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喷雾疗法治疗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2017-01-15赵树声
赵树声
(甘肃省会宁县新塬镇畜牧兽医站,730725)
药物喷雾疗法治疗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赵树声
(甘肃省会宁县新塬镇畜牧兽医站,730725)
会宁县金铃养殖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青年奶牛750头,引进后15天左右开始发病,最初个别发病,1-2天后,有一圈150头青年牛中78头发病,场里用青霉素眼药膏,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前面发病的没治好,后面又有十几头奶牛发病。乡镇兽医站请示后,随诊确定是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临床治疗大多数费时费力费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习和工作期间,有幸认识石河子大学动物医学院张应国教授传授的长效土霉素喷雾疗法,治疗效果好,方法便捷。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BK)又叫红眼病,是主要危害奶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性变化,伴有大量留泪;其后发生角膜浑浊呈乳白色。此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奶牛单眼或者双眼失明,使奶牛生产性能大幅下降,甚至丧失饲养价值。
1 病原
据有关资料记载,该病为一多病原性疾病,主要病原为牛摩拉克氏杆菌,又称牛嗜血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对理化因素较敏感,离开牛体后只能存活24h,59℃条件下5min即可被杀死,常用的消毒药均有效。牛摩勒氏杆菌单独感染不能引起牛发病,必须在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下,通过强烈的太阳紫外光照射才可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立克次氏体、霉形体、支原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
2 流行病学
病原是牛摩拉克杆菌,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犊牛和青年牛,气温高的夏天发病率高,传染快,死亡率低。一旦发病,病愈后的牛能产生一定抵抗力,所以每年发病的为青年牛和从没发过该病的牛。如果青年牛饲养较多或者从未发过该病的地区,一旦发病,可能会呈现地方小流行性。有时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一般的消毒药对本病有效。
3 症状
最初表现为眼睑肿胀,巩膜和瞬膜潮红,羞明,眼角流浆液性分泌物,发病突然,单侧或双侧角膜结膜发炎,初期流浆液性或粘性分泌物,在角膜上发生白色或灰色小点。严重者角膜增厚,中央发生环状“火山口”样溃疡,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大多数病牛起初一侧眼患病,后为双眼感染,颊部有泪痕,眼部发痒,不时在饲槽、墙角摩擦患眼。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做微生物学培养。
5 治疗
治疗本病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目前,各种文献资料介绍的治疗方法大多数为青霉素、庆大霉素软膏或眼药膏点眼、中草药内服的方法。上述方法用起来费事、费力。治疗群发病很不适用。笔者选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向病牛眼部喷药的办法,三年来共治患牛441头,全部治愈,且费用低廉,操作便捷。具体方法:将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按1:0.5:2的比例装入小型喷花的喷壶中。在患病牛吃草料的时间,离患眼20-30cm喷一次,一天三次。治疗效果:喷药1-2次,症状明显减轻。眼部分泌物减少,眼睑肿胀程度减轻,眼睛可以睁开,周围干净,用药4-5次可以痊愈。
6 体会
6.1 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传染快,发病率高,一到两天可以传染到整圈,尤其是新引进牛群,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将点眼变为喷药,操作简便快捷,每分钟可治疗病牛3-4头,对患牛干扰小,特别适用于大群牛发病。
6.2 喷雾疗法,浪费药物少,治疗费用低,不需要对患牛进行保定,大大减少了人力投资。
S853.56
B
1003-8655(2017)03-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