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2017-01-15魏玉萍
魏玉萍
(甘肃省积石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731799)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魏玉萍
(甘肃省积石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731799)
猪细小病毒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此病分布范围广,发病率高,对养殖场的危害极大。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新特点、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做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猪细小病毒病;流行新特点;症状,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危害繁殖母猪,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主要表现为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以及病弱仔猪,偶有流产,母猪本身缺乏明显的症状。此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我国的19个省、市的猪场都有阳性反应,尤其近几年,此病在我县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猪场的危害极深。
1 病原
引起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微生物是猪细小病毒,此病毒广泛存在于各个猪场中,病毒对热、酸、碱以及消毒药的抵抗能力很强,对pH值的适应范围很广,pH3-9时,经过90分钟仍然很稳定,pH2时,90分钟才失去活性。56℃加温8小时或者72℃加热2小时仍保持感染力,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持续存在20周。5%的漂白粉、2%的氢氧化钠5分钟可以杀死该病毒【1】。
2 流行新特点
本病的传播途径,既可以水平传染也可以垂直传染。不同性别、年龄的猪和野猪都可以感染,但是初产小母猪更容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母猪和公猪。污染物、老鼠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病公猪精液中常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通过交配传播。此外,消化管也是最常发生的传染途径。
猪细小病毒病分布范围广,尤其是近些年,发病率有所上升,在甘肃、山东、河北、云南等地都有发生,而且猪细小病毒除了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还会诱发仔猪皮炎、仔猪肠炎性腹泻等症状。
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型猪场主要发生在产仔季节,一般呈地方性散发性流行。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猪场中,尤其发生本病后的猪场常常持续感染,可以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猪细小病毒常和其他的病毒混合感染,如和猪圆环病毒、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严重,使得疾病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当怀孕母猪早期胎儿死亡,死胎连同胎液均被吸收,唯一可见的外表症状是母猪的腹围缩小。感染母猪可以表现重复发情,屡配不孕。怀孕母猪不同孕期,可以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产后虚弱等症状。在怀孕30-50天之间感染,主要是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天感染时出现死胎较多,母猪怀孕70天感染则出现流产症状。怀孕70天后感染的时候,则大多数的胎儿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外观正常,但是存活下来的仔猪长期排毒,不能作为种用。公猪感染后外表正常,胎儿可以存活,并产生抗体,但是仔猪长期排毒,不能作为种用。也有的仔猪出生后不能站立,体质虚弱,神经症状不明显。
4 剖检特点
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的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感染的胎儿可见充血,出现水肿,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以及坏死等病变。产出的死仔猪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增生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
5 诊断
如果母猪出现流产、死胎、胎儿发育异常等症状,就可以考虑是感染了猪细小病毒。确诊则需要取病料(死亡胎儿的肾、睾丸和肺或者血清),送实验室做抗体检测,病原分离等。荧光抗体技术对于病毒抗体的检测比较灵敏。血清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来检测。
6 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物进行彻底治疗。为避免该病的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和疫苗免疫。
6.1 防止带毒病猪进入猪场,尤其是引进种猪时,要从从没有发生过此病的猪场和地区引进,而且应该隔离14天,对猪进行两次细小病毒的血凝抑制试验。滴度在1∶256以下或者阴性时方可引进。发生过此病的猪场,应该特别注意不要让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被感染,或者再其9月龄的时候进行配种,这时体内已经没有了母源抗体,已产生了免疫力。
6.2 预防此病关键的措施是采用疫苗对易感猪群进行免疫注射,目前常使用的疫苗为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显著【2】。母猪在配种前2-4周注射,可以预防本病。仔猪母源抗体的持续期为14-24周,如HI抗体效价达1∶80以上,可以抵抗猪细小病毒感染。仔猪断奶后移到没有本病流行的地区饲养,可以培育出阴性母猪。种公猪每年的春秋季节各免疫一次,每次颈部肌肉注射2ml。已经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猪只感染以后已经获得了免疫力,体内已经存在滴度较高的抗体,有良好的保护能力,不需要在接种疫苗。
1张朝阳.猪细小病毒感染及其防制[J].中国畜牧兽医. 2006(12)
2罗小华.猪细小病毒病的原因和治疗[J].畜禽业.2009(03)
S853.51
B
1003-8655(2017)01-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