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规模化猪场腹泻问题
2017-01-15许光勇王朝军
许光勇王朝军
(1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 100194;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正确认识规模化猪场腹泻问题
许光勇1,2王朝军1
(1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 100194;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猪腹泻是一种多因素所导致的疾病。随着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猪场的兴起,猪腹泻病因不仅局限于病原感染,更多倾向于管理环节漏洞与不当。本文就猪腹泻类型及发生原因、不同类型腹泻的鉴别诊断和常见腹泻防控要点进行阐述,并通过一例腹泻误诊的案例来说明应该正确、全面地认识现阶段规模化猪场的腹泻问题。
腹泻;饲养管理;鉴别诊断;防控;猪瘟
近年来,中国养猪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猪场生产工艺设计、种猪品种改良、饲料营养配方、生物安全体系到猪群综合饲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制约中国养猪业迅速发展的另一重大原因就是疾病。在实际生产中,猪腹泻、呼吸系统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疾病仍是严重制约养猪水平提高的“三座大山”。
在中国,2010年之前,猪腹泻常见于产房仔猪,呈零散、温和型发生,多以细菌感染、母猪奶水不足或质量差、饲养环境或管理不当等原因为主。2010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开始在国内流行,导致全国许多规模化猪场损失惨重,达到“谈腹泻色变”的无奈局面。
在国外,包括北美、欧洲及亚洲一些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PEDV以来,猪腹泻类疾病都只是零星报道。但从2013年4月开始,美国首例因PEDV感染的腹泻出现在俄亥俄州、爱荷华州和印第安纳州,并迅速传播蔓延至美国35 个州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部分地区[1],近三年时间给美国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当前规模化生产实践中,引起猪腹泻的因素可能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和营养性,且不同日龄阶段猪发生腹泻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不同类型腹泻造成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发病死亡率均有所差异,故精准的诊断在规模化或批次化生产猪场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技术或管理人员诊断方向与防治思路更不容有误。养猪业在发展,养殖技术在提高,出现的猪腹泻相关疾病也在变化。因此,养猪业所有人员应该全面、正确地认识规模化猪场腹泻问题,才能积极、快速推动养猪业健康发展。
1 腹泻类型与原因
规模化猪场腹泻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仔猪,中大猪和种猪群,即使发生腹泻也是呈一过性,并不会造成死亡等重大损失。根据腹泻发生原因可将其分为营养性腹泻、病理性腹泻及生理性腹泻。
1.1 营养性腹泻
造成营养性腹泻的原因可能包括:母猪奶水不足,刚出生仔猪未摄入足够初乳,未获得高水平保护性抗体;因母猪患乳房炎或子宫炎等导致奶水质量差;妊娠阶段母猪饲喂不当,母猪膘情过肥而蓄积大量脂肪,哺乳阶段母猪消耗自身过多脂肪进行产奶,继而导致奶水质量下降而引起仔猪腹泻;饲料中维生素、叶酸及微量元素缺乏或不足,蛋白含量过高而引起仔猪腹泻。
1.2 病理性腹泻
引起病理性腹泻的因素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其中细菌性腹泻常出现在产房仔猪和饲养环境较差的老式猪场,寄生虫性腹泻一般在规模化猪场已非常罕见,而病毒性腹泻却是近几年较流行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
1.2.1 病毒性
危害养猪业的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包括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RV)、猪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以及新出现的猪δ冠状病毒(PDCoV),其中PEDV感染是近年来发生比例最高、损失最严重的因素;其次是TGEV感染或TGEV和PEDV混合感染;再者就是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瘟野毒阳性猪场因发生PED或TGE后采用返饲所导致循环散毒感染的现象。2015年7月贺东生等[2]报道了一例华南某规模化猪场出现产房哺乳仔猪感染PDCoV的案例。
