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大肠杆菌病防治
2017-01-14邢昌波杨磊修雪玲
邢昌波 杨磊 修雪玲
(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35000)
蛋鸡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而引发的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为目前我国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下面就蛋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大肠杆菌简介
大肠杆菌属于埃希氏菌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大小为 1~3μm×0.4~0.8μm,不形成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对多种碳水化合物有发酵作用,不产生硫化氢,对尿素不分解,吲哚实验和MR试验呈阳性。
2 蛋鸡的感染解析
蛋鸡顾名思义是饲养用于产蛋的鸡,蛋鸡与肉鸡、柴鸡不同,一是饲养周期较长,肉鸡、柴鸡出栏时间因品种不同,一般在30~100d,而蛋鸡即使按照只饲养一个产蛋年算也接近500d,如此长的饲养周期增加疾病防治难度。通常情况下,将蛋鸡饲养期限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产蛋前,日龄大约在0~120d。第二阶段为产蛋后,日龄大约为120d至出栏淘汰。大肠杆菌致病力较强,饲养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感染,但对于本病的防治方案,产蛋前和产蛋后截然不同,主要考虑因素是用药对产蛋的影响、对蛋品质的影响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因此,选择药物也大相径庭。
3 临床表现
蛋鸡雏鸡阶段感染主要表现卵黄囊炎和脐炎,尤其是胚胎期和出壳后一周之内的鸡发病居多,病鸡表现腹部膨大,脐部发炎肿胀,有些脐部闭合不全,排绿色和灰白色粪便,大部分鸡于10日龄之前死亡。1~2周龄的雏鸡感染后多表现眼结膜炎,以单侧眼发炎居多,眼皮肿胀,角膜浑浊,经常流泪,严重的可造成失明。2周龄至性成熟之间感染多表现急性败血症和气囊炎,急性败血症表现病鸡精神萎靡,畏寒怕冷,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病程约5~10d,病死率约20~40%,气囊炎病鸡表现呼吸困难、胸腹腔炎性渗出,肝脏、心脏被纤维素膜包裹,气囊浑浊,临床上80%的气囊炎病例都伴发支原体感染。
4 预防
预防本病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为主。注重消毒管理和鸡群管理,消毒必须全方位消毒,尤其是开产后更应注重本病的预防,全方位消毒主要包括鸡场消毒、鸡舍消毒、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鸡场消毒可在鸡场舍外地面洒生石灰,大门口设消毒池,所有过往车辆都需要消毒;鸡舍消毒可用1%火碱溶液喷洒地面和墙面,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带鸡喷雾,进入鸡舍前换上已经消毒好的工作服,出舍后将工作服再经紫外消毒,以便下次取用;饮水消毒主要用于疫病流行期间,可大大降低疫病传播几率,消毒药可选择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连续饮用3~7d。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消毒工作,如种蛋消毒、水槽料槽的消毒、水线的消毒和笼具的消毒等。
5 治疗
大肠杆菌属于细菌范畴,抗生素是治疗本病最好的药物,蛋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应考虑到用药对产蛋、蛋品质、食品安全的影响。对于产蛋前发病的病鸡,可选择的药物较多,无需考虑药物残留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如果是腹泻型肠道症状,可口服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如硫酸新霉素溶液、庆大霉素可溶性粉、安普霉素可溶性粉等,效果确切。若表现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剖检包心包肝病变等全身表现,则是菌血症型大肠杆菌,可选择注射性抗生素或口服吸收好的药物治疗,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头孢噻呋注射液、注射用氨苄西林、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等。对于结膜炎型病例可将青链霉素溶解后局部滴眼治疗,脐炎型只能以预防为主,注重种蛋的消毒和开口药的使用。
开产后由于很多药物能影响鸡产蛋性能,如磺胺类药物使用后,由于其能对鸡体内的碳酸酐酶活性产生影响,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导致母鸡产软壳蛋或薄壳蛋,且化学药物的使用容易在蛋中出现药物残留,关乎食品安全,故治疗应以中药、微生态添加剂和生物制品类的使用为主。中药可选择三黄汤(成分为黄连、黄柏、大黄),雄连散(黄连、黄芪、金银花、大青叶、雄黄等)、复方白头翁散(白头翁、秦皮、诃子、乌梅等),微生态添加剂可选以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主成分的药物,生物制品类以转移因子、免疫血清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