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方启:焦裕禄式的军工人

2017-01-14朱岩

共产党员·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沈飞厂长沈阳

朱岩

高方启(1915-1966),直隶(今河北)深县人。1939年参加河北深县抗日游击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边区工矿管理局工具厂主任,张家口铁路工厂厂长,东北军区军工部工程师、科长。1948年后,历任沈阳五三工厂厂长,沈阳飞机制造厂厂长、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主持多种歼击机的试制和生产。1966年1月29日,因积劳成疾去世。

飞机制造专家,原沈阳五三工厂厂长、沈阳飞机制造厂厂长高方启的现存履历很简单,不过是寥寥百余字,然而,他为中国歼击机研制和生产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抗日根据地起步的“老军工”

高方启到晋察冀边区工矿管理局工作时,局长是我党第一代兵工专家张珍。在张珍的带领下,来自北平、天津和保定等大城市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克服重重困难,利用搜集到的阎锡山军队遗弃的军火器材,先后制造了多种武器。晋察冀根据地的军工产业成为我党根据地中技术力量最为雄厚、产品品种最为齐全、领导体制最为完善的武器弹药生产基地,长期跟随张珍工作的高方启也逐步成长为军工专家。

沈阳解放后,高方启奉命参与接管了沈阳当时最大的军工厂九〇兵工厂,后来又走上沈阳五三工厂厂长的岗位,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五三工厂经验”。

五三工厂期间首现峥嵘

老劳模孙序是高方启在五三工厂期间的老下属。他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1952年11月20日,全国总工会召开会议,介绍和讨论五三工厂的典型经验——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正常的工作秩序,充分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这份报告被党中央迅速批转。

孙序回忆,高方启认为,理顺企业内的党政关系是整个工作的起点。在高方启的领导下,厂内党、政、工、团的工作密切配合,沟通顺畅,生产和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在生产和经营方面,高方启带领干部职工制定了生产核算、计件工资、“估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逐步走向正轨。1951年,五三工厂生产的各种枪弹比1950年增加了4倍,1952年的产量又比1951年增加一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连年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五三工厂铺设了居全国首位的枪弹生产线并长期发挥了保证国防需要的作用,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随着生产的发展与效率的提高,工厂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疗养所、门诊所、食堂、托儿所、子弟学校、宿舍区等集体福利设施相继建成,工厂工会不但有设施完善的俱乐部,建成了在全沈阳市堪称一流规模的文化宫,还将职工生活琐事一举包下,使他们毫无后顾之忧,一心扑在生产上。

高方启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事业上,以厂为家,夜以继日,事无巨细,无一遗漏。据孙序回忆,即便在为保证抗美援朝前线所需弹药,全厂加班加点、夜以继日苦战的日子里,高方启仍亲自布置安排了青年服务队,帮助职工家庭修房顶、安门窗、盘火炕、修炉灶,同时一再指示职工食堂提高伙食质量,降低饭菜价格。1952年9月,高方启荣获中央兵工总局颁发的奖状并获奖金3000万元(旧币),他将其中的1000万元交了党费,1000万元捐献给国家支援抗美援朝,1000万元交给工厂作为改善职工福利的资金。1953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高方启又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同年,五三工厂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第一个“模范工厂”。朱总司令为五三工厂亲笔题词:“你们是依靠工人阶级搞好工厂企业的模范!”

在五三工厂取得骄人的成绩之后,高方启又转战下一个战场,到沈阳飞机制造厂担任厂长,迈上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新高度。但不幸的是,沈阳飞机制造厂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第一位倒在岗位上的“沈飞”厂长

沈阳市区以北,有一大片地方是中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的厂区。就在这里,创造了交付部队几十个型号、数千架战机的骄人业绩,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沈飞”最初叫“五一工厂”,是伴随着抗美援朝的烽火诞生的。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赴朝作战,当时安东(今丹东)没有可供起降的机场,沈阳就成了志愿军空军的后方基地,并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基地就是现在的“沈飞”机场,当时叫北陵机场。当年,王海、李汉、赵宝桐等著名战斗英雄开赴朝鲜前线作战,都是从这里起飞的;第一个击落美国F-80战斗机的志愿军空军大队长李汉所驾驶的米格-15飞机,也是由“沈飞”组装的。

