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调治
2017-01-14白玉梅
白玉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浅谈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调治
白玉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临床表现以主观感受为主,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诊断无依据,所以很容易被轻视或忽视,而发展为疾病。蒙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疾病的蓄积阶段,若及时干预可逆转为健康状态。本文简述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在整体观理论下如何调理、防治和治疗。
亚健康;蒙医;认识;治疗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日渐明显,加上现今社会的工作内容由体力逐渐向脑力转变,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来自于环境、社会、工作各种因素下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再加上自己对平日不适症状的轻视或忽视已致发展成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呈现“重治轻防”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在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中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病人数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随着近几年很多英年早逝的案例不断出现,也使人们不免发出一连串的问号:是谁夺走了年轻的生命,又是谁“动了”您的健康?下面简单讲述什么是健康,什么又是亚健康,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怎么调理、防治、治疗。
1 大健康和健康状态
保持健康的身体,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大健康就是指要全社会人群达到健、寿、智、乐、美、德的“六字人生最佳境界”。健康的英文是:Wellness,健康状况/状态的英文是:Health。在一些词典中,“健康”通常被简单扼要地定义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这是传统的健康概念。通常我们确实是把疾病看成是机体受到干扰,导致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受到损害(主要由肉体疼痛引起)或早亡。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确立,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变化,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2]成立时在它的宪章中所提到的健康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目前健康的标准是:(1)身体上的良好状态: ①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达到该年龄应有的标准;②饮食、睡眠等生活起居符合科学要求。(2)心理上的良好状态: ①智力正常; ②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③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④人际关系和谐; ⑤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在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够恰如其分地扮演生活中的各种社会角色,注意以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应当重视人类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融洽与协调。
2 亚健康状态
有一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生存人们时刻在透支自己的健康,使得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3]。其特点为“我没有病,但我不健康”。“没有病”是医生说的,因为诊断疾病无依据;“不健康”是患者说的,因为他感到痛苦的折磨,常表现出的“一多三少”为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等,具体表现出疲劳、失眠或嗜睡、健忘、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抑郁或消沉、焦虑不安、头晕、心悸、气短等,以主观感受为主,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或合并出现,无器质性病变,属功能性改变,临床上无疾病诊断依据,呈慢性发病及发展,若及时干预可逆转为健康状态,若不及时防治,可发展为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5至49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4]。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升学、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目前认为亚健康的产生原因主要是: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5],如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②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6],如竞争、紧张、冲突、焦虑、抑郁等。③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过剩等。④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等)等[7]因素下引起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导致基因表达紊乱,最终导致亚健康的发生,其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为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8]。
