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志超教授辨治阳厥证体会述要

2017-01-14刘涌涛王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伤寒论四肢阴阳

刘涌涛 王达

石志超教授辨治阳厥证体会述要

刘涌涛 王达

厥逆证是一种以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 临床治疗时多遵照常法“寒者热之“的原则, 投温热祛寒、壮阳补气的中药治疗, 屡治不效, 甚则日渐加重, 颇为挠头。石志超教授从厥逆的病因病机出发, 结合今人偏阴虚燥热, 肝郁气结, 寒热逆乱的体质特点, 强调四肢厥冷非寒, 本质多为阳郁厥逆, 阳气不能顺接, 不达四末, 不能畅运为主要病机, 以和法为治则, 以调和疏通为主法, 应用柴胡类方治疗, 每获良效。文章主要讲解石志超教授治疗厥逆的辨证思想、涵盖经典学习和临证体会。

阳厥;和法;热深厥深

石志超教授为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 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四十余年, 擅治各种疑难杂症。作者师从石师学习, 耳提面命,受益匪浅, 今就石师辨治四肢逆冷经验浅述如下, 以飨同道。

1 理论依据

关于厥逆之症, 《伤寒论》就早有描述, 如“凡厥者, 阴阳气不相顺接, 便为厥。厥者, 手足逆冷者是也”[1]。简单理解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实际就是内脏之气与四肢之气不相顺接, 阳气不达四末, 出现手足厥冷的病症。临床有许多手足厥冷的患者, 经过长期、大剂量的温热药的治疗, 厥冷病症不见好转, 反见加重, 或脘腹疼痛、口干心烦等症。盖此为“热厥”误治所致, 用药与病机相悖, 故越治越重而至坏病。这类患者治疗棘手, 详究其因, 还是论治之时未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深意, 被疾病的假象蒙蔽, 屡屡误治所致。深究病机,这类患者虽以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 但应四诊合参, 在诸多假寒象中寻找疾病病机实质的蛛丝马迹, 大寒之中间或有痤疮, 或便秘, 或寒性舌苔之中, 见口唇瘀紫, 脉不缓弱反见强盛等, 所谓“独处藏奸”是也, 医若不察, 热药治热, 内热郁闭越甚, 手足越觉厥冷, 此“热深厥深”是也[2-4]。

关于如何辨别寒热真假, 《伤寒论》早有记载:“患者身大热, 反欲得衣者, 热在皮肤, 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 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 热在骨髓也”[5]。前者“寒极似热”, 后者“热极似寒”。石师于临床所治手足厥冷的患者, 真寒者十难见一, 且当今社会, 嗜食辛辣, 性质辛温燥烈, 耗散气血,食之令人内生火热则发病。《本草纲目》说这类食物“辛能散气”[6]。”更何况现今嗜补之风盛行, 多有无病嗜补之辈,人参、鹿茸、冬虫草等壮火食气之类, 亦是常年服食不断。凡此种种, 明伤暗耗, 郁火、虚火愈炽。而发生越用热药,反而四肢或周身越冷的热厥怪病。

2 临床用药心得

石师认为厥逆临床一般可以分为两类[7-9]:①人体的阳气虚衰, 寒邪内生, 出现如四肢厥冷、恶寒、神疲蜷卧、少气懒言等生理机能衰退的症状;中医临床诊断为寒厥;治疗当用补法、温法;方用四逆辈, 理中诸方加减治疗。②人体的阴阳逆乱, 内脏之气与四肢之气不相顺接, 日久气机郁滞化热, 热邪郁闭于内, 阳气不达四末, 出现的一如四肢厥冷,或口干心烦, 或泄利下重等生理机能紊乱的症状;中医临床诊断为热厥(或称阳厥);治疗当用和法;方药用四逆散或柴胡类方加减。主治热厥, 当以和法为其治疗大法。其代表方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戴天章说:“寒热并用谓之和, 补泻合剂谓之和, 表里双解谓之和, 平其亢厉谓之和。”而热厥类疾病的病机正是因肝郁气滞, 郁而化热, 阳热郁闭于内, 阳气不达四末所致。尤其是女性以血为本, 情绪不遂, 气机郁滞, 阳气不能伸展;或嗜食辛辣, 阴虚燥热内生,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究其本质乃为阻滞不通而非阳虚不达。阳气阻滞中焦可见胸膈满闷, 久而影响中焦肝胆脾胃运转升降, 可见胃痞, 胆胀, 化火可见失眠, 多怒, 疏泄失职也可影响月经, 甚至闭经。

3 讨论

石师认为治疑难杂症, 当辨证求因、治病求本。诊治之时, 着眼整体, 且审证求因, 识别病性, 分清病势, 别邪正盛衰, 抓住病证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以法立方, 药虽症添。