1.2.2 细菌性
虽然细菌性腹泻在猪场比较常见,但其死亡率却不高,通过药物治疗、补液和加强产房护理等措施完全能够控制。引起猪群发生腹泻的细菌有C型魏氏梭菌、艰难魏氏梭菌、肠毒性大肠杆菌、胞内罗松菌、猪螺旋体以及沙门氏菌等。不同细菌感染猪日龄阶段、肠管发生病理变化位置以及粪便颜色和形状均有差异。
1.2.3 寄生虫性
养猪业发展初期,经常会遇到猪球虫、蛔虫及鞭虫等感染。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猪群采取定期驱虫模式,完全切断了猪场体内外寄生虫感染和传播途径,只有部分规模小的散户会出现寄生虫性腹泻的问题。
1.3 生理性腹泻或其他
正常情况下,猪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并维持胃内适宜酸性环境,当受到某些因素刺激使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增多,该平衡系统即会被打破从而出现生理性腹泻;当产房低温高湿或昼夜温差大时,仔猪极易发生腹泻;仔猪断奶、转群、混养以及换料都会产生巨大应激而发生腹泻;饲养环境差或管理水平低的一条龙式旧场,中大猪阶段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猪出现顽固性腹泻;原料发霉、夏季温度过高或自动料线密封性不好等因素导致饲料霉变,霉菌毒素超标同样会引发各阶段猪腹泻。
2 腹泻诊断
引发腹泻的原因错综复杂,最常见的以PEDV和TGEV为代表的病毒性感染,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胞内罗松菌为代表的细菌性感染,以及现在普遍出现的霉菌毒素所导致的腹泻等。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一旦发生,将会直接导致产房哺乳仔猪高发病、高死亡,且后期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他类型腹泻危害虽轻,但影响猪群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以及免疫抵抗力。因此,无论是何种类型腹泻,一旦出现均要做出正确诊断,方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发生腹泻后,临床上可见水样和黏稠状粪便,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灰色,发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耐过或死亡,产房哺乳仔猪体表潮湿、黏稠、腥臭,猪群扎堆等。现就目前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腹泻进行鉴别诊断说明。
2.1 PEDV与TGEV
由于PED与TGE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均相似,故选择PED为代表进行阐述。近五年,以PED为代表的病毒性腹泻在中国频繁发生,PED的流行性由2013年之前的冬春季多发变为2013年以后的全年任何季节均可发生。新发病猪场病毒通常由外界拉猪车传入,故育肥猪与后备猪常为最先感染猪群,然后是各个阶段猪群。诊断要点:场内一旦感染,病毒会在2~3 天时间迅速传播至各个阶段猪群;除产房哺乳仔猪外,其他猪群腹泻呈现一过性;产房哺乳仔猪日龄越小,越容易腹泻,发病率100%,发病死亡率80%以上;整窝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断奶后腹泻立即好转;母猪出现拉水泥样稀粪,呕吐,泌乳能力下降;一般感染后近两周即将分娩的仔猪都会死亡;死亡仔猪肠管充血淤血,变薄,充气,乳糜管内未见乳汁呈红色,其他脏器一般无病变[3]。
根据PED流行特点、传播速度、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做初步诊断,若要确诊还需借助实验室PCR法。
2.2 肠毒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性腹泻出现在整个产房和保育前期阶段,仔猪出生7日龄内为仔猪黄痢,10~30 日龄多为仔猪白痢,断奶前后以及保育前期易出现水肿型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感染后,发病猪脱水出现在腹泻之前,所以临床上很早就可以观察到发病猪眼部凹陷的现象。其发病率不高,但发病死亡率较高。
2.3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感染可出现在生长猪各个阶段,急性表现出败血症,但临床上多见于慢性型坏死性肠炎,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很难做出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方法才能确诊。
