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问题研究

2017-01-14曾娇雪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高校大学生

曾娇雪

[摘 要]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潜流失现象却日益凸显。本文根据问卷调查,从酒店企业,高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潜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潜流失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内涵及就业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潜流失指大学生毕业后不选择酒店作为就业单位或不在酒店实习,工作后对专业的排斥现象[1,2]。据中国旅游网统计,2012年底,我国已有星级酒店13991家,酒店从业人数158.2万人。全国共有旅游院校专业的1968所,在校大学生108.6万名。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酒店业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然而,每当学生正式就业时,现状却变成了一边是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或跳槽,一边是酒店业人力资源的短缺的怪圈。

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潜流失的原因分析

本文对西安市几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2份),针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见表1),结果令人深思。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尴尬的局面,这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本文从就业的四个层面――企业,学校,社会和学生进行全面分析。

1.酒店企业因素

第一、不够科学的薪酬制度。酒店对录用大学生的待遇一般按职位和经验进行划分,不重视学历。在西安,高星级酒店基层员工月工资大约在800~1800元,而2011年西安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155元。同时,许多酒店对员工的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不能像其他行业那么执行到位。第二、酒店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给大学生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68.75%的学生不去酒店的原因是由于在酒店工作晋升慢。第三、酒店工作环境欠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0%是因为嫌酒店工作太辛苦和感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而不选择酒店工作。

2.学校教育因素

第一、学校教育跟市场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真正适应酒店的需要。第二、学校就业指导缺乏战略性,仅停留在向大学生灌输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层面,忽视对其创造性、忠诚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等的培训。

3.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下等”职业,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在酒店工作学生的自尊心。在现实中,存在于在酒店里的不良现象,也导致部分家长不愿子女到酒店工作。

4.大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大学生在毕业前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进入酒店之前,原本以为华丽的酒店提供的是优美的工作环境和令人羡慕的“白领”工资待遇,然而逆规律的工作时间、经常性的加班,导致他们对所从事行业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第二、没有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酒店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从基层干起,面对从事此行业必须要过的心理关、体力关、技术关,与技能占优势的高职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劣势暴露无疑,也就影响了他们参加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在工作中,与注重实际操作的高职生及在岗工作几年的普通员工相比有一定差距,就会产生自卑感,进而逃避现实、逃避岗位,不愿在酒店工作。

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问题的对策

1.酒店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体制

第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在酒店可实施“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的结构工资模式。还可让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利润的分享中来,更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应健全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第二、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提供良好的个人晋升空间。第三、酒店可以通过座谈会了解大学生员工的合理需要和思想动向;通过经验交流会帮助大学生尽快的融入集体;通过各种比赛让大学生员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

2.高校完善教育,培养出色的专业人才

第一、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首先,在教学环节上必须处理好教学与实习的关系,体现学以致用。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的关系,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加强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组合,才能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的课程设计应该与酒店的岗位设计或者人才需求相吻合。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更应该做好与酒店的衔接,定时地带领学生到酒店实习。第三、高校一定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对酒店有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地给自己定位。同时也提前请酒店方给学生介绍企业文化。

3.积极宣传引导,培育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首先,家长要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念,鼓励和支持子女自主择业。其次,加强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使饭店大学生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认可。再次,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其他行业的技术等级职称的待遇规定,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酒店大学生员工学历、职称与待遇挂钩。

4.端正大学生就业思想

第一、大学生要克服怕苦心理,避免产生急于升迁的焦躁情绪,树立从零开始的理念,培养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第二、大学生应在毕业之前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不仅应考虑“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愿意干什么工作”,更要用“我能干什么”,“酒店需要我干什么”的思维方式全面地审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捕捉成功机遇。

参考文献:

[1] 梅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行业就业倾向分析与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09(4).

[2] 欧臻.饭店解决饭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潜流失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 定琦.饭店专业大学生人才流失现象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6).

[4] 王文峰.浅析酒店大学生员工流失对策[J].经济师,2010,2.

[5] 王夏.职业生涯设计与旅游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7(8).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