随师体会:①辨证施治是中医临证灵魂所在。临床最忌某方治某病、某病用某药等套用的呆板模式, 否则必误诊失治, 难以病痊。本文病例治病论治之始即按图索骥, 遣方用药因为没有审症求因、辨证论治, 故所用药物与病机完全相背, 则南辕北辙, 越用热药, 内热愈甚, 阴阳之气逆乱, 越加不相顺接, 终见“热越深而厥越深”。中医在治病疗疾、养生保健的过程中, 其根本就是“辨证论治”, 原则是“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10]。因此, 作为医生必须三因治宜, 勿犯实实虚虚之弊。②还有一得, 《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勿快其心, 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10]。内经时代尚如此, 何况今人, 身体更加寒热逆乱,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交通。石师反复提到, 患者年富力强, 身体胖壮, 未有虚损性疾病又非长期卧床, 虚劳等脾肾阳虚见证, 寒邪怎能如此之盛, 且该患者反复服温阳散寒热药, 屡治不效, 寒证反甚, 临床见证,还当审证求因, 四诊相参, 勿人云亦云。中医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 刻舟求剑, 按图索骥。

4 附病例报告

患者, 男, 49岁。患者3年前感觉双足寒凉, 逐渐加重,不能忍受。入冬后症见双腿寒冷尤甚, 穿棉裤与护膝都不能缓解。夜间尤甚, 彻夜难寐。平素常服温热药物祛寒, 自行服用右归丸、海狗丸等药, 而病愈重。多次求诊于各院中西医,罔效。西医检查所见:血象、肝功、肾功、心电图、下肢血管彩超均正常, 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西医束手无策, 考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方束手, 求医石师处, 观其近年所服中药方, 均予温热祛寒、补肾壮阳之剂, 附子应用多至50 g;患者体质壮实, 附子等辛热之药剂量不足, 岂非还须加量?如量不足, 亦能改善些许。临证见:上穿厚衣, 下覆棉裤;自述腿寒难耐, 如入冰窟, 但触诊双腿肤温如常, 声音洪亮,唇干口燥, 舌质黯紫, 舌苔薄白而少津, 脉弦缓兼滑。石师详查治病经过, 患者长期服用温热驱寒之品, 屡屡求医, 未曾减轻, 遣方用药皆为温中散寒、扶助阳气之品;又诊舌苔脉象为实热象而非寒故。再详究病史, 平素嗜酒多年, 整体非寒, 洗澡非冷水不快。故诊为热邪郁闭、热深厥深之“阳厥病”, 法当调和疏通、敛阴和阳;组方:柴胡 10 g , 丹参15 g,炒白芍20 g, 旱莲草 30 g , 青皮15 g , 泽泻 20 g , 茯苓15 g, 葛根10 g , 牛膝15 g , 枳实10 g, 内金30 g , 炒扁豆30 g, 山药 30 g , 炙甘草 15 g, 1剂/d, 水煎温服, 7剂而瘥。按:治病必求其本, 见病治病, 难为良医。石师云:“《伤寒论》有‘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 便为厥。厥者, 手足逆冷者是也’的理论。今见患者平素长期酗酒, 又服补药, 壅阻于内, 日久化热, 热邪郁闭于内, 阴阳逆乱, 阳气不达四末, 脏腑之气与四末之气不能交接, 故见双足寒凉如冰。”而论治之时, 医者每被患者及病情假象误导, 遣方用药皆为见病治病, 永无愈期之类,终至小恙变为顽疾。今临证之时, 当以通补兼施, 寒温并行之“和法”论治;方用四逆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 叶天士云:“初病在经, 久病入络”, 病久, 当疏通活络以畅达阳气,且调畅脾胃, 恢复中轴升降之职, 中焦道路通畅, 肝气自达,阳气自能升腾。张仲景云“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即仲景实土抑木之意, 灵活加入补脾消积、化湿解酒毒之品,处处贯穿和法主旨, 双调肝脾亦为和, 有法有方, 药证和拍,有是症用是药, 故效如桴鼓。

[1] 张振勇, 章永红.浅谈《伤寒论》厥证辨治规律.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0(6):13-14.

[2] 操良玉.试述厥证辨治.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 21(4):237-237.

[3] 聂志玲, 董梦久, 张腾.浅述《温病条辨》厥证的治疗.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1):102-103.

[4] 白明贵.浅述《伤寒论》治厥八法.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2):498-499.

[5] 邢志强.《伤寒论》厥证探析.吉林中医药, 2006, 26(10):6-7.

[6] 罗会治.《伤寒论》中厥证辨证施治规律.河南中医, 2014, 34(9):1649-1651.

[7] 金楠楠, 马堃.吴鞠通《温病条辨》对厥证的认识及辨治创新.江苏中医药, 2008, 40(12):13-14.

[8] 裘黎明, 丁昊.《伤寒论》辨治厥证探析.新中医, 2015(5):313-315.

[9] 张天星.《伤寒论》厥证浅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5):524-525.

[10] 王贺.《伤寒论》厥证辨治八法.国医论坛, 2015(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96

2017-03-24]

116000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石志超

猜你喜欢

伤寒论四肢阴阳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跟踪导练(四)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跟踪导练(四)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跟踪导练(四)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没有四肢的生命