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第一镇”求变记

2017-01-14尤展叶荣宗苏胜利

群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白果银杏树银杏

尤展+叶荣宗+苏胜利

“世界银杏看中国,中国银杏看泰兴”。泰兴享有华夏“银杏第一市”美誉,而位于泰兴市北部的宣堡镇,则被称为“中国银杏第一镇”。全镇现有定植银杏树25万株,挂果银杏树16余万株,银杏果(俗称白果)常年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坐拥如此丰富的银杏资源,宣堡发展银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受多重因素制约,银杏产业就如同“玻璃瓶中的苍蝇”,看得到光明前景,腾飞却困难重重。适应新形势,宣堡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特色兴镇、生态立镇”战略,挖掘和释放银杏资源优势,在探索打造“银杏养生小镇”中砥砺前行。

无人问津的忧虑

进入宣堡镇境内,随处可见成群成片的银杏树,树姿雄伟壮丽,春夏郁郁葱葱,秋冬张扬明艳,形成优美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当地具有种植银杏的传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沟头渠边都有银杏树的身影。不仅如此,该地银杏种植系统有自己的特点,已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曾几何时,银杏不仅是宣堡人感情深厚的“母亲树”,更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银杏树全身是宝,银杏果(俗称白果)具有药用价值高,银杏树鲜叶也是提取黄酮成分的制药原料,银杏树苗木更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白果价格很高,一斤能卖到30多元,在1996年价格最高时候甚至达50元。一棵挂果的银杏树,一年白果产量能卖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着实能够带动当地发家致富。当时,当地小伙子找对象,女方家人首先要到男方家“实地考察”,看男方家中种植了多少银杏树。如果男方家中大面积种植银杏树,那就成了女方首选的“香饽饽”。

2002年,宣堡银杏市场开张,256个门面全部被抢租一空。最红火时有200多个银杏经纪人入场收购,年交易量达2万多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银杏交易市场。然而近几年,这个偌大的银杏市场却是另一番光景——多数门面空关,有的转行开了小超市和服装店,只有几个门面正常收购,来卖银杏的农民寥寥无几。事实上,自2000年之后白果价格开始连年下跌,如今每斤甚至卖不到1元钱。在银杏收获季节,饱满诱人的白果缀满枝头,但却少有人采摘。大面积种植的果农需要请人帮工收摘,但白果价贱伤农,赚钱微乎其微。散种银杏的人家,请人收摘还赚不回工钱。结果,大量成熟白果任凭风吹雨打,自然脱落,最终腐烂或者被当垃圾清理,让人心疼不已。

与白果一样,银杏叶、银杏苗木的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银杏鲜青叶的价格跌到了每公斤2到3元,银杏树苗的价格也一跌再跌,直径5公分粗的银杏树一株才卖几十元。银杏是生长缓慢的树种,这么低的价格对育苗者来说太不划算。如此一来,宣堡镇银杏产业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特色产业的探索

从价格高涨到无人问津,从“摇钱树”变成“赔钱货”,当地银杏产业整体陷入低迷,镇域经济随之增长乏力。一张特色发展的未解答卷,正摆在宣堡镇党委政府面前。尽管银杏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但镇领导班子选择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坚定不移。

直面和分析问题,是探索前进的第一步。当地政府判断认为,供求关系失衡是银杏产业不景气的直接原因。在市场鼎盛期,当地居民大面积种植银杏,加之银杏嫁接技术的普及,银杏苗只要7-8年就能挂果。此外,银杏树很少有病虫害的侵袭,使银杏高产成为常态。同时,山东、贵州、广东等省以及日本、韩国、印尼等国也在大面积种植银杏。银杏产量急速增长,但国内外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供需关系随之逆转,银杏价格自然与日俱下。

不过,银杏产业绝非没有前途。同为银杏主产区的邳州,银杏产业却红红火火,从卖银杏果、银杏叶到卖银杏产品,从卖加工到“卖风景”,顺利实现银杏的一二三产业贯通发展。在山东省郯城县,当地政府推动银杏产业“接二连三”,银杏加工品销售和银杏旅游渐渐唱起了主角,银杏产业富民效应不断放大。在浙江省长兴县,十里古银杏长廊,各式各样的白果餐饮,以及银杏深加工产业,都为当地带来诸多经济效益。

鉴于此,宣堡镇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卖白果之外从事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发展银杏苗木、银杏盆景等,发展银杏深加工产业,探索多途径增收的银杏产业发展新路。目前,当地从事林果产业业主总数达49个,发展林果产业总面积21000多亩,已形成万亩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投资总额超过4.5亿元。特色林果产业正常吸纳3200个农民就业,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在银杏深加工方面,已培育引进多家企业,主要生产银杏黄酮胶囊、银杏酒、银杏晶、银杏茶、银杏砧板、银杏盆景等,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坐落于宣堡镇的国家古银杏公园,经确认古银杏群落达15个,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树龄最高、林相最佳、保护最好的古银杏群落,被誉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依托于这个生态宝库,宣堡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路在绿中、镇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小镇”,年均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产业发展渐入佳境、态势喜人。

养生小镇的追求

2016年,“特色小镇”这一新概念迅速进入公众视野。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底,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始终在“特色”上求索的宣堡人,对建设特色小镇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反应敏锐,提出打造“银杏养生小镇”的新目标、新追求。在这方面,当地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无疑是宣堡镇党委政府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

“银杏养生小镇”的特色,就特在银杏品牌、特在银杏资源、特在银杏文化、特在银杏生态。银杏树是泰兴的市树、江苏的省树,也是呼声最高的、最有可能成为国树的候选树,其衍生价值不可限量。当下,回归自然、享受人生、休闲养生,成为新的时尚,康体保健等高端旅游初现端倪。古银杏森林生态养生旅游品牌在上海、浙江、苏南等地具有较为稳定而成熟的客源市场。未来,宣堡还将打造以银杏文化为主题的银杏小西湖公园、银杏文化展厅、银杏博物馆等,提升银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彰显“医、药、养、游、文”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打造“银杏养生小镇”,宣堡还注重资源和要素的融合。在特色小镇规划中,宣堡提出要建设养生度假区、休闲游乐区、银杏古刹区、户外体验区、科普宣教区、产业聚集区,集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为一体。泰州市已成为国家级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试点城市,建设“银杏养生小镇”与发展大健康产业相生相合,有利于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银杏科技成果转化和银杏产业发展,重振“银杏富民工程”雄风。与此同时,宣堡镇注重把产业发展与富民惠民结合起来,完善小镇旅游配套设施,既吸引外地游客旅游消费,又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尽管身处最冷的“冬天”,但宣堡人依然相信银杏产业必将复苏和兴旺。随着一个个项目的顺利落地,特色小镇建设正有序推进,银杏产业的“春天”也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白果银杏树银杏
活化石——银杏
秋天的银杏树
银杏
找不同
银杏树
找一找
小儿慎食白果
论银杏的栽植
白果
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