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概况
2017-01-14门江平
王 佳 门江平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 浙江 绍兴 312300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概况
王 佳 门江平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 浙江 绍兴 31230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文献综述
2014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全球共识”将Hp相关性胃炎明确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的疾病,并指出Hp感染后一般难以自行清除,除非进行根治,或者胃粘膜发生严重肠化生则细菌出现难以定植而自动消失[1]。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Hp及其相关性胃炎取得一定成果,现将主要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源于现代,古代没有明确的相关文献记载,因此,目前临床上多根据其引起的的症状而进行病因病机的概述。Hp相关性胃炎患者可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泛酸、嗳气等症状,归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呕吐”等病证。
1.1 外邪侵袭:王胜英等[2]认为Hp外邪反复持续的侵袭是主要病因,从而使胃粘膜屏障功能破坏,脾胃虚弱,脾虚则湿邪内蕴而化热,气虚则运血无力而瘀滞,从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虚实夹杂。
1.2 湿热中阻:吴耀南等[3]认为Hp感染具有隐匿性、渐进性、反复性等特点,与中医湿热邪气的致病特点相似,且“湿热”环境十分适宜Hp邪气的生长与繁殖。
1.3 肝胆胃不和:屈杰等[4]认为Hp相关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少阳胆腑症基本一致,而从中医脏腑角度分析,Hp可考虑为湿热邪气,湿热内阻,肝胆失疏,胆胃不和,胃失和降。江冠亚等[5]认为本病病位虽在胃,然与肝、脾关系密切,常因饮食失调或情志不畅致病,而尤其是受到忧思郁怒等精神刺激,则可致肝失疏泄,脾气郁结,胃气失降,引起呕吐等反胃的症状。
1.4 脾胃虚损:蕈洁梅[6]总结其师蓝青强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当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致脾胃虚弱,进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升清降浊失司,水湿内停,久则生热,湿热稽留中焦,易使胃粘膜受损,Hp入侵、粘附而形成炎症反应。周正华[7]等认为Hp相关性胃病的实质由脾虚湿阻而致,然脾虚不运,湿浊中阻,气机阻滞,郁而化热,久之则病邪入络,出现胃络瘀血等复杂的病理变化。
综上,笔者认为,Hp相关性胃炎最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其病理性质多虚实夹杂。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劳倦等均可导致或脾胃虚损,升降失调,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或肝失调达,横逆犯土,肝胃不和,或气机阻滞,血运不畅,日久成瘀,则湿、热、气、瘀、血等病理产物相互作用,而使症状复杂多变。
2 治疗方法
2.1 从清热解毒化湿而治:郭虎军[8]采用在五味消毒饮加味基础上随症加减治疗Hp感染患者110例,而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及甲硝唑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的根除率和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提示该中药方在治疗Hp感染上有肯定的疗效。
2.2 从疏肝和胃而治:江冠亚等[5]通过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予以加味柴胡疏肝散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95.0%、80.0%,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7%、75.0%,两组差异显著。张社会等[9]应用黄芩左金胶囊治疗Hp感染患者44例,得到Hp根除率为63.6%,总有效率为72.7%,无不良反应出现。
2.3 从辛开苦降而治:陆登辉[10]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60例,其Hp根除率为90%,明显高于西药组70%,且总有效率亦明显较高。张清等[11]采用院内制剂三黄清胃丸(主要由半夏泻心汤和大黄组成)治疗Hp相关性胃炎患者60例,治疗后通过电子胃镜及14C-呼气试验测试得Hp转阴率分别96.22%和95.00%,明显高于采用三联疗法的对照组(分别为83.93%和83.33%)。此外,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观察组亦有明显优势。
2.4 从健脾而治:王国营[12]通过用党参山药汤治疗Hp感染性胃病46例,疗程2周,结果发现痊愈19例,有效率达84.78%,均优于对照组三联疗法,有统计学差异。沈丽莲[13]以附子理中汤为基础方治疗以脾胃虚寒型为主的Hp感染患者,与传统三联抗菌对照组相比,治疗10天后,实验组的症候改善有效率(37.04%)明显优于对照组(3.85%),但Hp根除率(48.15%)则低于对照组(76.92%)。治疗延长至60天后,统计发现,实验组中愿意继续参与延长治疗的18名患者的Hp根除率从27.78%上升至66.70%。张智勇等[14]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蒲公英及黄连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55例Hp感染患者,则对照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配合胃粘膜保护剂,经过6周的治疗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5 从养阴祛瘀而治:胡君杰等[15]自拟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其根治率为91.4%,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3.3%,及胃镜和病理分级的改善亦明显高于西药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3 其他疗法
刘洋[16]通过中医分阶段形式治疗Hp感染性胃炎患者30例,第一阶段(1~15d)予以化湿理气汤,第二阶段(16~90d)予以健脾和胃汤,与对照组予以的养胃冲剂合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治疗相比,两组Hp转阴率无明显差异,但总有效率中药研究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孙丽香等[17]在PPI方案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埋线法治疗Hp感染患者466例,穴位:双胃俞、中脘、双足三里,总有效率99.57%,显著高于单纯的PPI方案组的76.77%。赵昕等[18]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Hp感染小儿50例,留针部位为足三里及中脘,总有效率达96%,优于单纯西药组的84%。吴大斌等[19]用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的形式治疗Hp相关性胃炎患者59例,与三联疗法为主的西药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p治愈率89.83%高于对照组的53.45%,治疗组症状有效率93.2%亦高于对照组的82.8%。宋和平等[20]通过中医综合方法防治Hp相关性胃炎,即在中医辨证论治予以中药汤剂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注重饮食清洁、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及疏导情志等方式,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总显效率76%高于西药对照组的40%。
4 结语
综上,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在临床研究上获得了肯定的疗效,与单纯的西药治疗相比,能提高Hp根除率,及更大程度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和预后复发率,长期应用无耐药性。而且,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根除率及疗效,现代医家集思广益,拓展中医治疗思维,进行了更多的临床尝试。然而,目前中医对Hp相关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分析多从症状着手,医家亦多根据临床经验取方用药,尚未建立完善统一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因此,为了使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更规范化,治疗方法更多元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与研究。
[1]刘文忠.“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解读[J].胃肠病学,2015,20(8):449-456.
[2]王胜英,刘悦明,陈鹏,等.消幽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5,46(12):907-909.
[3]吴耀南,陈丽凤,涂福音.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型分布及与HP、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海南,2011.
[4]屈杰,张怡,万初谭,等.从和解少阳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机理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51-152.
[5]江冠亚,邹立华.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 (1):75-76,79.
[6]覃洁梅.蓝青强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0,33(2):37-38.
[7]周正华,杨强,陈大权,等.清胃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湿热壅滞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8):504-505.
[8]郭虎军.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1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48.
[9]张社会,钱雪梅.黄芩左金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0):76-77.
[10]陆登辉.加味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0):729.
[11]张清,杨永和,蔡敏,等.三黄清胃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系统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5):1165-1166.
[12]王国营.党参山药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3):37-39.
[13]沈丽莲.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Hp感染临床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14]张智勇,阎清海.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55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 99-100.
[15]胡君杰,张晓丽,徐志勇.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 (5):328.
[16]刘洋.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1):56.
[17]孙丽香,李荣清,赵海军,等.中医穴位埋线配合PPI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499-3500.
[18]赵昕,周鸿飞.针灸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37-39.
[19]吴大斌,韦娟姿.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9例[J].河南中医,2012,32(1):66-67.
[20]宋和平,董智平,曹烨民,等.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 (8):461-462.
201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