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鸽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病诊治
2017-01-15李连富
李连富
(山东省汶上县畜牧局272500)
一例肉鸽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病诊治
李连富
(山东省汶上县畜牧局272500)
鸽衣原体病主要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所有禽类中以鹦鹉、鸽最为易感,引起鸽只发育不良,消瘦,结膜炎,免疫力力与生产性能低下等。鸽群感染后引起大批发病或死亡,不死者亦成僵鸽,长期带毒排毒,危害无穷,是严重影响养鸽业的一种传染病。笔者2016年10中旬遇到一例,现将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
1 发病情况
某养鸽户饲养肉鸽500对,2016年10月中旬,鸽群中陆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呼吸困难的病鸽,病鸽拉黄白稀便,眼结膜增厚,有黏性分泌物,养殖户误以为是发生大肠杆菌疾病,2d后死亡6羽,使用抗大肠杆菌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死亡数量逐渐增多,死亡总计达20余只,眼见日趋严重,随到到门诊部就诊。
2 剖检变化
对病死鸽子进行剖检,可见鼻腔和气管有大量黄色黏性分泌物,气囊增厚、浑浊,有的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肿大,质地脆弱,呈棕红色,肝脏表面有针尖大乃至粟粒大的黄白色坏死点。但密集程度及数量多少个体间差异很大。脾脏肿大、柔软呈紫红色。腹腔浆膜和肠系膜也被覆纤维素性渗出物。肠道有卡他性炎症,泄殖腔内容物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的稀便。
3 实验室诊断
3.1 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采取病鸽肝、脾、气囊等组织的触片,用姬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在单核细胞的胞浆内有深紫色的球状颗粒。
3.2 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病鸽的肝、脾组织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鲜血平板培养基上,37℃18~24h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3.3 间接血凝试验
采集病鸽10份血样,分离血清,进行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检查。结果显示,10份血清抗体效价均≥1:16(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鸽的衣原体感染。
4 防治措施
将发病鸽群与无症状鸽群隔离饲养,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并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等,以保证能量需要及代谢平衡。
加强消毒。用复方戊二醛、聚维酮碘消毒剂等进行交替带鸽消毒,每天1次,连用5d,以后每周2~3次。饮水器、料槽等用具进行清洗后全面消毒。
衣原体对四环素类和红霉素都较敏感,治疗可选用强力霉素成鸽每天每只 20~25mg, 连用 3~5d, 或红霉素25~35mg,连用3d,停2d再用强力霉素饮水2d。
5 讨论与小结
鹦鹉热衣原体是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具有广泛的宿主,在自然情况下,野鸟特別是鹦鹉的感染率较高,所以称为鹦鹉热。该病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一般由接触带衣原体的家禽或鸟而感染。笔者分析,由于该养殖场处在野外的苗圃内,由于麻雀鸡、斑鸠等野鸟较多,在食物缺乏时有时飞入养殖场前来觅食,本次疾病的发生与野鸟的频繁闯入有关,建议设立防护网防止野鸟闯入。另外鹦鹉热衣原体病是多种家禽与人的共患病,饲养员和兽医工作者及销售过程中相关人员都应加强自我保护,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