,浸润性筛状癌1个,浸润性乳头状腺癌1个。
2.2 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对比: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病灶均未累及肌层,13个(54.2%)病灶累及皮下脂肪层,5个(20.8%)病灶有组织水肿,4个(16.7%)病灶有“倒三角形”低回声。非哺乳期乳腺炎24个病灶中,边缘完整4个(16.7%),后方回声有衰减4个(16.7%),有微钙化3个(12.5%),内部血流0~Ⅰ级9个(37.5%)、Ⅱ~Ⅲ级15个(62.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19个(79.2%)、≥4分5个(20.8%);乳腺癌180个病灶中,边缘完整57个(31.7%),后方回声有衰减82个(45.6%),有微钙化118个(65.6%),内部血流0~Ⅰ级30个(18.7%)、Ⅱ~Ⅲ级150个(83.3%),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15个(8.3%)、≥4分165个(91.7%)。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病灶边缘不完整比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的后方回声减弱、微钙化、内部Ⅱ~Ⅲ级血流信号以及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所占比例均要显著低于乳腺癌(P<0.05)。
2.3 诊断结果分析:常规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是54.17%(13/24),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是83.33%(20/24),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χ2=4.752,P=0.029)。
3 讨 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长、病因不明以及复发率高的疾病,其发生可能和乳头内陷、乳管阻塞和扩张、外伤性脂肪坏死、自身免疫反应、乳管开口畸形以及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而某些病灶的超声特点和乳腺癌类似,使得该病误诊率高[3]。常规超声难以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而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具有较好诊断效果。
此次研究发现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具有特殊的超声表现:病灶大都累及皮下脂肪层,部分病灶有组织水肿,存在特殊的“倒三角形”低回声,以及全部病灶未累及肌层等特点。这些超声表现特征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4]。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中有3个出现微钙化,大都表现为小点状与斑点状,和乳腺癌病灶表现的散在点状和簇状强回声有较大差异[5]。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病灶均发现边缘不完整、后方回声减弱以及微钙化,依据此类表现难以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所占比例(79.2%)要显著低于乳腺癌病灶(8.3%)(P<0.05),结果表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对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病灶多累及脂肪层,并发周围组织水肿,有“倒三角形”低回声,病灶内形成斑点状或小条状钙化斑,血流信号丰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等超声表现对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1] 盘丽娟,汪玉琴,肖萤,等.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32-34.
[2] 廖春雁,陈圆圆,曾健,等.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 (1):16-18.
[3] 位红芹,文戈,李颖嘉,等.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4):521-523.
[4] 李征毅,刘瑾琨,张家庭,等.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0):894-896.
[5] 李晓琴,徐敏,顾成章,等.不同病理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8):565-566.
R737.9
B
1671-8194(2017)07-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