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气肿疽流行与诊治措施

2017-01-15李洪涛杨彪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饲养者气肿牛群

李洪涛杨彪

(1,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七农场畜牧渔业科158322;2,黑龙江省密山市朝卫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58322)

牛气肿疽流行与诊治措施

李洪涛1杨彪2

(1,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七农场畜牧渔业科158322;2,黑龙江省密山市朝卫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58322)

近几年,因为牛肉味道鲜美,富含营养,已经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类,肉牛的饲养量逐年升高,更多饲养者加入到肉牛养殖行列。但随着肉牛养殖量的不断提高,疾病也随之更加常见。气肿疽就是肉牛群中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给饲养者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肉牛气肿疽的发生特点,并且总结该病的防治方法,以期降低经济损失。

肉牛;气肿疽;流行;症状;诊断;防治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也将肉牛气肿疽称作黑腿病或者是鸣疽,是反刍动物的败血性传染性疾病,发生一般都是呈现急性型。临床中肉牛属于气肿疽的易感群体,如果肉牛出现感染会给饲养者在经济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生产中应重视。

1 疾病的流行

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引发气肿疽的病原,能够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肉牛感染气肿疽主要是由于消化道感染而引起,此外深部创伤在临床中也能引起气肿疽的感染。气肿疽在疾病流行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方性,具有突出的季节性流行特点,比如气温偏高的夏季有蚊蝇进行比较频繁的活动,所以属于气肿疽感染的主要阶段,一旦有牛只感染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气肿疽的主要传染源是牛,尤其是肉牛在生产中主要是借助土壤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肉牛在采食过程中如果食入的饲料或者饮水是污染的气肿疽梭菌,病原会通过多种途径侵入牛只血液中,从而造成牛只发生全身性感染症状。在气肿疽常发地区,易感染群体是6~36月龄的牛只,但幼龄犊牛和其他年龄段的牛也是同样具有发病情况,只是发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体型肥壮的牛和比较瘦弱的牛相比较易感性更强些,实际生产中饲养者应该对牛群进行观察并且对该病给予足够重视。

2 患病表现

一般牛只感染气肿疽之后会有3~5d的潜伏期,个别的潜伏期在1~2d,还有潜伏期比较长的能够达到7~9d之久。生产中一般不见肉牛有任何患病表现而突然体温升高到41~42℃,之后随即表现发病症状。肉牛感染气肿疽的早期仅仅是有热和痛感,但随后可以发现肿胀的中央变凉,最后肉牛没有痛感。如果将患牛的患部皮肤用刀切开会有液体流出,呈污红色带泡沫且具有酸臭味道。

3 诊断

临床诊断的方式主要是从肉牛的患病情况为切入点,同时还要结合对疾病具体流行情况的调查,如果符合上述特点即可诊断为气肿疽。但此种诊断会存在误差,所以生产中如果有条件结合实验室诊断的手段更为准确。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方法

饲养者在实际生产中应该争取尽早发现病牛,在第一时间对病牛加以有效治疗。放牧牛群应派专人跟着,这样能够随时掌握牛群的具体情况,一旦牛只有异常表现马上报告相关领导。通过临床诊断手段可以初步确诊牛只感染气肿疽,尽快将病牛进行转移,同时对牛群和放牧地区展开消毒、灭菌措施,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执行操作。而其他牛群也必须尽快实行强制性的疫苗免疫,目的是预防健康牛群感染气肿疽甚至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情况。此外,气肿疽病死牛的尸体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切忌随意乱丢弃,更不能为了贪图经济利益而违规出售或者直接食用,这样会导致污染程度更加严重,造成的损失更加巨大。生产中应该将气肿疽病死牛的尸体和已经被病菌污染的饲料、粪尿、垫草等采取一起焚烧或者深埋的处理方式。此外,应该加强对肉牛的饲养管理措施。将恶劣的饲喂环境加以改变并且要及时对饲养方式进行调整,将疫病的流行进行控制,避免扩大疾病的传播范围。平时的临床生产过程应多观察肉牛,避免其躯体发生创伤而降低肉牛机体的抵抗力。如果饲养场具备条件,可以自己牛场种牧草养牛,这样对于饥饿的肉牛可以及时采取补饲措施。

4.2 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果能够静脉注射抗气肿疽血清,会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通常是一次注射150~200ml。临床生产中,通常采用青霉素给患牛进行肌肉注射,每次200万U,每天注射2~4次。还可以给患病牛静脉注射100~200ml的磺胺噻唑钠,临床效果比较好。

猜你喜欢

饲养者气肿牛群
反刍动物气肿疽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骑车撞狗倒地受伤 饲养者有责赔四万
与牛共眠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给狗狗穿衣须注意
给狗狗穿衣须注意
根管治疗并发皮下气肿1例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