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与肉用选育改良的问题与对策

2017-01-15黄永震张桂民冯明祥文逸凡田伊然宋成创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关岭保种黄牛

黄永震,张桂民,冯明祥,邹 勇,文逸凡,田伊然,宋成创,陈 宏,雷初朝*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贵州关岭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关岭 561300)

前言

关岭黄牛是贵州省著名地方黄牛品种,产于南北盘江流域滇、黔、桂接壤的广大山区,产区分布达19个县,其中以中心产区之一的关岭县最为著名,产区最低海拔296米,最高2 508 m,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及其边缘,一般多在800~1 250 m之间,境内地形复杂[1]。该地区气候温和,既无酷暑,也无寒冬,年平均气温多在15~19℃之间,年降水量1 100~1 500 mm,无霜期多达260~340 d[1]。牧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境内有大面积的草地,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关岭黄牛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根据分布区域不同,体型也有一定差别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关岭黄牛额平或有微凹,角形不一,可分为上生、侧生、前生三种,垂皮较长。公母牛外貌差异显著,公牛肩峰明显,峰高于背线约8~15 cm不等,母牛肩峰较为平缓,胸深而窄。尻部倾斜,尾根较高,尾细长,尾帚过飞节;前肢正直,后肢飞节多内靠,四肢关节筋腱明显,蹄质致密坚固。毛色以黄色居多,其次为褐色和黑色,也有极少数是花斑的[2]。

1 种质资源现状

关岭黄牛形成历史悠久,产区的苗族和布依族很早就开始养牛,有史料记载“苗族善养牛”,甚至以牛作为结婚的聘礼。在清朝咸丰年间关岭地区的牛数量已达10万余头,关岭牛除了用作役用外,多年来也一直被运往昆明等地屠宰提供食品,兼做肉用。总的来说,关岭牛数量多、役用和肉用性能好,影响颇大,但是,近年来,牛用作役用的作用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牛肉的需求,尤其是高档雪花牛肉的需要量快速增长,然而我国地方黄牛品种普遍存在性成熟晚、个体小、 生长速度慢及屠宰性能差等缺陷,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肉牛市场,而本品种内的选育对于改良这些缺陷的作用十分有限,要大幅度改善这些不足,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杂交改良,如雪龙公司培育的雪龙黑牛,陕西秦宝牧业的秦宝牛都是通过杂交培育出的优质肉牛。贵州省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等国外优良品种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地黄牛被用来进行杂交改良,这就为关岭牛的种质资源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种质资源的保护

2.1 保种的必要性

关岭牛虽然存在诸多的缺陷,需要对其进行改良,但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优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它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而它所携带的独特的基因更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有很多优秀基因的功能尚未被挖掘出来,因此,对关岭牛这一独特品种的保护显得十分必要。

2.2 保种的方法

对于如何保种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与关岭牛的保护,应当借鉴其他品种如秦川牛和南阳牛等的成功经验,首先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对中心产区纯种牛实施品种登记制度进行保种,选留优秀种牛,同时辅以现代科学技术,如冷冻精液、冷冻胚胎等进行保种。

2.2.1 建立关岭牛保种核心群 到2011年关岭牛的存栏量已达一百多万头[4],但因为产区河谷纵横、谷地山深、峰峦迭嶂地形十分复杂,造成了关岭黄牛分布较为分散,且彼此间交流不通畅,没有很好的核心育种群,关岭县近年来出台了大量政策,鼓励当地人民养牛,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可以在关岭县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核心保种群。根据关岭牛的等级评分制度,筛选出优秀的公、母牛,尤其是种公牛的选择一定要十分严格。另外,根据育种学的原理,要避免保种群近交,以致近交衰退,有效控制近交系数增量,保种群的规模要适当大,公母比例要适当,以1:9为宜,后代选留时要避免同一祖先的同时选留,每头公牛的后代选留一头公牛,母牛的后代中选留一头母牛,以保证群体规模不变的同时将基因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适当延长世代间隔,确保50年后保种群的近交系数小于0.1[5]。

2.2.2 建立关岭牛冻精冻胚保种基因库 冷冻精液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成熟,一头优秀种公牛的精液甚至可以对1万头以上的母牛进行配种[6],将这种方法用于关岭黄牛的保种,既经济又实用,可以按照《牛冷冻精液保存与使用方法》[7]来进行。另外,通过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如:母牛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冲胚采集以及冷冻保存等,保存一批优质胚胎,使得关岭牛的优秀基因能够长期而稳定地保存下来。

3 肉用选育改良

在对关岭黄牛进行局部保种的同时,应当实施大范围的选育改良,长期以来,中国地方黄牛都是向役用方向选育的,役用牛的特性已不适应现在的市场,所以需要加快关岭牛向肉用方向的选育,改良的方法应包括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

3.1 本品种选育

大量试验证明,本品种选育对于物种的性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显著地改变体尺及生产性能[8-9],然而,关岭牛长期以来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一直是在向役用方向选育,形成腕力大、持久力强的特性,但这些特点对于肉牛来说没有太大作用。同时关岭牛还具有皮薄骨细、产肉性能较好以及肉质优良等优点,当然也存在初生重小、生长速度慢等缺陷,在本品种选育时应当选择肉用性状好,生长发育较快的个体作为父本或母本,首先提高加大其体型提高肉用性能,在进行品种选育时,也要与时俱进,将数量遗传学理论、传统育种方法以及胚胎生物技术等一些现代的育种技术灵活运用,此外,MOET育种体系现在也受到广泛的欢迎[10],应当积极运用到关岭牛的改良当中去。另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 MAS)等分子和细胞育种 技术现在发展的也较为成熟,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选择优秀的个体而且比传统的方法更为可靠、高效。