3 蒙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早在其所撰写的《甘露四部》当中提到的治疗方法包括健康人体的治疗方法和患病人体的治疗方法。而健康人体的治疗方法是指,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饮食起居要有节制,不得过度、过少或误为之,这样可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9]。这里所提出的健康人体的治疗指的就是治疗未病,而且主要从饮食、起居和气候季节等方面进行养生,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这些内容正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上工治未病”就是把亚健康状态经过及时有效的调控,使之转为健康状态。这种医学思想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蒙医未病—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开始有了病理信息,直到形成“已病”之前各种状态。未病不是无病,更不是已病。蒙医未病学讨论的范围广,但重点是潜病证、前病证、传变证、衰证、变病证等未病态,也就是潜病(疾病潜伏期)、前病(疾病前驱期)、疾病的传变或转归恢复期的传病证、衰老症(退性性病期等)、疾病伏邪(静止期)病机及显化方法和防治原则。
蒙医学从疾病发展的过程及预防保健方面曾提出亚健康状态的内容。蒙医认为疾病的发病过程可分蓄积、发作、平息等 3 个主要阶段,蓄积的实质是在饮食、行为、起居、季节等外因的作用下,三根( 赫依、希拉、巴达干) 在各自存在的部位逐渐增生并隐伏聚积而形成病灶的阶段。此时机体的相对平衡还未达到紊乱的阶段。所以可以把疾病蓄积状态认为亚健康状态。
3.1 如在饮食上过量进食或长期食用浓茶、猪肉、花椒、荞面、山羊肉,过量进食苦、辛味、性轻而粗粝的食物,少食,长期缺乏营养等,起居,情志方面,空腹运动,体力消耗过甚,长期睡眠不足,絮语叨叨和嘘气过多,忧愁过度,悲伤哭泣,突然受冷风吹袭,身心过劳等,时节上夏季之炎热、春季之温暖、秋季之凉爽、冬季之寒冷等太过及其他原因年老体弱,赫依体质者易引起赫依偏盛症状表现出呵欠伸腰,恶寒战栗,腰髋关节酸痛,游走性刺痛,空呕,五官功能减弱,如目红、羞明、畏风、耳鸣、耳内有空虚感或刺痛、鼻塞不利、流清涕、心慌、心神不安、头脑晕眩、易怒、失眠,消瘦、肤色发黑、活动时浑身疼痛,多在空腹时或受风寒侵袭以及黎明及下午2~6时发作,喜温热,在第一脊椎骨、百会穴、膻中穴有压痛,全身肌肉痉挛,关节抽搐或骨肉、筋腱有断裂感,眼有外突感,舌红干燥、口涩、尿清如水而多泡,脉象多为空虚,有时出现间歇性跳动症状等。
3.2 如时节上夏季过于炎热,冬季微寒甚至转暖等气候反常必然导致大自然及人体内的水和土元属性成分损耗,故使希拉偏盛,饮食方面过用咸、辛、酸味及油性、锐性之品,酒类、辣椒、酱、醋、大蒜、焦糊食品,生活起居方面,平素安逸少劳,高温及烈日下强力劳动,其他原因,暴怒等偶然的精神因素以及中青年和希拉型体质者促使希拉偏盛引起口苦,烧心,口渴,头痛,脊椎第二节处压痛,在食物消化及中午与夜半(10时与2时左右)出现疼痛加剧现象,局部固定性刺痛或刺痛,颜面油光,汗有臭味,夜不得眠而昼夜嗜睡,舌苔灰黄而厚,脉象数洪而细紧,尿色黄,气味大而有小泡沫很快消失等症状。
3.3 如夏季雨水过多或过凉,冬季过暖等季节性气候反常,均使大自然及人体内的土、水元精华亢盛,火元精华偏衰,易引起巴达干偏盛,饮食方面,过食苦、甘、凉和油腻食物以及陈腐或未成熟果实、肉类及难于消化食物,如山羊肉、瘦死畜肉、油脂类、变质乳类、酸奶、奶酪、半生不熟食品及冷水等,起居方面长久缺乏脑力、体力活动,长期居于潮湿之地、久浴冷水、情志不舒,突发精神上的猝暴遭遇以及巴达干、赫依型体质者均促使巴达干偏盛,临床上表现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或呕吐,胃胀满,嗳气频繁发作,胃觉不敏感,身体感觉沉重,情志懈怠,神志迷糊不清,昏睡嗜眠,疲乏无力,头晕,腰部关节强硬,眼睑、颜面微浮,全身发胀,齿龈、皮肤发灰白色,常有寒冷之感,食后或阴天潮湿时易发作,尤以昼夜两者之初(早晨6~10时左右及晚间18~22时左右)发作较多。脉象沉实而缓,舌苔白而柔润状似暄软,小便色白,气味小而泡沫呈黏状[10]。以上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其表现在:①躯体性亚健康状态: 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常感体力不支,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 头痛、头晕、耳鸣、胸闷、食欲不振、易感冒等。②心理性亚健康状态: 最常见的表现是焦虑和抑郁,情感方面冷漠、无助、无望、孤独、空虚、轻率及婚外情、早恋等。精神萎靡不振、心情抑郁或情绪急躁易怒、紧张、焦虑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力下降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 常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④道德(思想) 性亚康状态: 表现为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等[11]。
4 用蒙医调理亚健康状态
医学应当是研究健康的科学。然而长期以来现代医学却忙于应付各种已发的疾病,研究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也都是“对症处理”。问题就出在预防措施的滞后。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蒙医治未病就是其最好的方法。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乱、防变,养生防衰,健康保健及优生优育等。蒙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坚持以阴阳五元学说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整体观理论、寒热理论、滋补理论、调理体质理论、养身健体理论,以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身体的目的。蒙医的理论与实践对亚健康的干预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有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