2.4 胞内罗松菌
胞内罗松菌又称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猪增生性肠炎或回肠炎,一般发生于保育后期至育成育肥阶段甚至母猪,临床上可见水泥样腹泻,剖检可见肠管皱褶增多,肠壁变厚,肠管呈出血样。
2.5 霉菌毒素
由于采用劣质原料、饲料保存不当、夏季高温导致饲料变质、料线出现问题等原因,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超标,从而导致猪腹泻。若是霉菌毒素问题,最应该出现腹泻的是育成育肥群,发病猪拉灰色稀粪,呈喷射状,猪舍内墙壁上到处沾满粪便痕迹,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发病猪阴户红肿。
2.6 其他
实践生产中,需要注意区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母源性腹泻,也就是根源在于母猪,包括母猪感染病原、奶水问题以及膘情控制等,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仔猪挪窝寄养来进行验证和确诊;第二,改变诊断思维,分清主次因素,例如发生过PED的猪瘟野毒阳性场,后期产房零散出现仔猪腹泻就不一定是PEDV而是猪瘟病毒感染;第三,注重综合饲养管理细节,很多时候生产出现异常不是由疾病导致,而是生产中某个环节故障或人为因素所导致。
3 腹泻防控
猪腹泻是由多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只有做出精准诊断方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现针对部分类型腹泻提出解决措施,重点突出PED防控要点。
3.1 细菌性腹泻防治原则
细菌性腹泻应该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明确是单一仔猪感染还是母猪也同时感染细菌。处理原则如下:单一仔猪感染,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口服给药途径优先,同时配合腹腔补液,保证发病仔猪能够吃到足够奶水,给以适当的隔离和局部保温措施;母猪和仔猪同时感染,母仔同治,感染压力大时选择灭活苗免疫母猪,其他措施同上。在采取有效措施外,务必做到小范围隔离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3.2 病毒性腹泻防控措施
由PEDV、TGEV或RV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腹泻防控基本一致,现就以PED举例阐述病毒性腹泻防控措施。3.2.1 病原诊断
一旦感染PEDV,迅速做出初步诊断并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确诊。
3.2.2 超早期断奶
10日龄以上哺乳仔猪全部断奶,仍置于产房饲养。3.2.3 返饲技术应用
返饲是利用人工采集活病毒对整个发病猪场猪群进行主动、同期感染,从而快速、有效的使全部种猪群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降低因病毒性腹泻造成的损失,其操作要点如下。
(1)适合返饲猪场:一般首次发生PED且无其他重大传染病存在的猪场适合采用返饲技术,若该场存在猪瘟野毒、伪狂犬野毒或蓝耳病长期循环排毒感染,此类猪场不建议采取返饲技术。
(2)病料选择:仔猪出生后吃完初乳一般在2日龄即发生腹泻,取发生腹泻8小时以内的低日龄仔猪肠管作为返饲病料,多余病料储存于冷冻冰箱以备用。
(3)使用方法:本场所有种猪和后备猪同时进行返饲,1次/天,连续2~3天,病料与返饲猪数比例为1∶10。
(4)操作细节:病料收集后,快速匀浆搅碎,用提前置于4℃保存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并加入适量青链霉素处理,搁置冰袋保证低温,迅速分给所有返饲猪吃,操作一般选择清晨执行,整个过程保持低温环境并于2小时内完成,返饲前可考虑停止饲喂返饲对象1~2顿饲料以便彻底采食含病毒的饲料。
(5)返饲效果评判:80%以上出现不食、呕吐或拉稀,说明返饲效果良好,期间切忌对返饲对象采取任何治疗。
3.2.4 疫苗接种
对于传染病复杂猪场,建议采取疫苗免疫而非返饲,所有种猪和后备猪一次性口服新毒株腹泻活疫苗,间隔1个月肌肉注射新毒株腹泻灭活疫苗。
3.2.5 对症治疗
发生PEDV感染后1周以内分娩的仔猪全部扑杀,感染后超过1周分娩的仔猪出现腹泻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辅助腹腔补液以提高成活率,返饲猪群可饮水添加电解多维。
3.2.6 后备猪管理
建议一次性留足够后备猪,然后封群,所有后备猪于分娩前完成口服腹泻活疫苗和肌注灭活疫苗,以切断病毒性腹泻再次发生。
3.2.7 细节管理
彻底清洗、消毒和干燥产房,可考虑在地面铺一层生石灰,更换生锈破旧产栏等分娩设备,销毁全部扫把、抹布等交叉使用工具并更换新的,做好待产母猪上床前清洗消毒工作。
3.3 其他类型腹泻应对策略
