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大肠杆菌病防治
2017-01-14徐兴文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冲脉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5214
徐兴文(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冲脉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214)
羊大肠杆菌病防治
徐兴文(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冲脉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214)
羊大肠杆菌病是规模养羊场最为常见高发的细菌性疾病之一,传统沿用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存在诸多缺陷。基于对致病原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特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准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措施,在药物防治上达到理想效果,为业内防治羊大肠杆菌病提供借鉴。
羊大肠杆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特点;症状鉴别;综合防治
1 病原学概述
羊大肠杆菌病的致病原为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杆菌。该病原菌包括多种血清型,主要寄居于肠道(致病靶器官:主要在大肠段)内,致病菌株能产生种内毒素和肠毒素,进而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包括消化黏膜水肿及出血、坏死、脱落、自体中毒、便秘或腹泻等,临床上以湿热下痢、腹泻、便秘、血便等较为常见。
2 流行特点
本病呈常年发病,主要传染源是带病羊、被病原体污染的饮食源等,环境污染程度与发病率存在紧密联系;相对较高发于6周龄以内低龄羔羊,其症状最明显、危害性最大、病死率最高(50%左右),60日龄以后的羊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及病死率相对较低(10~15%);传播途径主要是病原体经消化、呼吸道及受损表皮黏膜等侵入而构成感染,群内主要是接触传染、水平传染;养殖环境保洁及消毒灭源不到位、病原体含量超标是造成本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养殖环境条件恶化、营养供应失衡、滥用药物(抗生素)、饲喂方式方法不当、动物福利限制等造成动物体质及免疫力下降,进而会引发本病及其它继发症。
3 临床症状
本病因致病原的血清型及毒力强弱不同、养殖管理水平差异、发病个体营养状况不同等,存在差异性症状表现,具体总结为:(1)肠炎型,多见于1周龄以内新生羔羊,病初体温升高(40.5~41℃),常伴湿热下痢或剧烈腹泻,腹泻严重者肠鸣、弓背、腹痛较为明显,之后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所排粪便较为稀薄、不成形、带气泡、颜色异常(灰黄、灰白色不等),偶见有凝血块、坏死脱落肠黏膜混合物等;若对症控制不及时,病羊迅速消瘦、脱水及贫血,部分经2~3d严重衰竭致死,病死率约15~20%左右。(2)败血型,多发生于2~6周龄期间的羔羊,常呈急性发病,病初也会出现高热(41.5~42℃),精神极度沉郁,可视眼结膜角膜明显炎症、充血,眼分泌物增多,眼角有泪斑;呼吸及脉搏频数、虚弱,有时可见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比如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癫痫、转圈运动等,此类病羔多为预后不良,病死率极高(50%以上)。(3)剖解病理,肠炎型病死羔羊可见皮下、深层肌肉严重脱水,皮肤及肌肉无弹性;胃内含有消化不全的发酵乳凝块,带酸腐臭味;肠黏膜明显水肿、充血或出血,肠壁变薄且质脆易裂,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或充血;败血型致死病例典型特征为尸僵不全、血凝不全,可见胸、腹腔和心包内含有大量积液,其内包含多量纤维素样渗出物;急性(猝死)病例其他内脏一般无明显病变,多数可见严重脑膜炎,脑膜充血、表面散布密集的针尖状出血点;病程较长的病例可见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肺炎、肝肾水肿及质变等。
4 诊断要点
本病以症状鉴别为主,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主要鉴定依据包括:存在过往发病史或周边发病史;养殖环境恶化、污染较严重;发病群相对集中于60日龄以内羔羊;不同程度的湿热下痢或腹泻;剖解见致病靶器官(大肠)发生明显水肿、充血、黏膜坏死及脱落、内容消化不全且多汁的食糜混合物。进一步确诊应做细菌学检查,这有利于区分不同血清型的病原菌、确定药敏性和制定最佳药物防治方案。
5 综合防治
5.1 预防
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良性环境控制,首先要严防规模羊场内外可能携带病原体的中间传播媒介体(人、其他动物、车辆、用具等)随意进出本场(舍);其次要严格执行自场养殖环境 “清扫保洁、消毒灭源、恒温控湿、通风换气”四位一体化管理,消除源自于环境的各种不良应激因素,从而减少感染及发病几率;第三是以60日龄以内高敏易感群为重点防范对象,加强早期孕羊的饲养管理,确保新生羔羊的成活率及壮仔率,从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的根本推进减少发病率,同时要注意改善羔羊舍的环境卫生,做到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母羊分娩前后至少应对产羔舍彻底消毒1~2次,期间做好羔羊防寒保暖工作,保证1~3日龄新生羔羊吃足初乳、获得体能和有效母源抗体保护力;第四是加强日常动态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群内早期个别发病个体,迅速撤离原发病舍、作专舍饲养及治疗,并对原发病舍内的粪污及垫料等进行彻底清除后再对圈舍环境及用具等实施到位的清洗及反复消毒(3次以上),污染物按规定作妥善的腐熟(生物发酵)、焚烧、消毒等无害化处置,尽量将疫情控制于最小范围内。
5.2 治疗
现代规模化养羊鉴于频繁引种及对外交易、高密度饲养群内高频度近距离接触、羊群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过敏体质)等原因,无形中增大了各种传染病的感染及发病几率,羊场经常性使用药物进行统防统治(整群防治),导致传统沿用的一些治疗方案(抗生素疗法)难以发挥实效。笔者推荐自场经验处方为:重症不食病例,采用 “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头孢噻呋钠(0.1g/kg)”混合肌注,1剂/d、连注3d,首次注射可考虑另侧颈部肌注1~2剂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帮助病羊尽快恢复饮食欲,直至症状明显缓解为止;同时灌服 “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补液盐”适量,2次/d、分早晚各1次,要注意仅限于反刍机能尚未建立健全、40日龄以内的羔羊可采用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40日龄以后羔羊不推荐使用。本治疗方案综合治愈率达70%以上,若治疗期间环境控制良好、饲喂管理科学合理、对症控制及时有效,综合治愈率尚可提高。
徐兴文(1981.10-),男,广西柳城县人,本科,助理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