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开发区实体经济
2017-01-14黄胜平曾照林
黄胜平+曾照林
据某开发区上市办公室统计,该区全年通过各种渠道融资规模突破200亿元,但所融资金用于区内经济项目比重仅占10%,区内众多实体经济嗷嗷待哺。类似的现象在其它开发区和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不禁让我们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金融业的发展会偏离实体经济,而且这种偏离在不少地方越来越严重?
开发区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涉及到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金融业的发展特点、虚拟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各阶段经济形势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仅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当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片面追求政绩的指导思想在作祟。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发展转入中高速发展,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之下,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制定的指标,使经济指标“不难看”,避免问责“不作为”,千方百计抓上市、融投资,从而做大经济总量,这种情况在开发区尤其突出。由于我国开发区具有经济总量大、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集聚、经济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某些开发区政府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总量,忽略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开发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后果。
二是走捷径的发展思路在起作用。发展思路决定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某些开发区政府在片面追求政绩的指导思想下,形成了“以钱生钱省事多,弯道超越来得快”的发展思路,造成部分开发区过度发展金融业,形成了经济指标“虚高”的现象。正是存在着走捷径的思路和做法,部分开发区金融业“脱实向虚”“以钱生钱”的热潮不减,金融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背离现象。
三是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缺少正确认识。金融资本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粘合剂。金融资本除了天生增值的本性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把原材料、劳动力、科学技术、土地等资源凝聚在产业的周围。实体经济的发展就需要金融资本发挥其粘合剂的作用,把实体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聚合在实体经济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发展壮大自己。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发展决定金融业的提升,而金融业的发展又会支持实体经济的成长,实体经济与金融相互依存,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然而,部分开发区政府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融资金宁入股市而不入实体经济的案例不一而足。
在现代社会生产体系中,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始终是一国物质财富的命脉和综合国力的根基,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界定是源于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中枢作用。金融业“脱实向虚”的趋势下,及时刹车,实现金融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的目的,就需要开发区政府摒弃片面的政绩观,以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发展金融业的动机和根本目的,从以下方面着手,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第一,既要重“融资”,更要重“用资”。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了推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各开发区政府都十分重视融资工作。然而,大部分资金都流入了虚拟经济部门,涌入以房地产、期货、贵金属为代表的虚拟市场,在炒作、投机、市场运作后,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我国开发区出现的金融资本集中投向证券市场、金融市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烦等问题,其实都是金融资本“脱实向虚”“赚快钱”的一种反映。殊不知,虚拟经济并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它具有高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特征。相比较而言,实体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赚钱虽然不如虚拟经济快,但是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因而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因此,开发区政府应该将融资用于实体经济,主要包括亟需资金的高新技术产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这才是正确的用资之道。既要重视融资,又要抓好用资,这才是开发区金融部门完整的工作职责。融资是用资的基础和前提,而用资是融资的目的与结果。我们认为,在当前开发区存在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所融资金,是开发区金融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有些开发区金融部门,不完整不科学的工作职责和行政职能应当加以调整和完善。
第二,既要考核融资“数量”,又要考核融资“流向”。绩效考核是经济工作的指挥棒,也是金融工作的指挥棒。我们认为,为了切实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迅速扭转金融与实体经济脱离的情况,开发区金融工作的绩效考核办法也应该做相应的改革与完善,既要考核融资数量,也要考核融资流向。融资是开发区金融工作的基础和主要任务。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极,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周期长、研发资金需求大,亟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因此,面临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对开发区金融工作的绩效考核中理所应当将融资数量作为重要衡量。但同时必须将融资的流向也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融资的目的在于用资即投资,只有通过投资,融资才能真正发挥其效果,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融资的流向决定了融资所发挥的质量和效益,当融资流向了有发展潜力、亟需资金的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科技企业、小微企业时,才能真正促进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带动经济的增长。当融资继续流向虚拟经济、过剩的房地产等行业时,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开发区金融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中,应该把融资的流向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至于如何将融资流向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各地开发区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
第三,既要为实体经济“雪中送炭”,又要让金融业“有利可图”。实体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坚持实业为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基本职能。如何让开发区金融为实体经济雪中送炭?我们认为,开发区政府在明确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与宗旨的前提下,必须花大力气抓紧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般来说,实体经济的利润比较薄,盈利比较难,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要创造较高的利润率并不容易。如何让金融资本顺利地进入实体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实体经济有较好的盈利,同时使金融业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回报。这是因为,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只有让金融业在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金融业才会主动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的现实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多次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些新进展,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要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因此,各开发区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千方百计地在经济结构调整上有大的突破,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有大的发展。唯有如此,企业才“有钱赚”,金融业才能心甘情愿地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单位分别为无锡市经济学会、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