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调研
2017-01-15陈万良
陈万良
(甘肃省会宁县畜牧兽医局,甘肃会宁730700)
会宁县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调研
陈万良
(甘肃省会宁县畜牧兽医局,甘肃会宁730700)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业发展最严重的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为了深入了解全县奶牛乳房炎发病现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为促进全县奶牛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2015年全年,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先后深入太平店、会师镇等9个乡镇的10个养殖场(户),进行了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 调研目的
1.1 早期发现和治疗奶牛乳房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概况,对调查中发现的病例可以早治疗,促进其痊愈,减少经济损失;对奶牛乳房炎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发病率、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1.2 了解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可以早期预测疫情,早期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该病传播与流行的目的。
1.3 建立生理标准,奶牛的体态标记及体液成分已有许多生理标准,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建立更多的正常参考值来判别奶牛是否异常,从而指导生产实践。这些生理标准的建立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月份,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正常牛群来获得。
1.4 了解不同地域、年龄、性别、品种、自然条件下奶牛乳房炎及生理标准,为乳房炎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2 调研方法
2.1 样本数的确定和抽取:本次调查为普查,调查对象为范围内初配以后的所有能繁母牛。
2.2 调查的项目:包括规定调查的病种(本次调查的病种为隐形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确定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与隐性乳房炎诊断液检测相结合);建立普查对象的品种、年龄、生理期等分组资料。
2.3 普查步骤
2.3.1 首先对调查范围内的所有能繁母牛进行一次临床检查并采集奶样,然后对采集的奶样分临床健康组和发病组分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对发现的阳性或疑似阳性者再进一步诊断为奶牛乳房炎。
2.3.2 建立生理标准:对健康牛进一步作形态度量或含量测定,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范围及平均值,作出生理标准的结论。
2.4 调查指标
2.4.1 患病率调查:调查一个特定时间,一般是调查的当时,牛群中奶牛乳房炎的患病情况,这种调查结果的衡量常用患病率来表示。患病率:指某一特定时间暴露牛群中存在着的奶牛乳房炎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它是通过一群牛一次的检查或调查来测定。本次调查的时间节点范围为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
2.4.2 发病率调查:调查一定牛群中在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病例数,常用发病率来表示。发病率用于描述疾病的流行情况,并可作为前瞻性调查的基点,探讨发病因素,估计治疗措施的效果等。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用年发病率表示。本次调查期限为2015年全年
3 调查结果
经普查全县10个奶牛规模养殖场(户)共饲养奶牛10856头,其中能繁母牛7869头,共抽检奶样12320份,通过临床检查和试剂检测共检出患病牛2393头,检出率达30.41%,其中检测出1341份隐性乳房炎奶样,隐性乳房炎占乳房炎总数的56.04%;经对部分重点场(户)病牛记录的查阅、发病情况的统计及询问调查,2015年一年内发病率达14.6%。
本次调研还详细了解了各养殖场(户)的整体卫生状况,包括观察挤奶间的卫生和挤奶过程的规范程度,询问疾病的防治及治疗措施,了解饲养管理水平等。
4 结论和建议
4.1 环境、病原菌和牛体是控制乳房炎发生的关键环节。夏季,随温度的升高,奶牛抗病能力减弱,热应激状态容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牛舍不洁、挤奶消毒不彻底、人工或者机械挤奶时导致乳头黏膜损伤;营养不平衡,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以促进乳房炎的发生;分娩、不良气候、惊吓等一些应激因素可以使奶牛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奶牛抵抗力下降而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最终导致乳房炎的发生;此外,奶牛的年龄和胎次也会影响乳房炎的发生,老龄、多胎次奶牛比幼龄、头胎奶牛更容易发生乳房炎。在预防上要改善牛舍,注意保持牛体和乳房的卫生,严格挤奶规范,减少致病菌通过乳头侵入乳腺的机会,又要保持饲料营养平衡,增加乳腺的免疫功能。
4.2 由于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复杂,根治困难。因此对奶牛乳房炎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4.3 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的效果不理想,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并同时进行全身辅助治疗,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S858.23
B
1003-8655(2017)01-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