4.1 食疗
4.1.1 用性热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补益正精,如三骨滋养汤(牛羊的跟骨、肩胛骨柄、尾骨煎汤)和羊瘦肉浓缩汤一碗加黄油、红糖各1匙再加小量白酒,可治疗失眠、心慌、头晕、记忆力减退、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少食倦怠、老年人风痹、四肢无力、腰膝酸软、以及躯体疲劳、体力下降为主亚健康者等。
4.1.2 轻、凉性饮食、大米、白面、黄羊肉、山羊肉、牛肉等新鲜肉,牛及山羊新乳,奶酪,奶油,酸奶及凉白开,用于以口苦、烧心、口渴、头痛、局部固定性刺痛或刺痛,颜面油光、汗有臭味、夜不得眠而昼夜嗜睡为主亚健康者等。
4.1.3 经常进食较新鲜的而温性、轻性及易于消化的食物及多饮开水。用以胃肠道反应者及疲乏无力、腰部关节强硬、眼睑或颜面微浮、全身发胀为主亚健康者等。
4.2 起居
4.2.1 赫依偏盛为主亚健康者:居室应温暖而幽静,光线不宜过强,衣着需温暖,应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常与知心朋友交谈,消除忧愁。
4.2.2 希拉偏盛为主亚健康者:居室宜凉爽,温度适宜,使安静休养,不宜恼怒,避离烈日与火焰,避免做剧烈劳动。
4.2.3 巴达干偏盛为主亚健康者:宜在阳光充足干燥之处散步,多谈话和活动,养成多参加脑力及体力劳动的习惯。
4.3 其他方法:可以结合拔罐、热敷、针灸、推拿、药浴等方法。如赫依偏盛者或体力衰弱者为主亚健康者可施以陈年酥油涂擦、热敷疼痛部位按摩揉擦,艾灸头部百合、背部第一、第六、第七、第十六和胸部灸穴或针刺、药浴等。希拉偏盛为主亚健康者可施以药水浴、冷敷和针刺放血。巴达干偏盛为主亚健康者可以用青盐热敷,可取脊椎第三节、第十二节穴或胃前三穴或九穴等穴针刺或艾灸痛处及以上所说的巴达干穴施用热敷。
4.4 辨证论治
4.4.1 赫依偏盛症状为主亚健康者:可以服用阿魏二十五味散、兔心二十五味、维命石榴二十五味、十四味豆蔻散、十五味沉香散、沉香安神散、保命丹等。
4.4.2 希拉偏盛症状为主亚健康者:地丁五味汤、光明盐四味汤、黑冰片十味散等。
4.4.3 巴达干偏盛症状为主亚健康者:五味清浊散、四味石榴散、六味安消散、光明盐三味汤、光明盐四味汤、紫硇砂五味汤等。
4.5 常见躯体性亚健康的调控
疲劳:调摄心理,保证休息,增加营养;少食酸涩、咸寒、生冷、油腻、荤腥及辛辣食品;针灸按摩。药膳:银杏叶代茶饮。选服六味护养散,蒙医辨证治疗。
失眠:宜食牛奶、核桃、大枣、蜂蜜,睡前可喝少量糖水等。少食辛辣、兴奋、不易消化的食物。体育锻炼:以身体微微疲劳为宜。药膳:合欢花、百合花冲泡代茶饮,大枣粥等。选服沉香安神散,蒙医辨证治疗。
头痛:调摄心理,缓解精神压力,保证睡眠。适量运动:它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开心怡神,尤其对于一些慢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疗效显著。如太极拳、散步以及慢跑等。选择合理生活方式,常梳头,消除诱因,避吃干酪、巧克力等,不饮酒吸烟,避免温度刺激和变态反应等。针灸:太阳穴、头维穴、风池穴、百会穴等,也可采用泻法、拔罐等。选服天灵盖三味汤、如意珍宝丸,蒙医辨证治疗。
便秘: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如蜂蜜、芝麻、菠菜、番薯叶、牛奶、土豆、白木耳、香蕉、胡桃仁,顺时针方向腹部按摩,选服六味安消散,蒙医辨证治疗。
5 小结
蒙医学在诊疗过程中坚持整体观理论,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饮食、起居、季节气候、情志等个体内外因素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主张“未病先防”、“调理体质”、“动静结合”“身心疾病”等医疗卫生保健思想。这些理论与目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世界医学界对人类健康观念的变化相适应。因此,蒙医学的“治未病(治亚健康)”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将来的医学工作中把蒙医“治未病(治亚健康)”作为蒙医学优势,深入挖掘与发展,提高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最后建议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饮食,让自己远离亚健康。
[1]BEGOLD C I,Health care thinking ahead[J].World Health,1997,18: 189-192.
[2]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Conference, New York, 19-22 June, 1946; signedon 22 July 1946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61 States ( fficial Records of the W orld Health rganization, 2, p. 100 ) and entered into force on 7 April1948.
[3]周玲玲,姚耿东.亚健康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22(5):480-481
[4]闫伯华.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65-466
[5]刘立.生活方式与健康大趋势[J].健康天地,2000,10:61
[6]卢祖洵.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3
[7]连晓媛.应激与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1):5-8
[8]Buchwald D,Herrell R,Ashton S,et al.A twinstudy of chronic fatigue [J].Psychosom Med,2001,63 (3): 936-943
[9]伊希巴拉珠尔.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12:3-4
[10]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47-54.
[11]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1
2016年11月10日收稿
R291.2
B
1006-6810(2017)02-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