3.2 杂交改良

本品种选育虽然能很大程度地改善提高一些性状,但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要想更大幅度地改善品种特性,提高产肉性能,就要用更为有效的方法——杂交改良,我国很多的本地黄牛品种通过杂交改良都显著提高了产肉性能,甚至培育出了新的品种,如南阳牛通过与夏洛莱牛杂交培育出产肉性能更好的夏南牛,另外还有皮南牛、雪龙黑牛、秦宝牛等等。可见导入外血进行杂交改良十分有效,这在关岭牛上同样也得到验证,杨秀兴[11]等通过对关岭牛、二元杂交牛西本杂、三元杂交牛利西本和安西本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分析,结果发现杂交后代无论是在初生重、3月龄重、6月龄重、12月龄重还是18月龄体重都不同程度地高于纯种的关岭黄牛,在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等方面也显著优于纯种,且不同的杂交后代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利西本杂交为最优;刘镜[12]等研究也发现利用关岭牛的杂交后代可以生产高档的雪花牛肉。但是由于对关岭牛的杂交改良开始较迟,目前还没有找到最优的杂交改良方案,这就需要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如安格斯牛、夏洛莱、利木赞以及日本和牛等,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通过对后代的测定,筛选出优良的杂交配套组合,以大幅度、大范围提升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

4 面临的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关岭黄牛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改良还存在诸多的挑战,首先,由于关岭黄牛分布于19个县[13],而这些地方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关岭牛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不同地方无论在海拔还是其他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这也使得当地虽然有较为丰富的饲草资源,对于关岭牛的饲养方式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使得同为一个品种的关岭牛却可以按不同的产地分为大、中、小三类[1],这种本身的差距就为保种和选育带来了挑战;其次,因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牛群分布不集中,对于保种时的种畜性能测定及选择,还有杂交改良的过程都带来了诸多困难,甚至本品种内选育交配也不太方便;第三,当地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上世纪九十年代,人均口粮350多斤,有215个队人均口粮276斤,人均收入39元,人均衣服1.6套,还有几百户人每人只有一条裤子[14]。而无论是保种还是选育改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短缺将会直接导致这两个过程停止;第四,科学技术跟不上,目前,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以及胚胎移植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牛的繁育改良中,但贵州本地还多为个体户养牛,一方面源于农民不懂这些技术,另一方面“满天星”式的分布使得这些先进的技术无用武之地。

5 对策与展望

虽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但关岭牛近年来的发展也十分可观,2016年关岭自治县印发了《“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文件,计划中指出到2018年,新增存栏“关岭牛”母牛7万头,存栏达25万头;培育建设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5个,新增200头养殖专业合作社50个,养殖1万头;新增5头以上家庭牧场10 000个,养殖5万头;新增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0个,养殖0.4万头;新增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60个,养殖0.6万头;年新增出栏2.1万头。同时关岭自治县大力支持发展当地养牛产业,通过合作社等龙头带动当地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同时,给养殖户以一定的经济补贴。这些方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首先,关于保种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与管理,建立规范的保种场以及划定保种区域,确保关岭牛的优秀种质资源不会丢失;第二,引进养殖公司企业并鼓励当地人民创业,建立规模化养殖场,由当地的个体散养逐步过渡为集约化养殖;第三,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合作,引进外来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同时,将现代育种繁殖以及饲养管理技术及时合理地运用到本地黄牛的养殖中去;第四,建立完整的养殖体系从保种、改良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都要制定详细而切实可行的方案。

总之,由于关岭黄牛本身就具有很多优势,加上当地饲草资源丰富,政府也大力支持养牛业的发展,关岭黄牛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而且关岭黄牛一直有着较好的口碑,再通过杂交改良,甚至可以创造出像日本“神户牛肉”一样的品牌

[1] 关岭黄牛[J]. 贵州畜牧兽医科技,1983(1):115-118.

[2] 彭邦星,马平. 贵州本地牛的种类[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46.

[3] 熊先江,夏先林.贵州关岭黄牛不同杂交组合 F1 育肥性能比较[J].黄牛杂志,2004, 30( 2) : 14-16.

[4] 罗启华,王安娜. 贵州关岭黄牛发展现状与思考[J]. 草食家畜,2011(04):15-16.

[5] 鲁建民,刘文. 秦川牛的保种与改良[J]. 黄牛杂志,2002,(05):47-48.

[6] 赵尔军,金刚. 黄牛精液冷冻技术探讨[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08):67.

[7] 朱立军. 牛冷冻精液保存与使用方法 [J]. 湖南农业,2009,(05):19.

[8] 闫忠心,靳义超,白海涛,土丁才人,张成萍. 本品种选育对高原型藏羊体尺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0):59-61.

[9] 徐先军,扎西东主. 青海生格乡藏羊品种选育效果调查[J]. 养殖与饲料,2017,(05):35-36.

[10] 魏成斌,王冠立,徐照学. 南阳牛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9,(09):203-205.

[11] 杨秀兴,詹宽文,包万福,唐书辉. 关岭牛及其杂交牛育肥效果比较[J]. 贵州畜牧兽医,2015,39(03):16-18.

[12] 刘镜,何光中,杨红文,龚俞,罗治华. 利用关岭牛及其杂交牛生产雪花牛肉的试验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14,38(03):1-3.

[13] 何光中,刘镜,焦仁刚,罗启华,龚俞.贵州地方品种肉牛遗传资源特点及研究利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3):45-48.

猜你喜欢

关岭保种黄牛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牛” 出山
制作泥巴黄牛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关岭牛”勇闯小康路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