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和空军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1951年4月17日,中央决定将空军工程部管辖的工厂全部移交给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五一工厂”更名为“国营第112厂”。当时的112厂,厂区面积仅31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面积不到5万平方米,机器设备共232台,绝大部分是破旧的皮带机床,职工647人。1951年8月,面对大量亟待修理的飞机和发动机,党中央、政务院决定对112厂进行扩建。到1952年上半年时,扩建后的112厂新增机器设备已达360台,人员达千人,成为重要的飞机修理厂。

2012年,歼-15战机与首艘航母“辽宁舰”,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为国防工业献出毕生心血的“沈飞”人——罗阳。然而,翻看“沈飞”历史,像罗阳这样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沈飞”人还有一长列,许多人至今还很少为外人知晓。

在“沈飞”航空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件看起来与航空毫无关系的物件,那是一件线衣,前胸部分被剪开了,这是“沈飞”第三任厂长高方启的遗物。

1953年10月,经中央决定,高方启出任沈阳飞机厂厂长。长期从事常规兵器生产的他,为适应国防工业新的需要,来飞机厂后又系统地学习了航空概论、飞机设计和制造工艺等专业知识。1953年11月7日,考虑到生产需要,北陵机场被正式移交给“沈飞”,“沈飞”的试飞车间也由厂区迁至机场,并开始组建较为完备的试飞站。沈阳北陵机场也正式成为“沈飞”的一部分,“沈飞机场”由此得名。

“沈飞”转入喷气式歼击机制造后,为满足飞机的试飞要求,从上世纪50年代高方启担任厂长起,先后对机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改建,机场的功能有了很大提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方启一心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公而忘私。他的家在沈阳市内,每天上下班需要很长时间,而由于“沈飞”当时生产、建设任务繁重,每天全厂职工都加班加点工作,所以他一到“沈飞”就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按照军队对连队领导的要求,除了每周六晚上回家与亲人团聚外,其他时间一律在岗!由于当时生产需要,经常要与苏联专家交流,原先对外语一窍不通的高方启,硬是利用挤出来的零散时间迅速掌握了俄语,到后来可以与苏联专家正常交流并查看俄语资料。后来,他觉得一门外语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又刻苦自学,精通了英语、德语。学无止境,就是他的本色。从仿制、改装歼-5、歼-6、歼-7这些进口机型,直到试制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歼-8机型,这些空军主力歼击机系列一一从“沈飞”升空,高方启始终挺立潮头,逐浪拼搏。

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对高方启的身体造成了严重损害,他的身体状况甚至引起来“沈飞”视察的陈毅同志的重视,强令他到北京去检查。检查结果是,高方启已经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然而,病情并没有挡住高方启工作的脚步,直到他在车间参加生产时,病情发作倒在工作岗位上。

1966年1月 29 日,是“沈飞”乃至中国航空工业史上一个悲痛的日子。这一天,高方启不幸病逝。当时,他身上穿着的是爱人亲手织的线衣。在抢救过程中,线衣的前胸部分被剪开了……亲人的呼唤、医生的努力未能留住这位为“沈飞”早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厂长,他去世时年仅51岁。

高方启的逝世震惊四方,时任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亲率东北局、辽宁省,沈阳军区、辽宁省军区,沈阳市等各方面党政军领导同志前往吊唁。在隆重的公祭仪式上,时任省长黄欧东主祭,省委书记兼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杨春甫致悼词。正在召开中的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扩大会,也举行了悼念活动,并作出了《向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高方启同志学习的决定》,就高方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表达敬意,寄托哀思。当时正值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了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模范事迹,焦裕禄精神开始在全国宣传之际,从上到下无不认为,高方启的精神就是焦裕禄的奉献精神,高方启就是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领导。高方启为新中国军用飞机的研制、生产,为新中国空军战斗力的迅速成长,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就在高方启逝世前后,登上共和国军事史的重大捷报频频传来,他的毕生心血在空中一一开花、结果,仅与歼-7飞机有关的捷报就有两件:1月17日,沈阳飞机厂试制的两倍音速国产歼七飞机首飞成功,试飞员葛文墉;2月7日,人民空军大队长冯全民驾驶歼-7飞机,在2万米左右高空,用航炮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制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高方启的夙愿在此后陆续实现,他的事业永远有后人续写辉煌。

本栏编辑/牛泽群

猜你喜欢

沈飞厂长沈阳
51岁外卖大叔给700万骑手办春晚
带700万骑手办春晚:有一种野心叫灵魂有火
以航空史编修筑牢航空企业文化根基的实践与研究
最小和最大
实名举例提醒法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厂长的卫生间
“留守厂长”的等待
这回咱们吃他们
明天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