现阶段除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外,还经常会遇见霉菌毒素中毒、母猪营养过剩或缺乏、外界应激因素等,针对这些原因,必须找到问题根源然后解决。例如对于霉菌毒素中毒,还是需要严把饲料原料关,注重高温季节饲料储存,杜绝出现料线、料塔密封不严问题;又如对于母猪膘情过肥或奶水质量差,必须精准调整母猪群饲喂量和饲喂程序,解决母猪产后炎症问题;再如对于饲料配方不均衡或应激,应该因时、因地制宜调整饲料配方以杜绝由配方不当引起的腹泻,更应该加强和细化饲养管理以最大程度降低各种应激所导致的腹泻。总而言之,想解决腹泻问题,首先要发现根源,然后有的放矢,从根源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
河北某600头规模猪场,猪瘟和伪狂犬病未出现野毒感染,蓝耳病比较稳定。2015年4月,产房出现大面积水样腹泻,迅速覆盖至所有产房单元,感染后1周内发病死亡率接近90%,PCR检测呈现PEDV阳性、TGEV和RV呈阴性;确诊后猪场老板当即决定采用返饲以降低产房仔猪损失,对所有存栏母猪进行返饲。根据场内技术人员描述,返饲操作还算精准,并出现部分不食或拉稀;于感染后3 周时间,产房仔猪发病率趋于稳定,死亡率降至10%,4 周后基本稳定;在经过返饲处理后,整个猪场稳定了3 个月左右时间。之后产房再次出现零散腹泻,每批次约20%出现轻微腹泻,发病死亡率约50%,部分整窝发病整窝死亡,部分经治疗后可以痊愈。此次该场依旧按PEDV感染采取治疗方案,母猪和后备猪普免腹泻二联活疫苗,然后于分娩前再跟胎免疫两次腹泻二联灭活苗,方案实施半年,时间产房每批次仍有零散腹泻,未见明显好转。
2016年初,笔者受邀至该场,与现场饲养员交流发病历程后,选择刚发病仔猪进行解剖,可见全身散布出血点以及脏器呈出血性素质等病理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初步怀疑主因为猪瘟病毒感染而非PED问题,并取淋巴结、扁桃体、肾脏、肺脏和肠管进行实验室病原诊断,最终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阳性率80%(4/5),PEDV阳性率20%(1/5)但条带较弱。经进一步交流沟通,得知该场为降低成本,选择了价格低廉的猪瘟组织苗接种生长猪群,后备猪在配种前猪瘟抗体水平不高。确诊后建议该场立即更换成优质的细胞苗,种猪群全群普免一次猪瘟疫苗,仔猪启动1 个月时间超免,优化生长群猪瘟疫苗免疫方式,强化后备猪选留和驯化管理工作,逐渐稳定乃至根除场内PEDV,措施采取后1个多月时间,整个猪场生产恢复正常水平。
总结起来,该案例起初由PEDV感染所引起,当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时管理人员解决思路未灵活变通,仍按PED问题处理从而导致后面的损失。因此,无论是作为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猪场内问题一定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自身亲眼所见和相关诊断证据来判定并制定解决方案,切勿用固定陈旧思维来思考与处理问题。
5 总结
引起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既有母猪营养、疾病因素,又有仔猪自身感染腹泻病原因素;既有饲料配方、霉菌毒素原因,又有仔猪断奶转群应激原因等。猪腹泻不仅仅是一种因感染病原而引发的疾病,它也有可能是由于猪自身生理的改变、生存环境的变化、毒素中毒以及继发感染所导致。因此,对猪腹泻问题应该有全面且正确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将腹泻理解为猪感染了PEDV、TGEV、CSFV、PRV、PPV与PRRSV等腹泻病毒或感染了大肠杆菌与沙门
[1] 张振东.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各大洲的最新流行状况[J]. 猪业科学, 2016, 33(4):26-27.
[2] 贺东生, 陈小芬, 王飞, 等. 我国集约化猪场新发猪丁型冠状病毒病的诊断氏菌等腹泻细菌或感染了球虫等寄生虫。现阶段养猪业正朝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出现腹泻问题往往是饲养管理环节出现漏洞而非疾病所导致,即使是疾病问题,我们也应该客观对待,在没有得到有力证据的前提下,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勇于创新,切忌固定思维一成不变。总之,无论是何种原因所导致的腹泻,只要我们正确找到腹泻根源所在,就能彻底解决腹泻问题。Z [J]. 猪业科学, 2015, 32(10):76-77.
[3] 许光勇, 徐利, 王朝军. 猪流行性腹泻思考与建议[J]. 今日养猪业, 2014(12):80-81.
S858.28
A
1673-4645(2017)01-0008-05
2016-11-27
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立课题(课题编号SYZYZ20150005)
许光勇,男,江西金溪人,兽医师,国家执业兽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与猪病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